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利物浦過去20年陣型演變和與時俱進

2019-09-07     小兵足球

一文讀懂利物浦過去20年陣型演變和與時俱進

足球運動的發展應當歸功於那些偉大的教練所研究出的戰術和陣形,以及成功地將這一切付諸實踐的偉大球星。當一個時代的足球戰術發生進化,最初的時候或許猶如綿綿細雨、潤物無聲。不過當厚積薄發之時,又如時代巨輪將固步自封者碾壓成碎片。

通過對於利物浦過去差不多20年的足球戰術和整體陣型進行分析,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足球的陣型演變,以及進化史。


1. 本世紀初的利物浦:霍利爾平行442下一高一快的鋒線組合

a. 平行442一高一快雙前鋒:赫斯基承擔一部分前腰工作

在世紀之交的時候,利物浦希望能夠延續本隊偏向於技術流的踢法,因此請來了FIFA講師霍利爾。紅軍渴望這名法國名帥能夠帶領球隊完成新一輪的戰術革命,繼續延續球隊頂級豪門的形象。不過總體來說,霍利爾無論是在引援上,還是戰術搭建上並沒有帶來太多歐洲大陸的「新潮流」。他反倒是更偏於適應英倫足球,第一時間本土化。

從霍利爾時代的戰術板上可以看到,霍利爾的利物浦一度使用一個平行442的陣型。中場位置安排的是哈曼和墨菲的選擇,墨菲在比賽中會有一些前頂組織的功能。球隊由於在邊鋒位置沒有優秀的時代佼佼者,因此讓利物浦的平行442陣型似乎總是缺些什麼。斯米切爾的腳下技術很棒,但終究不是那種高速推進拉邊傳中的類型。買進助攻能力很強的邊後衛里瑟,一定程度上是要彌補球隊的缺陷。

鋒線上的一高一快組合中,赫斯基具備較強的拿球、做球能力,他是一名中鋒也會兼顧一小部分前腰的工作。最大程度上發揮歐文衝刺快、撲球門意識好的特點。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當時利物浦在中腹進攻創造力有限,兩翼又沒有頂級邊鋒的情況下,時不時會嘗試用長球來找尋赫斯基,讓中鋒回撤之後為歐文做球前插。這一次的配合其實很成功,歐文贏得單刀機會但被判越位。從慢鏡頭來看,這一次曼聯後防線上的最後一名防守人與歐文平行。

一文讀懂利物浦過去20年陣型演變和與時俱進

再來看看這一次的進攻,利用傑拉德內收之後接應,赫斯基的掩護讓歐文刺透了曼聯的防線。利物浦在當時的進攻,很大程度上就是這樣的一個套路。非常依賴於歐文的穿插,以及赫斯基的掩護工作。

因此在鋒線雙星狀態不佳的時候,利物浦經常會出現無法進球,拿不下中下游球隊的尷尬。

從上圖可以看到,平行442的一個缺陷在於中路沒有一個前腰或者說組織者。兩翼依賴於邊鋒的推進,來到30米區域如果不是傳中的話,就會有一個如何從邊路向中路走的缺陷。赫斯基很多時候,要起到拿球、傳球和過度的作用。

但是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兩翼邊鋒拉開之後,中場中路和前鋒之間較為空曠。一旦失誤對手反擊,後腰球員也顯得有些尷尬,整體隊形容易散架就是一個大問題。

平行442對於頂級邊鋒的要求很高:否則球隊攻防轉換中的失誤,容易導致中場散架。

b. 4231和4411的演變:頂級中鋒均出一個中場銜接點

到了貝尼特斯時代,球隊的陣型是有了一定的變化。這一點,跟頂級中鋒托雷斯入隊,以及傑拉德的進一步升華有著很大的關係。較為讓人遺憾的是,在英超這樣一個節奏為王的聯賽中,利物浦在21世紀的前10年里,一直沒能買到頂級邊鋒。這一點,是跟當時邊鋒為王的時代背景有著較大的出入。

從貝尼特斯時代的戰術板上可以看到,當時球隊的4411陣型下,傑拉德去到一個前腰或者說二前鋒的位置。利用傑拉德當時超強的衝擊力,埋伏在托雷斯的背後衝擊禁區。憑藉著強行扭腰的爆發力,傑拉德去到禁區側翼突破後傳球,是利物浦破開密集防守的一個常見手段。缺少了頂級邊鋒,球隊空有一個轉移球長傳能力頂尖的阿隆索,卻只能找尋拉邊的邊後衛和前插的傑拉德。未能物盡其用,有些讓人惋惜。

