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多元女性表達,讓「好看」生活被看見

2021-05-14   三聲

原標題:呈現多元女性表達,讓「好看」生活被看見

「看見」本身就是力量。明星和綜藝節目的疊加,《讓生活好看》第二季將「看見」的力量放大並向更廣闊的群體釋放。節目作為觀察器,「看見」生活中的女性議題,「傾聽」由此延伸的多元觀點,不必提供標準答案,因為「她的生活,就很好看」。

作者 | 張偉

自2020年至今,女性話題在輿論場上獲得空前關注。伴隨女性意識覺醒和成長而來的是社交媒體上激烈的觀點對撞與割裂的立場之爭,何為「真正的」獨立女性,何為「完美的」女性主義者,種種用以將女性定義和分類的標籤反而構成新的陷阱。

在討論抽象的概念之前,或許要將更多目光聚焦於真實個體和具體生活。讓女性成為故事的主人公和故事的講述者,讓她們的更多狀態得以展現,更多可能性得以發揮。作為一檔全女性陣容的生活觀察類真人秀,《讓生活好看》第二季開篇就表明態度:女性不該被輕易定義。

《讓生活好看》第二季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和日月星光聯合研發製作。延續第一季對都市年輕人生活狀態的觀察,第二季節目進一步聚焦關注點,邀請張柏芝、吳宣儀、沈夢辰、楊笠、黃齡等女星組成「好看家族」,而姜思達則擔任好看生活「觀察員」。節目中,女明星的職業身份只是一個側面,日常生活中所有瑣碎的問題與細膩的情感共同編織成更為廣闊的女性生命經驗光譜。

「看見」本身就是力量。明星和綜藝節目的疊加,《讓生活好看》第二季將「看見」的力量放大並向更廣闊的群體釋放。節目作為觀察器,呈現生活中的女性議題,展示由此延伸的多元觀點。不必強求標準答案,因為「她的生活,就很好看」。

01 | 第一現場:定義「好看」

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看」的?長期以來,作為被凝視的客體,女性與女性生活的「好看」對應著一系列要求,這些要求在女藝人身上進一步放大:她們要時刻美麗、要永遠年輕,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維持滴水不漏的完美人設。

現在,是時候讓女性自己去定義何為「好看」的生活。《讓生活好看》第二季以不同年齡、領域、人生階段的女明星為觀察樣本。坦然、忙碌、草率、睡不醒,節目開場,張柏芝、吳宣儀、楊笠、黃齡用不同的關鍵詞概括自己的生活狀態,「好看」的多樣性也就由此延伸。

吳宣儀把「忙碌」作為自己的關鍵詞。她的日常被工作填滿,問題在於如何平衡作為女愛豆的職業化要求與作為真實個體對生活更多可能性的探索。這種兩難也是社會上更多年輕女性的縮影:束縛與自由,堅持和出逃,無論在家庭還是在職場,類似的掙扎都不可避免。

歸根結底,拋向每個人的共同問題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吳宣儀決定獨自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以此「好好擁有自己的時間」。生活沒有一勞永逸的解題思路,旅行結束,她還是要回歸原有軌道。實際上,忙碌並不意味著失控。吳宣儀從被工作填滿的生活中獲得滿足感,並以此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

愛豆也是一種職業。和許多職場女性一樣,吳宣儀也免不了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取捨。節目以女藝人的生活為切口,在呈現掙扎、糾結的同時,也在呈現女性直面生活的勇氣。

前兩期節目中,張柏芝展現出看似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態:作為母親,她每天的生活圍著孩子打轉,面對孩子的升學問題既緊張又謹慎,與孩子的溝通少不了磕磕絆絆;作為少女,她難得從家庭生活中抽身,和閨蜜在遊樂場盡情享受玩樂時光。

近兩年來,隨著女性話題的升溫,越來越多人開始反思傳統概念中無私奉獻的母親形象,「媽媽並非生來就是媽媽」。同樣地,用「少女感」去形容具備一定閱歷的女性似乎也成為冒犯。

兩種身份固然存在互斥的時候。但在更多情況下,在女性的生命中,母親與少女兩種角色,甚至疊加更多身份後的複雜狀態是同時存在的。張柏芝穿著毛茸茸的紫色外套、亮粉色的套鞋,挎著大號的菜籃子,嫻熟地在市場採購食材。乍看與菜市場「違和」但又完全融入其中的形象,正如她作為「少女」與作為「母親」兩種身份的切換與重疊。

