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業,現在流行「取長補短」

2019-12-09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347

最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都不再急於打理木桶效應中的短板,而是忙著把木桶效應里的長板打造的更長。

最後 ,他們就成了長木板的經營者。

經營使人舉步維艱,廠房就打造成了文創園;


管理讓人心力憔悴,辦公室就改造成了公寓。

這一年下來,多少人放棄了理想,放棄了尊嚴,放棄了創業,回到職場繼續奮鬥。

剩下的老闆,還有人在糾結木桶效應中的短板,忘記了短板像極了壁虎尾巴。

你不斷淘汰績效考核中的最後一名,結果倒數第一走了,差評就給了倒數第二。

或者差評搖身一變有了新的表現,依然是你最不喜歡的那個。

這其實是經營管理的「沉沒成本」在作祟。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導致的、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所以進行新的決策,不應考慮沉沒成本,而應該思考,以後要怎樣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不少人忽略了這個道理,糾結在具體事務中不能自拔,一條道走到黑的大有人在。

其實,作為生意人,只要遵紀守法,不必墨守成規,什麼盈利就從事什麼,沒有什麼不好。

那麼,過去的一年,你的沉沒成本究竟怎麼樣呢?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社會越浮躁,人們越短視,投機取巧屢見不鮮,希望掙快錢,發橫財,然後離場。

都盼著用「造勢」燒出一個未來,擊鼓傳花給下一家接棒者,至於價值規律與商業倫理,管它呢!

從公司治理的可持續發展角度思考一下:

一切改變人性的商業行為,都不會有好下場。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所以在人們眼中,商業行為的起起落落都自然而然,看似偶然,都是必然。

國足腳下功夫不行,自然躑躅不前,市場陽氣不足,股市變成故事,故事成為事故。

女排姑娘手上了得,當然當仁不讓,金融陰氣太重,你方唱罷我登場,留到最後的都是「接盤俠」。

當下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圍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商品和服務,做成行業第一的基本上都是「平台模式」了。

相對於過去依賴自身品牌單打獨鬥的商業行為,即使做到市場第一也只能是線性增長。

唯獨平台模式在所處行業中呈指數級發展,其上升空間和市值在不斷攀升並創造新高。

這讓一個越來越清晰的世界,看得明白已知看不懂未知,看得清楚現象看不見真相。

貌似黑天鵝沒有了盤旋的耐心,灰犀牛已是膘肥體壯,它們也在伺機而動,能動搖的基礎不過是:

向青年推銷希望,青年人越來越失望,因為機會太少;


向中年出售自由,中年人越來越迷茫,源於壓力太大;


向老年遊說健康,老年人越來越沮喪,來自保障不健全。

經濟的寒冬我說了不算,朋友圈滿目瘡痍,多少人在唱衰未來,悲觀與無助正大行其道。

看招聘信息,知道就業的形勢:

百度2019年找工作和招聘指數直線上升,分別達到了2854萬次和1660萬次。

看寫字樓空置率,開發區廠房夜晚的燈光,明白企業的興衰:

世邦魏理仕發布的報告顯示,三季度末,北京優質寫字樓整體空置率上升到了10.9%,將近10年的最高值。

上海寫字樓的空置率在上升,陸家嘴的平均空置率已經超過了25%。

高力國際發布報告說,深圳的平均空置率是21.1%,而且到2020年都不會好轉。

看盈利行業的走向,能預見利益去留:

一定的經濟總量,就像是一缸水,取一杯少一杯,現實是銀行業取的太多了,其他行業就必然少了。

看度假酒店的入住率,對人們的獲得感能略見一斑,聽聞不如一見,不知道你有沒有心情去放鬆一下。

面對這樣的現實,休養生息依然是重中之重,但是需要多長時間,仍然是未知。

加強社會保障自然是當務之急,效果如何,要看人們對政策的態度,今天的世人有分辨權宜之計與長治久安的能力。

回望過去,人們都小心翼翼也快意恩仇,蓄勢待發也謹小慎微。

倒是那些漫無目的的善良,以為錯過了良機,恰恰規避了風險。

許多問題沒有解決,不是被新的問題掩蓋了,新的話題轉移了,是社會表象的不經意背後,藏著幕後黑手的刻意與人為。

「一哥之爭」的不確定性,對於全球的衝擊依然最具殺傷力,它的反反覆復對底層影響有多慢,經濟復甦就需要多久。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教訓,不容小覷;

新興製造業的崛起與傳統製造業的突圍,對世界經濟增長打擊到了拐點。

虛擬經濟衝擊實體經濟造成的萎靡,是不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到了極限呢?

人類的覺醒對全球秩序的衝擊,才剛剛開始;

貌似妥協的沉默,其實哪有什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過是現實狀況還在人們的承受範圍之內。

誰還不明白「雪崩來臨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道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告訴我們,站位很重要。

在灰犀牛面前,中小企業要避免功虧一簣,站位時要關注下面的提醒:

1、妄圖以小博大的一夜暴富,想一想都是浪費時間。

2、幸運之門不是為幸運的人準備的,沒有實力,連門口你都到不了。

3、國家戰略領域的經濟行為多是長尾效應,中小企業別得隴望蜀,能處理好應用層面的事就非常非常了不起。

4,靠高負債運作的商業模式,十口鍋九個蓋子的事,少碰。

5、產能過剩的行業,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包括它產業鏈上下游都一樣,要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6、不懂遊戲規則的遊戲千萬不要參與,防止「狗攬八泡屎,泡泡舔不凈」,更不要四面出擊,去幹些不能掌控的事情。

7、許多人思考了商業閉環,忘記了如果環節太多,但凡有一個環節失控,同樣會被摧毀。

8, 不要做想當然的事兒,自以為是必證明給你,它只能是一個人的一廂情願。

9、盡力儲備好現金流,活著才有機會去抓住新的機遇。

10、還記得嗎?我們分享過的那一句:

這個世界,每天都充滿機會。

機會是陽光,每一天都會來。

但是天氣不是每一天都好,環境會變化。

所以我們要有耐心,不去質疑自己,也不輕信他人。

希望有效規避「沉沒成本」,能夠在寒冷的冬天,給你一個善意的提醒:

一定要擺脫過去的因素對今天的影響,多思考明天的條件對後天的要求。

值得高興的是,根據吸引力法則:

如果猶豫是否開始一件事,你會發現總是還沒準備好;


如果確定我就是要做某件事,你會發現資源關係都來了。

好了,分享就到這裡,祝周末愉快,新周順意,謝謝,再見!

責任編輯丨石 川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2IM7m4BMH2_cNUgZ_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