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小學發出校友徵集令,深度感懷80年最美好的時光都去哪了

2019-10-26     漫成都

芙蓉城南,錦江河畔,深秋的成都,在清晨已有不少寒意。沿著河邊從新南門往錦江大橋方向慢步行走,剛經過交通飯店,一陣陣隱約的讀書聲就從馬路旁邊的學校里傳過來,還有操場上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也飄蕩過來。而河堤邊的幾棵大桉樹散發著淡淡的特殊清香,幾隻白鷺偶爾點水飛過,看著這美景,聽著那聲音,讓人心情都不由自主地歡悅起來。當下課鈴聲驟然響起,孩子們潮水般從各間教室湧出時,歡聲笑語瞬間充滿整個校園,浸染著南河兩岸。

這所依河而建的學校就是成都市著名的「五朵金花」之一——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她是成都市小學界的一所名校,而且在全國早有名氣。

你可知道,1939-2019,龍小已然走過80年的流光歲月!總共培養了14000多名成都小學生。

今天讓我們來細數,龍江路小學的80年。見證她的發展歷程,似乎更是一部成都小學教育進階的歷史。

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前身為成都市十一區第二小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成都市有市立小學校45所,私立小學校55所。第十一區各保聯立第二國民學校是市立小學之一。該校前身為1939年開辦於新南門外建國東街的市立第五小學校(即新南門橋頭國稅局大廈處,現存資料僅見一份表格照片)。後來遷往龍江路。校舍十分簡陋,僅有不到十間穿逗結構平房作教室、辦公室,除陳舊課桌凳、黑板外,別無教學設備,學生200餘人。1952年,龍江路小學正式被命名。1964年,因校舍有限,學生漸多,遂遷至南河邊,一直到現在。而據了解,當時成都市政府花了「重金」25萬元投入建設這所名校,重植花木、修建操場及校舍,龍小建成後便一舉成為西南第一、全國少有的花園學校。

不過,如果要細問龍江路小學在哪兒,恐怕十個成都人九個會告訴你,新南門汽車站沿到河邊一直往西走。新南門、錦江大橋,都是定位龍小的重要地標,而這些地方在成都也是頗有歷史感的地方了。說起「五朵金花」,成都的家長們可是耳熟能詳,早在1981年,四川省首批重點小學評選中,龍江路小學就榜上有名,從此,與其他四所重點小學被統稱為「五朵金花」的名號,一直延續至今。

因年代久遠,龍江路小學最早的照片目前無一紙留存。我們現在也只能從一些成都的老照片上,感受一下它當時的環境與氛圍。

40-50年代的成都新南門,還有崗亭,有警察站崗。

(圖片來源:成都街巷志)

新南門附近後來在50年代中期修建了成都第一個公眾游泳池,就是南虹游泳池,如果你還記得它,說明你至少是80後。

(圖片來源:成都街巷志)

20世紀70年代的成都新南門汽車站,當然是成都那時最重要的城市地標之一,它是成都與川內周邊地區的聯結點。

1982年,錦江大橋一角,那時的街道乾淨,人少車少。

攝影 郭曉明(轉載自成都發布)

而在這些城市地標的不遠處,南河邊上,就是成都市龍江路小學。這張照片應該是70年代的龍小學生照,照片中的孩子現在應該都年過半百了。

提到龍江路小學,不得不首先隆重介紹被稱為龍小「一代宗師」的袁麗華老師。

龍小「一代宗師」袁麗華老師(1930—1968)

她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四川省第一位小學特級教師。她在教育界卓有聲譽,產生過廣泛的影響。袁麗華1949年畢業於成都女子師範(今成都師範)。1951—1968年在龍江路小學工作,長期任語文教師、班主任,曾兼任學校黨支部副書記。袁麗華在教師崗位上勤奮工作,多次被評為省、市、區優秀教師,六十年代初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63年經四川省教育廳批准為小學特級教師。

今天就讓我們從照片上來回顧歷史,懷念過去的舊時光,看龍小的一步步成長變化吧。

我們就是那早晨8、9點鐘的太陽,誰說不是呢?


