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干擾項命制的重要方向)

2019-07-23   搶分考研


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

1.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相統一,必須反對兩種錯誤的觀點:一是否認絕對運動,把相對靜止誇大成絕對靜止,這是形上學的絕對靜止論;二是誇大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這種觀點會導致相對主義詭辯論和不可知論。

2.時間、空間同運動著的物質是不可分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時間和空間也不能離開運動著的物質。離開了具體事物的抽象空間和抽象時間都是不可思議的,是唯心主義的觀點。

3.在世界統一性問題上各種哲學觀點的分歧:第一,二元論主張世界上存在著兩個平行的本原,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精神。這就等於說,世界是不統一的。一元論主張世界上存在著一個本原,這就等於承認了世界的統一性。第二,唯心主義一元論主張世界統一於精神(其中,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世界統一於人的精神,客觀唯心主義主張世界統一於一種神秘的「客觀精神」)。

4.關於意識的起源和本質問題方面批判主觀唯心主義和庸俗唯物主義的錯誤:主觀唯心主義否認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主張意識是人腦主觀自生的。庸俗唯物主義則認為意識是大腦的分泌物,其要害在於抹殺意識和物質的對立,把意識等同於物質。

5.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表現在:現象離不開本質。任何現象都是由本質決定的,都是本質的表現。真象表現著本質,它從正面直接地表現著本質;假象也表現著本質,它從反面歪曲地顛倒地表現著本質。本質也離不開現象。本質不能赤裸裸地存在,任何本質都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割裂現象和本質的關係,會犯形上學和唯心主義的錯誤。

6.批判非決定論與機械決定論:第一,要批判非決定論。非決定論誇大偶然性,否認必然性,把一切都看成是純粹偶然。第二,要批判形上學機械決定論。機械決定論誇大必然性,否認偶然性,主張一切現象都是純粹必然的。

7.辯證否定觀與形上學否定觀的對立:第一,辯證否定觀認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於事物的內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形上學否定觀認為,事物否定的根源要到事物的外部去尋找,否定是由外力引起的。第二,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否定是批判和繼承、克服和保留的統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滲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形上學否定觀則把肯定和否定絕對地割裂,主張要麼肯定一切,要麼否定一切。(注意:我們要堅持辯證否定觀,反對形上學否定觀。)

8.堅持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必須批判循環論和直線論。循環論只看到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而否認了前進性,認為一切過程不過是周而復始的簡單重複。循環論必然導致悲觀主義。直線論只看到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而否認了曲折性,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帆風順的。直線論必然導致盲目樂觀主義。

9.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離不開鬥爭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有差別的具體的同一,而這種同一必須包含著鬥爭;另一方面,矛盾的鬥爭性也離不開同一性,鬥爭性總是寓於同一性之中,鬥爭總是統一體內部的鬥爭。形上學把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加以割裂,或者只見同一不見鬥爭,或者只見鬥爭不見同一。

10.內因和外因的關係: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向。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是第二位的,它對事物的發展起著加速或延緩的作用。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形上學割裂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係,或者否認內因誇大外因,表現為「外因論;或者否認外因而只承認內因。

11.堅持真理一元論,反對真理多元論:第一,由於真理是客觀的,有其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所以真理必然是一元的。第二,真理是一元的,因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觀意志、不以階級的主觀願望為轉移,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理沒有階級性。第三,真理多元論主張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可以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因人而異。真理多元論否認了真理的客觀性,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真理觀。

12.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真理問題上的對立:唯物主義主張真理是客觀的,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主觀真理。唯心主義則主張真理是主觀的。主觀唯心主義把真理看作純粹主觀自生的東西,客觀唯心主義把真理看成是人的意識和「客觀精神」的一致。

13.承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是堅持了真理問題上的唯物主義。承認客觀真理同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及唯物主義反映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宣揚主觀真理論。主觀真理論有兩種典型表現:馬赫主義與實用主義。馬赫主義認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社會組織起來的經驗」,凡是多數人承認的就是真理。實用主義認為「有用即真理」,把真理的有用性與真理本身等同起來。它們共同的錯誤都是否定真理的客觀性。

14.堅持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統一,是在堅持真理標準問題上的辯證法。只看到實踐標準的絕對性而否認其相對性,會導致絕對主義的思想僵化;只看到實踐標準的相對性而否認其絕對性,會導致相對主義、主觀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

15.歷史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宿命論與唯意志論。宿命論主張歷史發展由某種神秘的精神力量決定,而少數英雄人物則是這種精神力量的體現者。唯意志論主張人的主觀意志,特別是英雄人物的主觀意志決定歷史發展的進程。

16.兩種歷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的對立:唯物史觀主張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同時承認個人的作用。唯心史觀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主張英雄人物創造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