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重器」將軍罐,器型大氣凜然,用途和名稱卻大相逕庭

2019-07-30   文藏

如果可以給瓷器安排職業,能夠當將軍的恐怕只有將軍罐了。將軍罐因其珠寶頂蓋形似將軍的頭盔而得名,將軍罐的身材也對得起它的名頭——豐肩、直口、細腰(斂腹),戴上那頂具有象徵意義的「帽子」,還是位身材不錯的「將軍」。

清康熙 青花將軍罐

清康熙 青花百子圖將軍罐

將軍罐的外形雖然不錯,但其功能著實與形象不符。據說將軍罐從嘉靖、萬曆年間開始燒制,最早為佛教寺院用品,其功能是用來給圓寂的和尚裝殮骨灰。於是前些年搞收藏的對將軍罐一直持排斥的狀態。這件事且不論真偽,早期將軍罐的形制還沒有完全成型,後世沒有留存的器物,將軍罐直到清朝順治年間才真正成型,所以說之前用來裝骨灰的罐子並不算真正意義的將軍罐。

明嘉靖 青花八仙人物將軍罐(無蓋)

清雍正 粉彩牡丹紋將軍罐

將軍罐造型高大挺拔,加上青花、五彩等瓷器技藝的發展,將軍罐到了明末被用來皇帝賞賜有功將軍的器物。如果當時的將軍罐還在裝骨灰,皇帝的腦子可能……到了清朝,將軍罐仍然可以用來作為皇帝賞賜大臣的禮物,普通官員不會把將軍罐閒置,而是用其盛放金銀細軟以及真愛之物。到了清代後期至民國年間,將軍罐得以被民窯大量燒制,流入民間的將軍罐成了家中的陳設品,有的地方結婚還把將軍罐當作嫁妝。至於最早的功能,人們恐怕早已忘記。

清順治 青花五彩龍紋將軍罐(無蓋)

清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紋將軍罐

將軍罐其實只是一件器物,具體用來做什麼,取決於使用者,但從瓷器的角度來看,將軍罐稱得上是完美的藝術品。將軍罐的成熟期在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文治武功,大力推進瓷器行業的發展。五彩、青花、釉里紅,印、刻、劃、貼、雕堆塑,各種瓷器工藝迎來了春天。上述提到的這些,在將軍罐上也多有應用,展現了整個時代之美。

清康熙 青花如意開光牡丹紋將軍罐

清康熙 冰梅紋將軍罐

後來清朝雖然國力衰弱,但是哪怕後來王朝覆滅將軍罐也沒有消失,而是繼續被燒制使用,這從側面驗證了一個成熟器物生命力的強大。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講,將軍罐最大的價值可能還是用來收藏。那些叫囂著將軍罐「不吉利」的人,可能腸子都要悔青了,因為這些年不少將軍罐被拍出了天價。

清光緒 粉彩開光花鳥將軍罐

明 歲寒三友將軍罐

2014年,一件清朝中期的粉彩開光大吉圖將軍罐拍出了255萬的價格。先不要「噓」,這是近幾年算比較便宜的,明朝的一件明歲寒三友將軍罐被拍出了1.6億的天價。不知道這件明朝的將軍罐有沒有裝過骨灰,但是其價格真的很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