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潘說】今天推薦一個20強開發商的房企HR中高管的文章,在他的眼裡,在地產圈,最值得加入的房企有哪些?
這是一個很好的題目!
老潘以後也會以「戰略」角度去寫一下最有競爭力的房企是哪些?
過去,房地產的成功標尺一直太單一。
即都是規模論英雄!
銷售額排行榜,就是房企的地位榜,資本機構的放款榜的重要參考!
未來房企多增加或增強一些類似「產品力榜」、「利潤榜」、「人均產值榜」、「周轉效率榜、社會責任榜、納稅榜」等,360度看房企才能看得更全面,而不單單是數字論英雄。
今天,房企人才競爭已經白炙化,人才都被HR360度掃描,但房企自身運行好壞,卻缺乏360掃描,更多表現為一個業績數字遮百丑!
的確,從執行來講,銷售榜由於數字容易量化所以操作容易,但其實360度看房企,不一定全是數字,也可以定性、分類、分梯隊、分層次去「落位房企」也可以,比如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360度看房企,往往更容易看清,也給企業自身在行業中多維度審視自我,不斷精進自我。
今天老潘好友濤哥的一篇《地產行業,最值得加入的房企有哪些?》,算是開了個好頭!
文|濤哥
來源:濤哥雜談(ID:jerryhetalk)
Q:在你心目中,國內最好 / 最不好的地產公司(房企)有哪些?
A: 從求職者角度看,一家企業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發展空間、薪酬水平、企業文化、人才培養、穩定性等因素。
進去後能學到多少東西,以後出來個人身價是不是有提升?
最理想的公司自然是,錢多、事少、培訓豐富、晉升快、發展好,但事實上,這樣的公司並不存在。
因此,我們只能結合各個維度,綜合評判一家企業的優劣,從地產行業人才市場的反饋和長期口碑看,下面這些房企的評價較高,值得加入:
1、龍湖:發展穩健,團隊精英化,人才質量好,薪酬還行,企業文化積極向上,戰略清晰,各個專業線水平都還比較高;
2、萬科:精英匯聚,企業文化好,有情懷,專業度高、體系好,能學到東西,高層領導力強,戰略眼光領先,就是工資一般,性價比低;
3、中海:央企超級穩健,利潤率很高,人才發展在央企地產里NO.1,各專業線能力均衡且突出,是行業重點挖獵對象,管理崗的年底獎金挺高的;
4、華潤:母公司多元化背景強大,各種業務都有,住宅中高端,商業地產行業第一,內部培養和穩定性都不錯,人才質量也挺好,適合長期發展;
5、金地:金地是家好公司,這個口號是我一篇文章中提出的,金地企業文化氛圍好,工作生活平衡,整體發展穩健,人才口碑和產品口碑都不錯,員工忠誠度和認可度很高;
6、金茂:央企背景,目前產品力行業第一,發展勢頭非常好,薪酬在央企中還算比較市場化,內部氛圍也比較職業,人才去了能夠實現增值;
7、世茂:內地房企中最港資,最有逼格的,近幾年拿了很多超高層,旗下很多高端酒店,產品力也越來越強了,收入水平有競爭力,獎金挺多的,企業文化好,工作性價比高;
8、旭輝:高管戰略思路清晰,體系也已經比較專業化,人才培養項目豐富,各方面都非常均衡,綜合管理水平較高,去了能學到東西,成材率也比較高;
9、正榮:發展均衡穩健,企業有幸福文化,整體的氛圍、收入都很不錯,團隊精英化,對人才要求高,有能力的人晉升速度很快,薪酬競爭力強;
10、陽光城:公司老闆比較大氣,引入了大量明星經理人,應該說優秀人才在這裡能夠發揮價值,獲得回報,企業文化比較正,對人才重視度高,發展也挺好;
11、新城:住宅、商業雙輪驅動,這幾年勢頭比較猛,內部體系也在不斷的升級,未來的持續發展還是值得看好;
12、融創:發展速度非常快,產品力強,對管培生比較重視,社招能力強的也有機會,整個文化比較狼性,有點兄弟文化,但平台確實大,不斷吞併小房企;
13、保利:穩健的大型央企,各方面沒有明顯短板,適合長期發展,管理崗基本來自內部提拔。
14、招商蛇口:老牌地產國企,母公司是百年的招商局,綜合開發能力較強,企業文化和金地有點像,都是工作生活還比較平衡,較穩定舒適的存在。
15、碧桂園:雖然市場上負面聲音較多,但是不可否認其招募和培養了很多人才,很多人通過碧桂園進入地產行業並有了進一步發展,其貢獻還是應該被承認。
16、中駿:中型規模房企中比較均衡健康的小黑馬,人才質量、企業文化、發展勢頭都不錯,管理機制也比較科學。
17、東原:小而美的品質房企,對產品有較高的追求,內部企業文化、人才培養等體系建設做的比很多大房企好。
18、越秀:國企背景,融資拿地有優勢,內部管理還比較職業化,今年開始全國化布局,人才方面動作比較多,值得關注。
19、新力:近幾年異軍突起的黑馬,業績規模擴展快,內部人才體系、企業文化等都在快速完善中,後續勢頭比較看好。
20、卓越:這家房企挺有情懷,做商業產品能力較突出,企業文化和社會責任做的不錯,各方面也還算比較專業。
21、奧園:比較老牌的廣東房企,近幾年在明顯提速,招募了不少中海、萬科等大公司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土地儲備局部也比較好。
22、佳兆業:他們家的「新佳族」校招歷史非常久,我畢業那會就知道,之前幾年發展速度受一些客觀因素影響,但近幾年又開始提速,在廣深地區實力很強。
其他未提到的房企,也並非不優秀,可能只是企業文化或管理體系還沒有很完善,或者就是缺乏僱主品牌傳播,導致在市場上的人才口碑沒有建立。
不好的房企就不專門說了,總之一些房企「年年裁員」,看似高薪挖人,但真去了其實錢拿不到、拿不久,還有個別「裁應屆生」的,天天逼員工賣房的,這類房企大家要特別警惕,不建議加入。
END
專注地產50強之變
地產總裁內參
努力為地產總裁提供「有嚼頭」的內容!
