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國歷史看天津

2019-10-23     樂途旅遊網

提到近代百來年的歷史,特別是從1840年以來,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這百年歷史,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是一段屈辱的時光。這100年,雖然表面上看似是一種沉淪,其實也潛藏著新生的力量。這100年,不僅有餓殍遍野、兵荒馬亂的景象,但其中也不乏眾多奪目的閃光點,散落在中國的各個角落。而這些閃光處,孕育著未來的希望,見證著動盪的繁華。

有人會說像這樣的地方應該是上海。但卻不知在近代歷史中最繁華的三座城市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上青天」。上海、青島、天津,比起同時代的其他地方,可謂是當時的人間天堂。那麼我們不妨來聊聊在中國正整體處於晦暗底色的大背景下,天津是如何閃光的?清前期的天津不過是一個以漕、海、漁、鹽為支柱的衛所型軍事駐地。直至雍正朝,天津才開始設府轄縣。得到政府重視的天津吸引了許多山東、山西及江南移民來此定居。

楊柳青的宅院·不一樣的晚清

楊柳青的石家就是其中代表。乾隆年間,石家開始落戶楊柳青,歷經三代經營,人丁興旺,家大業大。與此同時,富足的生活也令人們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那時的楊柳青「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街上的畫店鱗次櫛比,店中的畫樣層疊高懸,各地商客絡繹不絕,成為名副其實的繪畫之鄉。如今我們依舊能從熟悉的《蓮年有餘》那懷抱大鯉魚的胖娃娃臉上,窺見曾經的祥和富裕。

走進楊柳青民俗文化館,塵封的歷史畫卷就此展開。你可以戴上VR設備坐在烏篷船上暢遊運河欣賞兩岸風光,穿越回到清代中期的楊柳青。再深入展廳的實景陳列區,看看那時熱鬧的年節、廟會的法鼓、百姓的婚嫁......還可以買上一杯錦鯉吧的文創咖啡,親自拓印一幅經典的年畫,開啟你的藝術創作新體驗!

從1840年西方列強從海上敲開了國門。天津的政治地位與戰略意義一躍而升,成為了北京的門戶與屏障,更成為了國內與國際政治博弈的角力場。道光年間,石家遵照遺囑分家,各立堂名。至清末,僅剩石元仕的尊美堂依舊興旺。他不僅注重家產積累,更善於擴大政治勢力,結交權貴。

1900年,正逢八國聯軍入侵的亂世。石元仕卻迎來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因其帶頭出資辦「支應局」,穩定一方幫扶鄉鄰有功而得到李鴻章的賞識,更被慈禧太后召見。老佛爺還賞給他一個四品卿銜。石家一時名重津門,成為清末當之無愧的天津八大家之一。怎奈時局動盪,權利的交替如走馬燈一般,年邁的石元仕與他一手締造的石家輝煌,也在民國初年一起走到了盡頭。

他的宅邸,曾有「天津第一家」、「華北第一宅」之稱石家大院,於光緒年間興建入住,直到1923年石家負債遷走,歷經前後近50年不斷擴建,極盡民居之奢華。獨具北方特色的採暖設施,精緻宏大的壽宴戲樓,就連府內保鏢、私人塾師、帳房先生的住處都十分妥帖。最令人讚嘆的是府中風格各異的三道門,無論是垂花門還是西洋門都訴說著當年石家的繁華。

與石家的「攀龍附鳳」不同,他的鄰居安家則是「腳踏實地」開創出一番事業的。晚清洋務運動興起。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一系列洋務派領軍者,開始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融入到發展當中。他們建工廠、辦學校、造輪船,無一不是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救國圖強。這也使深受洋務思想影響的天津普通人找到了目標與意義。

天津楊柳青安家大院的主人安文忠,被稱為楊柳青「 趕大營」第一人。他帶動了「民助軍需」,支援清軍左宗棠部遠征新疆。自十六歲起就隨軍西行萬里,途經一百五十三站,肩挑扁擔為官兵提供日用品。他追隨左宗棠從天津到新疆,帶領著一眾楊柳青人,橫跨中國,將戰略物資運抵前線。並在維護國家統一的同時,也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正是這樣看似不起眼的普通人,卻在那個時代,憑藉獨到的眼光與實幹的精神過上了富裕的生活。他們從勤勞勇敢的傳統東方文化中走來,更享受著西方文化所帶來的時尚與舒適。他們將自己所見的西方家居環境融入到自己的中式宅院生活之中。他們很可能是第一批在晚清社會開始睜眼看世界的普通中國人。或許,不論在哪個時代,只要你走出去,你都可以有機會改變自己,抑或改變世界。

社會山的街巷·非一般的民國

當西式的居住環境引入,中國的上流社會開始將它們應用於自己的日常。從古代傳統的架子床,再到代表著近代文明的柔軟床墊,人們的睡眠環境一直在改變。直到今天,我們更可以享受到零壓力的睡眠系統。置身於社會山國際會議中心酒店的零壓力套房中,正如躺在雲朵之上一般輕盈。閉上眼睛祝好夢,邂逅來日的民國倩影。

民國的天津比起晚清來更是熱鬧。無論是滿清遺老遺少,還是下野的軍閥,都紛紛來到天津做起了寓公。天津如同一場漩渦,各方勢力在此,或角逐著,或裹挾著。也正是因為這場漩渦的強大吸引力,使得當時眾多的社會精英聚集於此。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民國時代的文人學者了。曹禺、梁啟超、李叔同,他們都曾以天津為家,並在此留下他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許你很難想像,張愛玲也是其中的一員。

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國歷史看天津

天津對於張愛玲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張愛玲曾言自己印象中的第一個家就是在天津。張愛玲雖出生在上海,但她的2-8歲,她的童年,這段人生中重要的時期,卻是在天津度過的。她愛天津的租界洋房;更愛起士林的西餐舞曲;「最是喜歡去日租界大羅天遊藝場,那兒有撞球、套圈、雜耍、戲法、說書,熙熙攘攘好不熱鬧。」在這裡,多元、開放、自由的城市氛圍,也塑造了張愛玲這般天才的「古怪」性格。

無論女子多麼富有才情,但終究逃不過世人對她們以情感婚姻為著眼點的評判。她們豐富且糾葛的情感故事是人們的談資,同時也是他們自己的創作源泉。在那樣一個時代,民國文人留下了太多細膩的文字,供後人細細揣摩其中人生的意味。在社會山街巷中的民國物語博物館裡,收集了眾多這樣的句子。林徽因說:「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徐志摩回:「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穿越百年,行走西青,近代中國歷史看天津

似乎無奈於現實的動盪,人們只好去追尋精神上的安穩。或者說,被愛的需求對於他們而言會更加強烈。當外部世界無法給予自身最基本的保障,自然更需要他人給予我們的安全感。此時此刻,你眼眸里的民國不再是一方充斥著戰爭、貧困、動盪的土地,更像是一處渲染著浪漫情愛卻又滿是陷阱的獵場。在楊柳青的宅院裡,在社會山的展館裡,一眼望盡百年天津。遊走大美西青,找尋不一樣的晚清,遇見非一般的民國。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楊柳青古鎮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驢來驢去 發布:2019.10.2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Ci-G0BMH2_cNUgCb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