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步青橋:見證一段古鹽道的榮衰

2019-07-28     每日看看看

恩施州利川市地處鄂西,溝壑縱橫,因此橋隧眾多,跨幅極大,早在明清時期,就有一些橋十分著名並保留至今。

湖北之聲《魅力田園》系列專題《家鄉的橋》今天走進利川市毛壩鄉的步青橋,感受土家族古老的橋文化。

步青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地處鄂西,溝壑縱橫,橋隧眾多,這裡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一些橋。其中,步青橋在當地頗有名氣。

步青橋

這座古老的單孔石拱橋位於利川市毛壩鄉青岩雙泉村的前江河上,於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開工,僅用一年時間建成。橋南北向跨於小河上,長10米,寬3米,拱跨8.8米,橋離水面9米,高4.7米。

步青橋橋面

橋北頭有一座字型檔石塔,六角三層樓閣式,高5.7米,分3層,每層間有翹檐,基座為正方形,條石修成,塔六面刻《復修步青橋記》,橋塔輝映,形成一道甚為獨特的景觀。

步青橋石塔

字型檔塔也叫「惜字宮」「敬字亭」「焚字爐」,是古人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建築。據專家介紹,青岩字型檔塔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極為罕見的土家字型檔塔。步青橋與字型檔塔現為湖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利川市毛壩鄉是全國著名的壩漆之鄉,位於毛壩鄉的青岩古鎮是利咸古鹽道沿途最為熱鬧繁華的一座古鎮。1873年,監生劉玉成組織當地百姓和來往於此做生意的外地商人募捐修建步青橋,使其成為古鹽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樑。橋之所在地是當時重要的通商大道,也是官府驛道,毛壩的壩漆也經此遠銷海內外。

步青橋和橋頭塔

如今,青岩古鎮已經消失不在,殘存的古鹽道也掩蔽在雜草叢中,但在鹽道邊的步青橋和字型檔塔卻傲然屹立,伴隨著靜靜流淌的青岩河,講述著那段古老的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tx2PGwB8g2yegNDyrg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