A,趨勢篇:中小房企還有未來嗎?
1,林中預測中國樓市:2019年穩,2020年轉,2021年啟
2,2000億,是房企2018年進入第一陣營的新門檻
3,寫給千億房企的一封信:沒有成功,只有成長
4,林中:6000億前,房企增長不會碰到天花板
5,未來只有2類房企:千億之上和千億之下 |潘永堂
6,當下房地產是戰略為王,不是產品服務為王
7,不與趨勢為敵,未來中國商業社會30個趨勢
8,大型房企進入2000億,3000億新賽道
9,蘇鑫:房地產正迎來服務業的「盛世」
10,陳勁松:重新認識大城市和大都市圈
11,美國曼哈頓豪宅考察交流13個心得|潘永堂
12,中國房地產進入"內容為王"的時代 |潘永堂
13,萬科1個月就賣600多億,讓其他房企咋想?|潘永堂
14,國內龍頭房企至少還有一倍成長空間
15,陳勁松:未來3、5年房地產會發生什麼?
16,馮侖:未來房地產的「8類」大公司
17,陳勁松:2018年是房地產的小小年
18,
19,任澤平 : 中國經濟或2019年年中觸底!
20,林中:未來房地產的6個變化和5個不變
B,標杆篇:30強房企們,他們在幹嘛?
1,金地 從600億到1000億,金地僅僅用了1年
2,融僑 兇猛閩企中,誰是另類「克制者」?
3,萬科 萬科的下一步棋
4,萬科 張紀文:5年後萬科或許不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5,融創 孫宏斌:5年後十強房企平均要4000億規模
6,恆大 7大哲學,支撐恆大10年從17億到3734億蛻變
7,旭輝 旭輝林中:6年50億到600億的戰略復盤
8,正榮 新正榮的下一步棋
9,融創 融創遲迅:如何把1個區域公司做到"行業30強"?
10,中海 中海地產,如何打造地產"利潤之王"?
11,福晟 黑馬福晟:沖千億的生長邏輯
12,招商蛇口 招商蛇口:乾了1件比沖千億更重要的事
13,祥生【總裁專訪】從325億到千億,祥生只想用2年
14,仁恆置地:仁恆:有一種房子叫"住了後都說好"
15,金地:7大借鑑:房企衝刺千億的"金地樣本"
16,龍光 龍光地產=成本高手+盈利標杆+軌道地產專業戶
17,融創:不懼調控,孫宏斌的6張底牌 |潘永堂
18,保利:10年漲25倍的保利地產:不像央企的央企!
19,陽光城:陽光城「雙斌」的手術刀
20,SOHO: 潘石屹:玩了2年SOHO3Q,積累了10條經驗
21,禹洲地產:林龍安:沖千億路上的收併購隱形高手
22,旭輝 破千億後,旭輝2018年的8個"變革"
23,孫宏斌:找到房地產七寸的那個人
24,孫宏斌的併購:你學不會 | 潘永堂
25,中國金茂:中國金茂:半年241億,跳出地產做地產
26,中南置地:劍指千億,中南如何2年從42強到18強?
27,新城商業突圍:2020年開業100座,年銷1200億?
28,佳兆業:8個問題「追問」佳兆業物業上市
29,孫宏斌:玩規模估計還有5年時間
30,破千億後,正榮「百億區域」大提速
31,融創"過冬術"
C,專業篇:房企如何打造「專業戰鬥雞」?
1,營銷力:上海萬科:用先進"大數據"手段研究市場?
2,產品力:這家600億的房企發布了一套產品白皮書
3,產品力:第四代住房革命,建築業或迎100萬億風口
4,營銷力:3萬人爆場,三四線樓盤如何未賣先火?
5,營銷力:【狼者融創】7大維度解讀「融創版營銷」
6,豪宅產品 頂豪下一站:奢侈品
7,組織管控 任正非:砍掉高層手腳、中層屁股、基層腦袋
8,利潤力 都是豪宅老司機,為何利潤、規模差別那麼大?
9,併購力 融創「併購王」是如何煉成的?
10 產品力 如何打造一個均價50萬\\平米的頂豪?
11,投資力 拿地如此重要,BOSS要敢給投資總"加薪"
12,產品力 杭州萬科:住宅"22條軍規"背後的5大策略
13,營銷力 精準營銷元年:寫給全國地產營銷總的一封信
14,社群力 奧倫達部落:「社群運營之父」煉成記
15,資本力 碧桂園CFO吳建斌:把融資成本降到5%
16,產品力:在深圳,這套豪宅窗外風景"值半個億"
17,產品力
18,產品力 這家2100億房企,發布了"產品服務新主張"
19,豪宅力:美國曼哈頓豪宅考察交流13個心得|潘永堂
20,產品力:苦行僧碧桂園:3000億級房企的產品力
21,併購力:孫宏斌的併購:你學不會 | 潘永堂
22,社區服務力:冬天來了,看融創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