當時球隊的另外一個思路,是防守端安排里埃拉回撤,形成一個三後腰站位。身材高大的里埃拉有著邊鋒的能力和後腰的站位意識(使用貝納永的話,防守平衡會差一些,進攻時的體魄其實也差一些),他原本應該成為一個完美的戰術棋子,與當時具備左邊後衛、左前衛,甚至做左邊前腰能力的奧雷里奧形成攻防兩端的完美搭檔。可惜里埃拉受困於個性,奧雷里奧毀於傷病,讓貝尼特斯的完美計劃沒能成功。

在一個邊鋒提速的時代,利物浦當時卻打造了一個完美的中場三人組。這個中路的黃金三角,讓利物浦在杯賽中的核心競爭力極強。但是來到聯賽,效率終究不是最高。

邊鋒為王的時代:利物浦卻打造黃金中路,幾個關鍵球員的傷病讓球隊只能成為「無冕之王」


2. 前鋒拉邊和邊前腰興起:擺脫對於邊鋒的依賴

a. SAS的雙前鋒組合:前鋒能拉邊,讓邊鋒時代進入拐點

上文也說到了,邊鋒為王的時代下,球隊中場由於鋒線和後腰的站位距離過長,球隊三條線的緊密性相對偏差,球隊更加容易出現散架的情況。尤其是頂級邊鋒並不好找,隨著邊鋒過分天價甚至千金難求,於是開始有人培養起了「邊前鋒」。通過前鋒拉邊能持球,來解決推進問題。

從羅傑斯時代的戰術板可以看到,通過雙前鋒蘇亞雷斯和斯圖里奇在反擊中回撤到中線側翼的邊路拿球,完成進攻的加速和發起。斯特林作為一個前腰,卻更像是一個反套邊路和禁區的攻擊手。

這個思路在之後,也會慢慢衍生出庫蒂尼奧邊前腰,通過前鋒拉邊讓庫蒂尼奧內收中路,銜接中場和前場,保證中路不會散架。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這個進球可以說就是當時SAS組合下,前鋒拉邊取代邊鋒作用的一個典型案例。在中線邊路位置拿球的是蘇亞雷斯,他在帶球推進時給後點的斯圖里奇送出妙傳。隨後斯圖里奇禁區側翼拿球後一步加速過人送出橫傳,後點蘇亞雷斯包抄到位破門得分。

當前鋒能夠拉邊、帶球、過人和傳球的時候,你還需要邊鋒嗎?這樣做的好處是,反擊時前插的是中前衛,既有利於保證對於第二落點的控制,也有利於將對手的中腹隊形頂散。這一次進攻中,當蘇亞雷斯和斯圖里奇左右拉開的時候,中路前插的就是亨德森以及艾倫(最後時刻進禁區那個)。

斯圖里奇和蘇亞雷斯的組合,原本可能帶來一個時代變革的高潮,可惜的是他倆只是搭檔了1年半的時間。就像利物浦的紅色三叉戟,第一年歐冠亞軍之後,第二年中後場補強後登上歐洲之巔。蘇亞雷斯、斯圖里奇和斯特林的搭檔,其實也有可能完成這樣的高度,可惜他們散夥了。

b. 克洛普也曾嘗試雙前鋒:邊前腰的內收形成平衡

事實上,當克洛普剛剛來到利物浦的第一個賽季,他也曾經有過使用雙前鋒的念頭。當時在賽季後段,無論是英超賽場還是歐聯杯淘汰賽上,斯圖里奇與奧里吉的搭檔,一定程度上複製了昔日的一部分理念。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奧里吉在當時的利物浦,踢得不僅僅是一個中鋒的角色,甚至有相當一部分邊鋒的功能。這一次反擊中,奧里吉在邊路漂亮地突破傳中,給到中路位置。中前衛艾倫前插後回做球,庫蒂尼奧的射門形成極大威脅。

從克洛普時代雙前鋒時的戰術板可以看到,這種442陣型下,兩翼的庫蒂尼奧和拉拉納都是具備內收能力的邊前腰。在前鋒拉邊持球或者掩護的時候,庫蒂尼奧就能順勢切入,在禁區前拿球組織進攻或者直接攻擊球門。

這樣一來,球隊一方面在反擊的時候利用雙前鋒拉邊打出加速推進,另外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打出後排插上的突然性。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這一次費尓米諾的胸部停球給到內收的庫蒂尼奧,後者禁區正面一支穿雲箭就是一個典型的攻擊案例。

