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及時修繕、小區環境得到整治……居民有煩心事「一說話」,職能部門便能高效解決,一項項的「痼疾」正在逐步破題。據了解,朝陽區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實實在在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煩心事」得到高效解決,感謝錦旗送進街道
「以前下雨的時候,我都不敢在院子裡走,稍不留神就會在積滿水的過道里,我老伴曾經就在此吃過大虧。」三里屯街道東三里社區中17樓居民王秀華告訴記者,小區路面坑窪不平、樓前的過道也時常發生地面積水、樓院南北大門生鏽等問題,都給大家造成了極大的不便。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接到訴求後,三里屯街道反應快速,多次帶隊到樓院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僅用一個月時間,就為中17樓重新鋪裝了面積達400平米的道路,並更換了樓院的南北兩個生鏽的大門。
「思民心 解民難 做實事 暖人心」——這是完成整改工程以後,中17樓居民為街道送來的錦旗上面的字。該樓院黨支部書記張桂英說:「新大門開啟了新幸福,居民出行有了新道路,大家都拍手叫好。」
和三里屯街道東三里社區居民一樣,不久前,安貞街道安外社區居民也為社區送上一面錦旗,感謝社區為他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坡道問題。據了解,因此前修建不完善,安華里三區12號樓前的坡道存在坡度大、寬度窄等問題,對於一些需要輪椅出行的老年人和殘疾人來說特別不方便。於是居民們向社區反映了這個問題,社區馬上給居民改建坡道,將原來的坡道進行拓寬和延長,減緩了坡度,同時安裝上了扶手,方便居民出行。
東壩「最強大腦」解民憂,智慧管理平台助力社區服務
最近,家住東壩常青藤4期社區的居民李秀芬(化名)開車回家發現,小區周邊和內部道路兩側停車方便了不少。「原先小區周邊長期停著不少『殭屍車』,占用道路停車資源,反映了之後,清理速度真是快,感謝鄉里及時清理,讓家門口變得敞亮,不再為停車而犯愁。」
據悉,東壩地區構建「365」智慧管理服務平台,利用大數據實現接收群眾訴求、調度指揮辦理、監督整改落實等功能,極大提高了「接訴即辦」工作效率。智慧平台直接派單,訴求問題追蹤督辦,讓「接訴即辦」跑出了「東壩效率」。截至7月,平台投入運營已有半年。期間,共採集問題32535件,辦結32173件,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切的民生福祉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無論是居民送錦旗還是智慧平台高效辦結訴求,都是朝陽「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提升區域基層治理水平和能力的一個縮影。接下來,朝陽區將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解決率,建立群眾訴求快速響應機制,推動為民辦事常態化、機制化,讓群眾家門口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人辦、馬上辦、能辦好。同時,建立通報機制、啟動督導和追責機制,確保群眾訴求的快速響應、圓滿解決。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掌上安貞微信號
魅力建外微信號
愛尚三里屯微信號
整理/記者 魯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