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電影《受益人》成為了近日最受觀眾的華語電影,除了主演柳岩這對老搭檔之外,寧浩參與監製加上壞猴子公司的出品,卻保證了電影的質量。
《受益人》以當下中國保險行業為切入點,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展現了中國小城市的犯罪,更襯托出小人物在社會洪流之中的喜怒哀樂。
電影從立意還是故事來世,依然保持了國產黑色幽默電影十分高的水準。加上在上映之前,電影主創的多地路演,更給《受益人》增添了不少的人氣。
但是在上映至今天,電影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雖然在首日,電影取得了3000萬以上的票房,但是隨後電影的票房呈現出一路的下跌。
本周一,《受益人》只取得了1500萬不到的票房,比起首日的3500萬更是縮水了200%。至於為何票房會造成如此大的落差,除了工作日之外,電影風格的獨特也限制了票房的增長。
截止今日,《受益人》只取得了1.2億的票房,這對於曾經逼近10億大關的《煎餅俠》來說,差距著實有些明顯。
雖然十一月為電影淡季,但是各路電影公司並未閒著,包括同樣與《受益人》同期上映的,還有好萊塢戰爭大片《中途島海戰》。
在上周五上映之初,《中途島海戰》口碑的持續走高,票房持續發酵,也一定程度影像了《受益人》的排片,限制了《受益人》票房的持續增長空間。
此外,電影在題材上並不是真正的喜劇片,加上總體格調偏向於文藝風,也導致了電影並沒有展現出應有的票房潛力。
其實就主演柳岩和大鵬來說,依然能吸引許多《屌絲男士》的粉絲進場買票;包括柳岩本身的性感和風韻,也是觀眾尤其是直男去電影院的重要動力之一。
但是就電影宣傳一開始,並不是主打明星,以故事為主力弱化主演的做法,反而沒能讓兩大主演展現出票房帶動的潛力。
而在電影中,柳岩也一改往日性感的路線,轉向演技和轉型,顯然無法讓體驗視覺衝擊的觀眾感到滿意。群體的流失、口碑的下滑,票房的頹敗,或許也在預料之中的事。
其實就電影本身來說,雖然故事算是十分合格,且有獨特的地方;但是比起《我不是藥神》這樣直擊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的題材,《受益人》對觀眾產生的共鳴,顯然小了許多。
加上電影導演申奧為寧浩一首培養的、並不見經傳的新人,導致了《受益人》在整體的故事把控上和完成度上,要遠低於《藥神》給觀眾帶來的震撼。
所以,即便由大棚和柳岩明星助場宣傳,但是這部新作沒能成為秋季爆款,不得不算得上一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