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網友出國去日本遊玩。
她的朋友轉來600塊錢,說:「幫我從日本賣點東西回來。」「你看著買就好啦。」
於是她在日本貨比三家,精心挑選了一堆小物件回來,花費遠超600塊。
偏偏她朋友對日本的小商品價格也不了解,對著這一小堆東西心生疑惑,直接拍照發朋友圈:「希望有對價格了解的朋友,幫我看看值不值。」
同時朋友還特意提到:「我之前去旅遊,每次也會給她帶特產禮物什麼的,不會要她錢的。」字裡行間全是對她的不滿。
這件事捋一遍,你會發現,這倆人都活得太虛了。
她朋友之前出去旅遊,給她帶禮物,雖然不要錢,但總歸不甘心,又不好意思開口,只能指望她懂得知恩圖報,就故意在她打算去日本的時候,轉了600塊過來,請她看著買點東西。
沒想到,她絲毫不能領會,竟然真的收了這筆錢。
她收錢之後,用心買了一堆東西,來報答朋友的情意。
但這位網友是個要面子的人,也不好意思開口告訴朋友:「我買這些東西花了不止600塊呢。」
於是倆人相互猜來猜去,都越想越氣,最終相互撕破了臉面,在朋友圈公開吵鬧起來。
曾經互贈禮物的姐妹情,瞬間碎了一地。
-2-
不敢談錢的關係,真的走不遠。
我在文章里提過,剛畢業的時候,我給一個漂亮能幹的女老闆做過跟班。
那時候我們關係很好,她覺得我有潛力,毫無保留地帶我出去學東西,希望我有朝一日,能做得比她還好。
直到我因個人原因,遷居另一座城市,我們還常有聯繫。
她有時跟我嘆息,身邊再也沒找到一個像我一樣的人,能理解她的想法,幫她表達出來。
後來有幾次,她發了文字材料過來,讓我幫她寫點東西,並明確表示會付費給我。
我一聽,立刻坐立不安:那怎麼能行呢,她是我的前領導,一直很關照我,我怎麼能跟她要錢?
為了表明忠心,我拚命解釋我願意免費給她寫。
這樣幾次之後,她終於不再找我。
我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是我錯了。
沒有人願意長時間虧欠另一個人,尤其是她這樣事業有成的女強人。
區區一點費用,對她來說根本算不上任何負擔。如果當時我肯收下,不光我的日子會好過一點,她心裡更舒服很多。
唯有如此,我們的合作才是互利的,透明的,可持續的,我們關係也才能長長久久。
可惜那時候,我完全不懂。
-3-
談錢從來不傷感情。
足夠牢靠的感情,也不怕談錢。
我認識兩個姑娘,結婚的時候都因為錢的問題,鬧了一點不愉快。
其中一個姑娘臉皮薄,雖然覺得男方給的太少,但羞於計較。
她說:「結了婚就是一家人,算得太清楚會傷感情。再說他們家那麼有錢,只要我通情達理,將來肯定不會虧待我。」
另一個姑娘卻是直性子,不用中間人傳話,自己直接跟婆家掰扯彩禮、房子和裝修等一系列問題,直到要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兩個姑娘都順利結婚。
第一個姑娘結婚後,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她老公家雖然有錢,卻習慣了節省,連公廁的手紙都要多扯一些帶回家。她花自己工資買支口紅,婆婆也會打聽價格,然後責怪她太奢侈。
第二個姑娘結婚後卻如魚得水。
因為婚前關於彩禮的一系列討論,她早就摸清了老公一家的消費觀念,老公一家也清楚了她的底線。
他們相互了解,很少在花錢的問題上鬧出矛盾。
我不知道這世上有沒有真正不計得失,不分你我的關係。
如果有,那也一定是毫不忌諱談錢的關係。
一段關係,只有把錢談清楚了,才能把理兒弄清楚。
而如果它能輕易被錢傷害,那只能說明,這段關係本身就很不堪一擊。
-4-
我見過很多合夥創業的人,在最開始的時候談願景,談計劃,談盈利模式,就是閉口不談錢。
他們碰著酒杯,含含糊糊地說:「咱們關係那麼好,賺了錢肯定一起分,這會兒沒必要算那麼清楚。」
大家都點頭稱是,一副視金錢如糞土的高尚模樣。
這樣的合伙人,最後基本都分道揚鑣。
因為羞於談錢,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段小九九,不確定自己努力之後究竟能分到多少羹,乾脆就不那麼努力。
不知不覺,人心就散了,團隊就垮了,什麼事也做不起來。
該談錢的時候羞於談錢,這樣的關係本身就經不起考驗。
一方面,是因為不夠真誠。
每個人都戴著一副虛偽的面具,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連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又怎麼可能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
另一方面,是因為很難平衡。
沒有金錢的約定,大家只能靠自覺來維持關係,難免會有人覺得吃虧,甚至每個人都覺得吃虧。
舉個簡單的例子。
在一般的職場中,當老闆的人通常會想:「為什麼我只給你三千塊的工資?因為你沒有給我創造三萬塊的價值。」
當職員的人也通常會想:「為什麼我沒有給你創造三萬塊的價值?因為你只給了我三千塊的工資。」
這不是笑話,而是人性。
你看,我們連談錢都未必能談明白,更何況不談錢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