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處的蟒川鎮牛角嶺村,有這樣一群貧困戶,因為種種不幸的遭遇,他們昔日生活得很貧困,黨和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春風撫慰著他們的心靈,吹開了他們創造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在平凡的角落裡開始默默轉身。記者11月21日走近他們,感悟他們脫貧致富的夢想打拚。
不幸的身世 樂觀的人生
在蟒川鎮牛角嶺村部東面不遠,有一個平常的農家小院,院內打掃得乾乾淨淨,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不明就理的人經過這裡一定會想,家裡收拾得這麼利落,女主人一定很會持家,這家人肯定很幸福吧!但了解這一家庭的知道,這家人有著深深的不幸。
這家的女主人叫馮玉蘭,今年61歲,一直在家務農。他的老二孩子,在剛出生40天時不幸發高燒, 連燒了4天,由於過去牛角嶺村對外不通公路,當發現情況不對時,只能拉著牛車送到外面救治,卻因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最後落下了腦癱的終生殘疾。現在老二已經31歲了,卻不能獨自行走,吃住屙尿在床,也不會說話,尤其是性情特別暴躁,一點對不住勁兒就扯開喉嚨大喊怪叫,手扳著凳子一搖四晃,驚得四鄰都不得安生。
為了這個孩子,馮玉蘭可是操碎了心,也是為了這個孩子,她連串門子的心都沒有了,整天就是陪在他身邊伺候他。「沒有辦法呀!他爸爸在外工作忙,回來時候也摸不住他的脾氣,伺候的活只有我一個人能幹了。」後來馮玉蘭慢慢發現,老二孩子愛聽一些老歌,比如「天不下雨天不颳風天上有太陽」之類,於是她就多找一些類似的歌曲放給孩子聽。也只有這時候,他的孩子才會有片刻的安寧。
「只能說是命賴,怪不得別人!」提起老二孩子這個終生的痛,馮玉蘭長嘆一口氣,但隨即面部又帶上恬淡的笑容。她也時常幻想如果沒有這個孩子的拖累的生活會怎樣,但也只是想想。「孩子是自己親生的,不管再苦再難也不能丟下。生活嘛,總要繼續往前走,這麼多年的苦都堅持下來了,現在咱牛角通上了自來水、新修了瀝青公路、也有了村集體經濟,扶貧政策對我們貧困戶也有極大的幫助,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雙腿行動不便,我還有勤勞的雙手」
有一個名叫楊可可的姑娘,她在一歲多時得了小兒麻痹,因山里醫療條件差,轉到外面大醫院時已遲了,落下了雙腿不能抬、必須終身拄雙拐的殘疾。但身有殘疾也不曾擊垮她,這個堅強的姑娘,對於上天的安排,從容坦然面對。
楊可可
外人無從想像,這樣一個雙腿殘疾的女孩如何渡過無憂無慮的童年、走過猶如花季一般的少年,但從她清澈的目光和滿面的微笑中可以得知,她從來沒有被命運擊倒。「雙腿雖然行動不便,但我還有勤勞的雙手,我依然可以靠自己脫貧致富!」
楊可可今年31歲,已經嫁人生子,成為幾個孩子的媽媽。但更令她欣喜並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則是她的事業——一名天貓客服。干起這份工作很偶然,那是五六年前,她的殘疾證丟失了,去鎮里、市裡補辦的過程中,意外得知一個消息:市裡組織殘疾人進行電子商務進行培訓。不用外出、在自己家裡對著電腦就可以工作的機會,令楊可可欣喜萬分,她馬上第一個報了名,就在隨後到鄭州學習了3個月。學習期間,她十分珍惜這個機會,非常刻苦地鑽研學習,終於從一個未接觸到電腦的門外漢成長為可以勝任工作的行家裡手。
楊可可僅上過小學,隨著她的勤奮自學,差距在一點點縮小。剛開始時她打字速度較慢,應付不了諸多客人的詢問。隨著時間的推移、業務的熟練,她現在一分鐘可以打七、八十個字,可以同時滿足五六名顧客的聊天洽談,業務提成也拿得更多了。「雙十一的時候,一天都能掙好幾百。平時我也沒少得到公司的表揚!」聊起自己的事業,楊可可更加自信了,顧盼間神采飛揚。
「不管生活再怎麼樣,人總得積極向上!正因為我有殘疾,我才要更加努力去追趕!」楊可可甚至想到今後的發展:「目前還沒有發現好的項目,我就先用心干好客服,一旦有好的機會,我一定會努力抓住,去不斷實現我的人生新目標!」
「不能幹重活,我可以養蜜蜂掙錢」
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宏斌,年輕時靠外出打工掙錢養家。「當時在礦上,一個月能掙好幾千,收入可真不低。」李宏斌原來可沒為錢發愁過,可在前幾年的一次車禍事故,讓他再也干不動體力活了。
李宏斌
那是2016年的事了,當時他在騎三輪車時不慎栽到溝里,肋骨斷了好幾根,一直到現在胳膊還抬不起來,再也沒法出去打工了。但李宏斌是一個很有志氣的人,總是閒不下來,總想找點事干一干。2018年有一次,他去南山上采木蘭頭,意外發現有一窩野蜜蜂。小時候跟姑父學過幾天養蜂的他,趕快把這窩蜜蜂逮回家,悉心喂養,一年下來,就繁殖了12窩。
「咱牛角嶺的山上蜜蜂采蜜最好了,所產的蜂蜜純正、不摻假,一斤能賣80塊錢。一箱蜂一年可收15斤左右的蜂蜜,12箱蜂,一年下來的收入也不少呢!」
李宏斌的愛人在門口開著一個小超市,不忙時也幫他養蜂,他們一家人對目前的生活非常滿意。「這還有啥可說的?扶貧對咱牛角嶺幫助這麼大,路通了、自來水通了,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好日子,這要放到以前,皇上都不一定有咱過的美!」
咱婦女也能成為脫貧主力軍
「多虧了家政扶貧培訓班,讓咱既沒知識也沒技術的農村婦女也能在家裡就能掙錢了!」43歲的牛角嶺村村民王紅利高興地這樣說。
自2018年7月份起, 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她已通過在家編織手工活收益6000餘元。
王紅利
王紅利說,由於咱村地處深山,交通不便,沒有大的企業和主導產業,群眾一直靠種地為生,沒有其它收入來源。現在給咱提供了免費技術培訓,培訓的手工藝編織技術實用性強,上手速度快,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無需購買設備,隨時隨地就可工作,還不影響帶孩子、做家務,因此很受我們女勞動力的歡迎。我目前已經通過工藝品製作,掙了幾千塊錢呢!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蘊含著無限的正能量。王紅利的事跡迅速在四里八鄉傳遍,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加入到培訓班行列,渴盼通過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截止到2019年10月份,家政培訓班已舉辦3期,吸引周邊寺上村、陳家村、木廠村、小龍廟村等40餘名群眾培訓,累計完成各種手工藝品數萬件,收益近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