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有內向的人,有外向的人。似乎外向的人更加吃香,內向的人更加吃虧,其實不然,這個社會看起來對於外向的人越來越喜歡。但殊不知,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性格的人也有內向性格人的優勢。內向的人可能更加偏重於思考,外向的人可能更加偏重於交際。
性格內向的人往往看起來是多愁善感,也比較敏感,喜歡獨處並不喜歡接觸人,和人們往往保持一定的距離,缺乏一些進攻性,更多表現出悲觀的態度。也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體驗,甚至可能會產生一些抑鬱的成分。郭沫若曾經說過:內向的人,體格瘦削,精神孤獨,愛馳騁玄想。
外向的人,心理能量來源於外部世界;內向的人,心理能量來源於內在世界。在感知上,內向的人觀察比較被動,感受的準確性比較高,心思更加細膩,也容易情緒化。但是一個內向的人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和穩定的情緒,那麼這將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偉大的人物都是性格內向的人。比如說鄧小平就是一個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政治家,鄧小平非常善於和其它人共事,在遇到矛盾的時候,他不計較,也不放在心裡,而是一心一意把工作做好,雖然鄧小平沉默寡言不說話,性格內向,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非常敢闖敢冒險的,而且具有創新精神。他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周恩來也高度評價鄧小平:一般不說話,但是決定的事,果斷決策,絕不手軟。
內向的人喜歡思考,喜歡觀察,喜歡反省,思維非常縝密。身體和大腦是需要平衡的,當身體活動多了,大腦自然而然就會思考時間減少。我們在考試的時候就會讓自己安靜下來,只有安靜下來,我們的大腦才會思考,才會去想這道題如何來解?
微信之父張小龍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內心非常孤僻,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一般人到他家裡去看他,他打聲招呼就去自己的書房看書了。甚至他去別人的家裡做客,和別人打聲招呼,就去別人家的書房看書了。看起來這樣一個內向的人,他的優勢就是內向,所以他的學習能力很強,洞察力也很強。從而讓他在自己的事業上開花結果,創造了讓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社交工具:微信。
我們經常看到不少人獨來獨往,其實並不是他們不願意說話,而是他們想要讓自己不斷在思考中前進,不斷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在歷史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很多新東西都不是合作開發出來的,而是獨自在不停思考中出來的。性格內向的人,不要擔心內向是缺陷,搭配情緒穩定這一特徵,會很厲害的。鄧小平、張小龍雖然性格內向,但是他們的情緒很穩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
一個內向的人,其實他並不乏味,並不覺得生活多麼無趣,內向的人會在自己獨處的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份天地,在這份天地中去挖掘自己的潛能,去挖掘自己的天賦,從而讓自己過得更加美好。
大部分人認為性格是內向和外向之分,但是我們需要加上自己的情緒,這是對性格最好的補充了。情緒分為穩定和不穩定,於是跟內外向組合成為了四種性格特徵:內向穩定性、內向不穩定性、外向穩定性、外向不穩定性。
很多人喜歡外向的人,但是很多外向的人性格不穩定,動不動會發火,動不動會摔杯子,就算很有趣,那麼也想離得遠遠的。但是對於一個內向的人來說,他們能夠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好在自己情緒上去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這時候雖然性格內向,但是非常願意接近他們,和他們交朋友。一個內向的人加上情緒穩定,這樣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就容易成功。
內向的人,並不是唯唯諾諾、不善言談,深層次去了解他們,他們可以隨時轉化外向的性格,只不過在做成一些事後,他把自己的性格又轉到內向了,因為內向的那一刻,是讓他們內心最安寧的時刻。
珍惜身邊每一個內向的人,他們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干出具有創新和劃時代的產品供人類使用。歷史不會忘記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pe9XXEBrZ4kL1ViQN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