你認真學習的樣子,真好看!


大隊部開會了!


那時候的午睡是這樣子的,還有生活老師照顧我們喲

校園活動很精彩

這個藍色裙子的校服,是成都市小學生的第一套統一制校服,那時候只有學校最重要的活動時才穿,也是每個女孩子最洋氣的裙子。中間的兩位大姐姐是剛剛拿了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隊的張蓉芳,梁艷,她們來到龍小。


校運動會上,我就是那個小健將

記得那一天有個日本的攝影師秋山亮二來到我們學校,給我們拍了好多彩色的照片。

1981年,龍小少先隊大隊部被授予「全國紅花集體」稱號,這是我們那一年最值得驕傲的榮譽!


1981年,在成都市教育局的領導下,龍江路小學率先開始了「恢復六年制試點」。時任校長謝國光決定抓住這個有利的契機,利用從五年制轉為六年制中多出來的那一年,開始一場以「樂學」為核心的教育改革。以音樂、美術、體育、自然等學科為突破口,從教師配備、儀器設備等方面創造條件,讓「豆芽學科」打翻身仗,是他為龍江路小學設計的「樂園之路」。在這些學科的學習中,孩子們可以體會到科學的神奇、藝術的美妙,重新喚起他們學習的樂趣和熱情。

1981年夏季的開學典禮上,一位精幹的「小個子老師」走上了主席台,手裡拿著一支銀光閃閃的小號。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吹出——一段熟悉的旋律飄了出來。「啊,是少先隊隊歌!」孩子們興奮了,一些反應快的甚至跟著小號唱出了聲。

一曲終了,全場沸騰。他是鄭文雅,龍江路小學音樂教師。至此,「器樂進課堂」,音樂教育在龍小「全面開花」。

以音樂、美術、體育、自然等學科為突破口,從教師配備、儀器設備等方面創造條件,龍江路小學的「樂園之路」也正式開啟。在這些學科的學習中,孩子們可以體會到科學的神奇、藝術的美妙,重新喚起他們學習的樂趣和熱情。

第一個大行動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活躍了學校生活。此舉為龍小教改史上的「退而結網」。

自上世紀70年代起,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府南河變成了藏污納垢的「腐爛河」。南河正好從龍江路小學的門前流過。「學校內是花園和樂園,學校外卻是一條臭水溝。」這個問題成為了龍小師生的一塊心病。

1985年4月開始,南河附近的居民們發現,每到星期天,總有一群十一二歲的少年,騎著自行車,背著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在南河沿岸穿梭。他們在考察生活污水的排放,每當居民好奇地問「你們是誰」時,這些少年會認真地回答:「我們是南河小衛士。」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南河考察小組走遍了南河沿岸,寫出了《南河在呼喚》《南河污染情況報告》等小論文,舉行了「南河科學調查」討論辯論會,還成立了環保監督崗。

5月27日,時任成都市市長的胡懋洲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來信。信是由成都市龍江路小學的「南河考察小組」發出的。

少先隊員的呼籲引起了市領導的重視,也引起了廣大市民的關注,「救救錦江」的呼聲迅速地傳播開來。

1993年,府南河綜合整治工程被列為成都市政府的「一號工程」。1997年,府南河中段綜合治理大功告成。龍江路小學發出的「母親河的第一聲呼喚」,不但獲得了1985年由全國少工委頒發的「創造杯」,而且作為一段「小學校影響大社會」的佳話,至今仍被成都市民所銘記。

學校坐落於美麗的南河邊,是成都市久負盛名的「花園學校」。校園中春有百花,夏有綠樹,秋有金果,冬有黃梅,甚至被一些外地遊客誤認為是公園。儘管十年浩劫讓曾經的花園蕩然無存,但經過全校師生幾年的努力,學校整修了原有的花台和苗圃,又新建了鳥園,部分教室還養了金魚。孩子們從自己的家裡帶來了上千盆自栽盆花,把學校裝點得綠樹成蔭,鳥語花香。1994年,龍小榮獲「四川省首批綠色學校」稱號。