一文讀懂利物浦過去20年陣型演變和與時俱進

再來看看這一次的進攻,當詹在反擊中拿球走外線的時候,邊前腰的庫蒂尼奧從邊路突然內收前插。他隨後強突曼聯肋部,殺入禁區挑射破門,留下一個對戰曼聯的經典進球。

前鋒拉邊 & 邊前腰內收:一個新的戰術平衡---帶來後排前插的突然性


3. 中前衛拉邊接應:整體移動節奏的巔峰

a. 這是一個球員全能化的時代:位置不再是固定不變

當時間點來到當下,我們會發現球員的單兵技術能力似乎比之過往要有些弱化。不過越來越多的球員個體,變得更加能跑、衝刺能力更強。還有一個變化,就是球員的通用性大大加強,似乎很多球員都是可邊可中,既能打中場、又能打後衛,甚至是前鋒。

維納爾杜姆作為克洛普入隊後重點引進的第一代中場球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可以打後腰、中前衛、邊前衛和前腰,甚至必要的時候可以客串前鋒。

在克洛普麾下,利物浦球員們的位置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比賽中你需要不斷切換自身的角色,隨時給予球隊不同的幫助。

從上圖的戰術板可以看到,費尓米諾在眼下的利物浦到底是前鋒還是中場?馬內和薩拉赫是中鋒還是邊鋒?似乎除了中衛、後腰和邊後衛相對站位固定之外,利物浦中前場的所有人都是隨時切換角色。

一文讀懂利物浦過去20年陣型演變和與時俱進

從上面動圖中的這一次進攻,可以感受一下眼下利物浦在進攻端的一個特點:局部攻擊點多 & 連續進攻能力強。

奧里吉在邊路傳中之後,中間費尓米諾漏球,跟進的亨德森獲得絕好機會。當後者射門打在橫樑上彈出,第一時間拿住二次進攻機會的薩拉赫,妙傳內切的發動二次進攻。後點費尓米諾和奧里吉2人面對空門,可惜費尓米諾打偏了。

b. 這是一個加速的時代:這是一個進攻打寬度的時代

當利物浦買到范迪克,可以保證後場的穩定性之後,球隊前場的換位交叉變得更加頻繁。一個很明顯的變化,就是中前衛的拉邊套上,一方面是充分利用邊鋒內收後留下的空間,另外一方面就是減輕邊後衛上下的距離,讓邊後衛可以內收到中路,讓所有球員的跑動量來到一個平衡狀態。

從上一場聯賽對戰伯恩利的戰術板上可以看到,通過邊鋒薩拉赫、馬內的內收形成中路的雙前鋒,中前衛的亨德森會快速套上邊路,充分利用薩拉赫內收之後留下的邊路空間。這樣一來,邊後衛阿諾德不需要沿著邊路完成長距離的跑動,只需要完成半程跑---內收中場肋部即可。

這樣的一個模式,就是讓所有人的跑動平均化,不會過分加重某一個位置的負擔。

從上面的動圖可以看到,這一次利物浦的反擊中,邊後衛阿諾德衝刺跑來到中場,隨後利用亨德森外線套上的衝擊,讓中場肋部的阿諾德獲得休息的時間。儘管亨德森沒有進一步的攻擊力,但是他的及時回傳讓阿諾德獲得傳中機會。

這個進球是折射,有幸運的成分,但是利物浦的這種傳中戰術,卻是實實在在的。馬內在後點的頭球能力毋庸置疑,減輕邊後衛的負擔,阿諾德和羅伯遜本賽季或許還能完成更多的助攻。

上圖也是類似的道理,薩拉赫的內收,亨德森的前插是配套的。近端多人密集,就留出了遠端轉移球的機會。亨德森的虛跑,牽制了對手的注意力,薩拉赫的內切帶球能力,決定了之後給左路的轉移球。

整體節奏、進攻寬度、連續加速,利物浦的成功,就是這樣的一個模式。這是一個節奏為王的足球時代,利物浦就是這個時代的領先者!

結束語

通過過去20年的足球變革,我們可以感受到從平行442,到眼下陣型戰術模糊化的一個進化過程。從邊鋒為王、前鋒拉邊、邊前腰內收,到眼下的中前衛拉邊和團隊換位,足球的進步終究離不開空間和節奏這2個關鍵點。誰掌控好了這2點,也就會贏得這個時代的王者寶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oTyCW0BJleJMoPMmK-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