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水平的父母,避免情緒失控,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宣洩口

2020-01-16     育媽記

家長經常會問孩子:「今天過得開不開心?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要和爸爸媽媽說。」而小朋友們的情緒總是來的也快去的也快,無論高興或是難過。但家長卻往往不會問自己一句:「我今天過得開不開心?有沒有煩惱需要訴說和發泄?」而家長的各種情緒一旦產生就很難消退,尤其是負面情緒。成年人的心思比較複雜,很多時候會有一堆的情緒鬱結在心裡,超過某一個臨界點就會失控,有時還會粗暴地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


同事小吳多年前與妻子離異,之後沒有再婚,獨自撫養與前妻所生的兒子。當時兒子年紀尚幼,正處在對母親最為依賴的時候,經常因為見不到媽媽而哭鬧。小吳被兒子鬧得心煩意亂,頭疼不止,卻不知該如何去安撫。在某次兒子又哭喊起來要找媽媽的時候終於爆發,氣急之下一巴掌打在了兒子的後背。兒子哭得更加撕心裂肺,但從那之後便很少再吵著要媽媽了。

有一就有二,之後兒子再不聽話的時候,小吳常常會克制不住地動手。作為一名單身爸爸,既要辛苦工作賺錢養家,又要獨自撫養年幼的兒子,再加上生活中各方面的壓力,小吳每天都生活在壓抑與疲憊之中。慢慢地,他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對兒子動手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有時只是兒子不小心將家裡的東西碰到了地上,都會招來父親二話不說的一個巴掌。

兒子就這樣在小吳的打罵中長大了。直到最近的一次,兒子因為和校外不良少年聚眾打架而被學校記過停課,小吳將兒子領回家,震怒之下,習慣性地揚起了巴掌。這時兒子忽然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小吳一愣,發現才上高中的兒子不知何時已經長得比自己還高了一頭。短袖下面露出一段結實有力的手臂,兒子沉默地看著他,眼神里的兇狠竟然讓小吳感到一絲畏懼。他慢慢放下了手,才恍然想起這麼多年都沒有和兒子好好地說過幾次話,父子之間早已形如陌路,甚至還不如陌生人。


做有水平的父母,避免情緒失控,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宣洩口


家長為什麼會情緒失控?

千人千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家長也不例外。有的人本身性格就比較衝動易怒,並沒有因為成為了父母就得到改善。他們性格里有著潛在的暴力因子,對生活抱著一種不滿和不耐的態度,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氣急敗壞,並將這種情緒最大化,覺得身邊所有人和事都不合自己的心意,阻礙自己的視線。而孩子是離他們最近,也最容易拿捏的人,他們處於比較弱勢的一方,很多時候就會成為家長情緒的宣洩口。生活中的各方面壓力也是導致家長情緒失控的一個重要原因。社會發展越來越快,當代人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在功利場上周旋、要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要贍養年邁的老人、要養育年幼的子女……這些責任壓在家長的身上,有時會讓家長感到格外辛苦和疲憊,卻因為還要繼續忙碌而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排解。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這些情緒就會爆發,並且很容易傷人傷己。



家長將孩子當成情緒的宣洩口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裡的暴力環境和家長的失控情緒都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暴躁易怒,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無法與他人友好地相處。家長將負面的情緒發泄在了他們身上,他們也可能會有樣學樣,將自己的負面情緒發泄在別人身上,就像同事小吳的兒子在校外和人聚眾打架一樣。同時,他們因為接收了太多的負能量,遇事很容易悲觀消極,一點點挫折就可能將他們擊垮。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失控的情緒受到破壞。家長在向孩子發泄不良情緒的時候,也是在向孩子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我不愛你,你的存在無法使我感到開心。孩子的心靈是比較敏感和脆弱的,他們無法感知和理解家長情緒失控的深層原因,只是直觀地感受到父母在自己面前總是很生氣很煩惱。長此以往,孩子會不敢與父母說話,與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距離越來越遠,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不幸福而對父母產生仇恨。本應是最親密無間的人,卻可能還不如陌生人。



那麼家長應如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呢?

第一,學會正確宣洩,選擇合適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都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如果感到負面情緒過多,可以暫時停下手中的工作,深呼吸,休息片刻,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放鬆一下。若是情緒已經處在失控的邊緣,要及時宣洩,不要憋在心裡。找一個合適的地方,採用合理的方式,可以到無人的山坡上大喊,到體育場的跑道上揮灑汗水,到健身館裡打打沙袋,或者到解壓館裡摔幾個碗。這些都是正確恰當的方法,既可以肆意地宣洩情緒,也不會影響到別人。

第二,多讀書多交流,豐富自己的生活

情緒失控與性格相關,性格與教養相關。容易情緒失控的家長,很多都是自身的修養水平不夠高。閒暇時可以多讀一些書,書是人的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拓展視野,充實頭腦,還能提高人的道德素養,沉澱人的性格,使人擁有更加平和寧靜的心態。多與人溝通交流,參加一些積極的社交活動,聽聽別人的經歷與見解,了解一下大家的身邊都發生了哪些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麼不堪,生活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麼艱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誰也不能總是稱心如意。重要的是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第三,尋求他人的幫助,進行心理諮詢

如果自己無法消化和排解不良情緒,可以向親人和朋友訴說,讓他們幫忙開導自己。一個人的煩惱分擔給另一個人,煩惱就會減半。有時庸人自擾好半天,也不如別人的一句提點。不要覺得難於啟齒,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克服的困難,再強大的人也需要幫手。必要時可以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專業的心理疏導,在科學方法的幫助下消除不良情緒,恢復心理健康。


情緒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作為寶媽的我認為,學會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對家長來說是很重要的,對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幸福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CV8sG8B8wMrh2Licw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