90年代,龍小最重要的成就是愉快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探索愉快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把握四環節:引人入勝的開端,情趣盎然的活動,層次分明的練習,餘味無窮的結尾。

還記得參加樂隊排練的時光嗎?不停地練習就是為了演出時奏響最美妙的樂章。

每周一舉行的升旗儀式應該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了吧,五星紅旗每日同太陽一同升起,象徵著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

校運會的長跑冠軍們一起來合個影。

下課鈴響以後,你迫不及待跑出教室和小夥伴玩的遊戲是什麼?

2003年9月,剛剛參加完開學典禮的孩子們突然發現,一成不變的課表「變臉」了。每節課的長度不再是整齊劃一的40分鐘了——有15分鐘的超短課,有30分鐘的短課,有40分鐘的長課,還有70分鐘的超長課。課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一些新鮮的面孔出現了——心心語、形體課、書法課、數學思維訓練課、龍娃娃俱樂部……

而在接下來幾天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期待轉變成了快樂。他們發現,老師的教學節奏加快了,更有趣了,一些過去讓人覺得枯燥的課,也變得有意思起來。

這就是龍江路小學在新課改背景下推行的新改革——長短課時制。這項頗有新意的改革,讓龍江路小學又一次成為了成都市民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在時任校長李海看來,「一節課40分鐘」的規定並不是小學教育的金科玉律,讓孩子獲得最適宜的發展才是小學教育的金科玉律。龍江路小學在保證國家課程設置總量不變的前提下,「第一個吃了螃蟹」。

龍江路小學社會學科「名師」范麗才老師,還記得她嗎?1997年10月10日,范老師的一節五年級社會課《地球上不同的生活環境》引起了轟動。在短短的40分鐘里,她熟練地操作多媒體、投影儀,向學生講述了五種溫度帶的知識,還引導學生進行了練習和識記。


1998年4月,龍江路小學被教育部批准成為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此後,在時任校長李海的大力推動下,學校加大投入,在成都市小學界率先建立了校園網,又率先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為其在信息化平台上的自我發展提供了硬體支撐。

也許很多人都難以忘記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個不眠之夜,龍江路小學也深度參與了這一歷史性時刻。趙岳同學作為學生代表參與了申奧過程。圖為趙岳同學與「申奧之父」何振梁合影。

趙岳同學2000年與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在一起。她對薩馬蘭奇爺爺說:「我想在北京看奧運。

龍小名校集團目前有6所成員學校。截止2019年,龍小在集團化辦學路上已前行20載。

龍小現任行政班子成員。

以「愉快教育」為辦學理念,以「樂學樂教,悅人悅己」為校訓,龍小成為成都市的名校集團,走進現在的龍小,校門外的一組浮雕格外醒目,呈現著龍小少先隊文化----「二次入隊」。

校訓對聯、成長雕塑、美術館、樂學賦、校史館、文化柱……精美別致的校園處處彰顯著龍小獨特的校園文化。

時光隨著校門旁的錦江水一起潺潺流去,今年是龍小建校80周年,龍小集團化辦學20周年,你與龍小在何時遇見?時隔經年,你又想對母校說些什麼?親愛的朋友,帶上你的舊相冊、老物件、滿滿的回憶,回家吧!讓龍小再看看你的模樣,聽聽你的聲音!

龍小,在這裡,等著你......

本文為漫成都原創,所有原始文、圖資料均由成都市龍江路小學提供並授權使用

同時致謝原龍江路小學校長張長力老師

文字 |漫成都

編輯|棐溪

監製丨王紅

有響應徵集令的粉絲請聯繫漫成都小編微信:jinshanmama201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wJJC24BMH2_cNUgEZv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