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出汗,作為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可以起到控制體溫,排泄毒素的作用。很有必要。但是也有一些人的多汗,屬於異常現象。這就是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總是不停地出汗,就算不動,也是出汗,而且渾身乏力、免疫力差,體弱容易感冒,要麼就是患有慢性鼻炎等疾病。尤其是愛感冒這一條,更是反反覆復,常年無止無休,令人苦不堪言。
列位讀者,這樣的症候,在你身上是否也出現呢?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的體表,有一層衛氣。這是中醫理論中特有的概念。衛氣一旦虛弱,不能行使固護肌表的作用,我們的津液就失去固攝,於是流出來,就形成多汗。同時,也是因為衛氣不足,腠理舒張,風寒之邪容易襲表,風邪在肌膚腠理之間流連不去,我們就會感覺特別容易感冒,總也好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人容易疲倦。為什麼?因為氣虛,身體的功能受到了抑制。同時,精血同源,津血互生。因此,失津,久而久之,必然傷精。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多汗者失精,多倦者傷氣,保汗就是保命」。
當然除了衛氣,還有營氣,互為陰陽,互為表里,相互影響,營氣從現代分析,營氣即營養物質,是指人體必需的各種物質,包括蛋白質、胺基酸、糖類、脂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是由水谷精氣中的精華部分所化生。營氣分布於血脈之中,隨血液循環營運於全身。因血液就象一個儲備箱,而營氣就是箱中的共用物質,各臟腑(機能)所取必需物質具有時序性,所以營氣運行是指營養物質的相互轉化代謝的過程。
營衛者,人體之二氣也,其說始於《內經》。《素問·營衛生會篇》云:「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二者皆為谷氣所化,與生命息息相關,《靈樞·天年篇》有云:「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可謂「以奉生身,莫貴於此」。
然二者之性情、作用各不相同:營在脈中,衛在脈外,榮(營)者,水谷精氣也,其「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素問·痹論》),滋養周身,化以為血;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熏於肓膜,散於胸腹」(《素問·痹論》,功能「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靈樞·本髒篇》)。
營衛者,一陰一陽,一柔一剛,互根互用,互生互化,「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靈樞·衛氣》)。可知營衛和諧則陰平陽秘而為「平人」,即故仲景所云:「陰陽相抱,榮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其不和者或為營陰虛損,而「營氣不和」,或為衛陽失固,而「衛氣不和」,或為正氣虧虛、陰陽俱損,邪氣阻滯、陰陽不交,而「營衛俱不和」。又血屬陰,氣屬陽,「血為營,氣為衛」(《難經·二十三難》),故營衛不和即為氣血不和,營衛不和即為陰陽失衡,營衛不和則百病始生。
治則:辛溫解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方:桂枝湯加減
此方出自《傷寒論》加減下來有28方之變,在改善過程中需詳細辯證,隨症加減,以求萬全。總而言之,多汗這件事,是必須要重視的。多汗者失精,多倦者傷氣,保汗就是保命,應該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