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開灤集團兩台百年前蒸汽機車被成功復原,落戶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展廳永久陳列,其中一台為「李鴻章視察花車」,將在10月21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上首秀,以匠心工程向大會獻禮。
為落實我市打造博物館之城和建設工業旅遊生態之城要求,開灤集團依託獨特珍稀、典型厚重的文化優勢,深耕歷史資源,傳承優秀基因。這是繼去年完美復原並展出「龍號機車」之後的又一力作。
圖為復原成功的兩台蒸汽機車。張建民 攝
李鴻章曾乘坐該機車視察唐津鐵路
此次復原的兩台機車,分別是開平煤礦成立之初在唐胥鐵路上服役的2號和11號蒸汽機車。
其中:2號機車為中國進口的第一台標準軌距蒸汽機車,是在1881年「龍號機車」運行獲得巨大成功後,開平礦務局於1882年6月從英國羅伯特·史蒂芬森公司訂購的兩台0-6-0 C型水櫃機車中的一台,製造編號為2397,機車銘牌為橢圓型,黃銅材質,銘牌上刻有NO2397 ROBT. STEPHENSON & Co. LIMITEDENGINEERS NEWCASTLE ON TYNE1882字樣。機車長6.3米、寬2.3米、高3.5米,配一對42英寸車輪和10.5英寸×18英寸汽缸,於1882年10月運達中國,在唐胥鐵路運行。
在唐胥鐵路建成初期,2號蒸汽機車為開平煤礦煤炭運輸立下汗馬功勞,也是百年前中國工業師夷長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物證。11號機車為1888年從蘇格蘭格拉斯哥杜布斯工廠訂購的4-4-0型機車,長16米、寬2.6米、高3.7米,機車銘牌為菱型,黃銅材質,銘牌上刻有DUBS&CO NO2343 GLASGOW LOCOMOTIVEWORKS 1888字樣。從歷史老照片中可以看出,這是一輛客貨兩用車。1888年10月9日,直隸總督李鴻章一行視察唐津鐵路建成通車的專列,就是由11號機車牽引的,後人稱其為「李鴻章視察花車」。
目前,在開灤博物館展廳中懸掛的一幅經典老照片,就是當年李鴻章、伍廷芳、唐廷樞等乘坐該機車視察唐津鐵路的合影。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中國鐵路源頭博物館內,還有一組開平煤礦創辦之初重要歷史人物乘坐該機車的群雕塑像,形象傳神生動。睹物思人,仿佛看到百年前實業興邦者的開放包容之心與實業報國之志。遺憾的是,這兩台蒸汽機車均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知所蹤。
為唐山打造博物館之城營造新亮點
為了找尋城市文明記憶,凸顯工業文化品味,為唐山打造博物館之城營造新亮點,開灤集團啟動了軼失老蒸汽機車復原工程。2018年,該集團完美復原「龍號機車」,2號、11號蒸汽機車復原工程同步啟動,仍由復原「龍號機車」的開灤鐵拓公司擔綱設計製造。
本次復原工程,以開灤博物館榮譽館長皮特先生所著《關內外鐵路》中的圖片、內容及相關資料為基本線索,為了搜集更多資料,皮特先生專程從安道爾趕赴英國鐵道博物館查找資料和圖片,為復原製造方案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據。開平礦務局第二任總工程師克勞德·金達之孫理察·金達,也為機車復原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開灤鐵拓公司項目創作團隊搜集了大量文史及工藝製造資料,按照19世紀80年代蒸汽機車製造水平、製造工藝,按1:1比例進行歷史還原,機車內部結構「五臟俱全」,傳動動力裝置與原機車高度一致,機車各部件連接均採用鉚釘鉚接或螺栓連接,無任何焊接,各操縱裝置正確、動作靈活、功能有效,可以實現點火運行,完美再現了歷史原貌。
機車復原工作歷時近2年,目前已擺放在開灤蒸汽機車觀光園展廳,與龍號機車一道展出,形成宏大壯觀的蒸汽機車車陣,並與蒼勁高聳的唐山礦一二號井架和古典洋氣的唐山老火車站相輝映,使人仿佛一下子回到140多年前開平煤礦創辦之初風雨飄搖的坎坷歲月。
多年研究蒸汽機車發展史的開灤博物館榮譽館長皮特先生聽此消息後,激動地說:「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們。」並決定近期專程來唐山訪問。
帶有時代印記和城市記憶的兩台百年前蒸汽機車的復原成功,不僅是打造工業旅遊創新基地的具體行動,而且圓了唐山人的一個夢,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迷們提供了一處一睹蒸汽時代「老爺車」風采的新去處,必將成為唐山市工業旅遊的嶄新亮點。
內容來源:唐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