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然
眼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正全面有序進行。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那麼,我們應該從疫情中反思什麼?竊以為,至少有三點值得吸取教訓。
首先是個人保持良好衛生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諸如勤洗手、勤通風、不扎堆,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打噴嚏要遮擋口鼻、聚餐使用公勺公筷,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合理膳食注意營養,一旦出現頭痛發熱、咳嗽不適等症狀,要自覺佩戴口罩、及時就診,愛護環境、敬畏自然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較為瑣碎,在「天下太平」時,有人甚至會覺得「多此一舉」,但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這恰恰事關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私德,也是公德之體現。
其次是醫療防護、監測和消毒用品等應急物資儲備保障的重要性。這次疫情暴發,口罩、消毒水和防護服等成為緊俏商品,國際採購不是新聞,甚至一度讓囤積居奇、大發災難財者有了可乘之機。毋庸諱言,這類物資的緊缺,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人心恐慌和社會不穩定,也相應增加了防控風險。因此,做好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如何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確保疫情防控期間的防控物資有序有效有帳供給,從採購、受捐、保管、領用、調撥、入帳方面如何實時嚴密管控,這也值得我們反覆調研、總結經驗。
最後是規範社會防控措施的重要性。譬如有些地方採取破壞公路、設置不易移動路障等簡單粗暴的封村封路做法,實際上也阻斷了醫療物資和醫護工作人員的進入通道,而蔬菜、肉類、副食品等生活保障物資更會因此不能流通,讓城市與鄉村各自成為「孤島」,這肯定是不足取的,理應更加科學精準地加以規範調整;定點醫院、醫療硬體軟體和隔離場所等,要設計出更為規範完備成熟的應急預案,以防一旦出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出現打亂仗的局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工作涉及各領域各方面,如何各就各位、各履其職、各盡其責,不出現斷檔漏空、推諉扯皮和敷衍塞責,這也是值得研究細化完善的。
疫情防控,小到一幅標語如何遣詞造句,做到既通俗易懂又典雅有致,大到疫情暴發期間,防控物資生產企業如何保證復工復產安全,都應該反思再三,達到升級「防火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