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起學習科學育兒!
昨天有個媽媽給我留言,因為她遇到了一點難題,所以就立刻向請教:「五一本來帶著2歲的孩子,一起出門旅遊,本來也玩得好好的,但是因為時間比較晚了,打算回酒店,結果孩子沒玩夠,就哭鬧起來,而且直接在地上打滾,當時心裡氣就不打一處來,來來往往的人看著,都覺得很沒有面子。並且這已經不是孩子第一次這樣了,平常只要帶孩子去玩、去吃飯或者超市,只要有什麼不滿意的,孩子在公共場合都會直接大聲哭鬧,真的好無助啊!」
當收到這個媽媽的留言,我也立刻做出了一些回復,但是今天還是覺得有必要和大家聊聊,關於孩子在公共場合喜歡大聲哭鬧這件事情,家長該如何處理。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家老二也是會這樣,在公共場合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滿意就哭鬧。或者說這是很多孩子都會這樣,但是作為家長,當我們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到底是讓情況好轉,還是讓情況惡化,這就看家長如何做了。而當時處理老二的問題是這樣的做的,今天我也分享給大家。
首先,父母不要怕丟面子。
雖然是公共場合,確實當孩子出現這樣吵鬧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投射出異樣的眼光,當家長如果看重自己的面子,過於孩子的感受的時候,那麼可能會斥責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是想說,如果你看重自己的面子高過孩子感受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教育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與孩子情感交流的機會。只有不怕丟面子,我們才能對孩子是心平氣和的。
其次,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孩子會哭鬧一定都是有原因的,而每個孩子的原因可能不一樣,可能像那個孩子想多玩一會,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也可能是不小心磕碰到了。這都可能是孩子哭鬧的原因,但是父母只有在不怕丟面子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想要去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如果你不願意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那麼只是一味的讓孩子不准再哭了,那麼孩子可能會更哭鬧,也可能會覺得委屈。只有真正去了解孩子,才有可能引導孩子去最終選擇不用哭鬧的方式解決問題。
第三,多理解、擁抱孩子。
我們做家長的有時候容易出現一種問題,就是我們可能會去了解孩子的問題所在,但是太急於讓孩子停止哭鬧,所以我們就很想用很多的道理,去讓孩子放棄哭鬧。但卻忘記了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情緒被安撫。我們大人如果出現情緒的時候,尚且聽不進道理,更何況孩子呢?所以,了解原因之後,我們第一步就是擁抱孩子,先安撫孩子的情緒,並告訴孩子:「媽媽愛你」或者「爸爸愛你」。直到孩子停止哭鬧,安靜下來。
第四,用引導的方式教育孩子。
我們做家長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當孩子安靜了之後,我們就很自然的認為事情過去了,然後就帶著孩子走了,但是這樣反而失去了教育和引導的機會。當父母沒有及時教育的時候,那麼
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孩子依然會繼續哭鬧,因為父母沒有教孩子正確處理問題的方式
。
所以當孩子安靜了之後,父母應該及時的教育。像前面那位家長碰到,孩子玩的不想回去的。那麼,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寶寶,媽媽(爸爸)知道你還想繼續玩,但是呢,現在真的很晚了,再晚我們可能就沒有車回酒店了。到時候我們可能就要誰在外面了,你希望我們晚上睡在外面嗎?」稍微等待孩子回應之後,繼續說:「我相信你是一個好孩子,一定明白媽媽的話對不對?媽媽答應你,明天一定再帶你出去玩好不好。」
主要傳達給孩子的道理一定要有:原因、解決方案、鼓勵他做出正確的回應。
第五,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知道有很多的家長,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為了讓孩子停下來,就用其他的東西來給孩子,交換孩子放棄哭鬧的選擇。比如可能看孩子哭 鬧了,那麼父母沒有招了,就立刻給一個他平時喜歡吃的東西。但是這樣做,其實不僅無法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反而讓孩子以為,我只要想要什麼,就可以用哭鬧的方式來得到。這會成為一種孩子「要挾」父母的方式,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
只有給予孩子愛和安全感,孩子才會慢慢變得更好!
第六,當孩子進步了,要給予孩子鼓勵和讚美。
當孩子願意選擇聽從父母,放棄哭鬧和放下哭鬧的原因之後,那麼父母一定要及時做出回應,用一句:「寶寶真棒!」的讚美,來鼓勵孩子,讓孩子明白,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這樣就可以培養孩子是非觀,孩子也會慢慢的知道他想要什麼,不是只有用哭鬧這個方式來索取。
這是曾經面對我家老二,在公共場合哭鬧時的教育方式,後來慢慢的他開始不再用哭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反而他開始會跟我說:「爸爸,我可以要這個嗎?因為我真的很想要!」那麼我也會對他的請求給予回應,有時候可以滿足的,我就會滿足。不能滿足的我會說原因,並給孩子新的選擇(比如爸爸雖然沒辦法給你這個,但是我可以給你別的。或者現在沒辦法給你,但是我答應你什麼時候會給你),不然孩子就會一直惦記著這個。所以,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的時候,父母一定多一點耐心和愛心給予這個「愛哭鬧」的寶寶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_FE-3MBd8y1i3sJLQ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