定義女性氣質和女性生活的權利首先取決於女性自己。想要暫時忘記自己生過小孩的少女張柏芝會下意識地挑選孩子們喜歡的毛絨玩具,時刻操心著孩子教育問題的母親張柏芝也會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她充分享受自己的角色,「哪怕我的生活很多人不認同。」

何為母親、何為少女、何為女性,都是許多複雜問題的集合,因此也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34歲的黃齡剛剛開始自己的獨居生活,一覺醒來,先是哼著歌照顧小狗,然後伴著音樂料理早餐,吃飯時在對面座位上擺放毛絨玩具,即使沒有人在身邊,也要讓生活富有儀式感。

「我覺得我不怕孤獨,我還蠻享受一個人的狀態。」黃齡的狀態或許會讓獨自打拚的年輕女性獲得共鳴。生活並非時時體面熱鬧,孤獨也可以是自我發現、自我尋找的主動選擇。

女性話題在行業內外獲得空前關注,但大部分節目仍以競演等形式,突出「歌手」「演員」或者「明星」「藝人」身份下的女性生存狀態。由日常生活出發,所謂「她力量」,不在於修飾而來的標準化的「好看」,而在於破除刻板印象,還原女性生活的真實樣貌。

正如黃齡所說,「好看生活應該就是做自己。」《讓生活好看》提供了一種更為真實和自然的呈現女性議題的方法:以女性為主體,她們「讓」她們的生活被看見。

02 | 第二現場:多元表達

在《讓生活好看》第二季,與日常生活串聯的是第二現場「好看家族」各位成員與「觀察員」姜思達的觀點輸出。

由女性視角出發,節目並非以俯視姿態提出說教。來到第二現場,「好看家族」成為彼此生活的見證者,既提高了節目的代入感,也在通過討論呈現更多理解女性議題的方式。

《讓生活好看》第二季不想為了發聲而發聲。代入先入為主的判斷,楊笠應當是節目裡強有力的價值觀輸出者。此前,她曾因在脫口秀中對女性議題的表達被推到風口浪尖,「脫口秀演員楊笠」變成承載情緒的抽象符號,各種激烈的聲音指向他們想像中的楊笠。

節目意在讓楊笠作為真實個體的不同側面被看到。第一現場,還原到現實生活中,楊笠和三位朋友合租,吵吵鬧鬧地過生活,癱在沙發上玩手機時會突然接到工作信息,出門「營業」前也會糾結著不想動彈。她會因外界的關注倍感壓力,也清醒地意識到,如果沒有這些關注,升職、買房、結婚等現實問題則會變得更為迫切。

個體的複雜性本身就能提供多元的思考維度。楊笠感慨,「人沒有辦法選擇一個身份,人本身就有各種各樣的身份。」第二期節目中,她暫時放下工作去嘗試蹦床、汗蒸等解壓項目,沒想到中途被熱心觀眾認出。觀眾一方面期待她的脫口秀能更「狠」,另一方面,也在寬慰她因為脫口秀的「狠」而遭受的攻擊,「因為你出名了,所以有很多人在攻擊你,這很正常。」

這或許就是脫口秀演員楊笠和明星楊笠的兩難選擇。剝開這些公眾身份,暫時從工作中抽身的普通人楊笠能夠感受到這位觀眾的善意,卻也因此壓力驟增,「我一直認為,比謾罵更可怕的是讚美。」關於身份的困惑,以及楊笠對於謾罵和讚美的態度,在第二現場激起「好看家族」更多人的共鳴。沈夢辰告訴楊笠,對讚美保持清醒是好事,「但是你值得擁有,因為你真的很優秀。」

同樣來自女性的理解和鼓勵不只是口頭表達,也是超越個人經驗的廣泛共情。比起提供答案,讓《讓生活好看》第二季更願意拋出問題,把定義「好看生活」的空間開放給「好看家族」,以多元的表達連接更多觀眾。

結婚是必然的人生選擇嗎?沒有婚姻的人生註定是孤獨的嗎?在女性議題的相關討論中,婚戀問題既基礎又複雜。節目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女性對於婚姻和孤獨有各自的思考。

吳宣儀想要尋找靈魂伴侶而非強求婚姻,黃齡覺得戀愛與做自己並不衝突,楊笠不想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張柏芝問過自己好多次,「我是不是會一輩子孤獨?」追問未必要獲得答案,只是為了更加坦然地與自己的柔軟和脆弱相處。正如節目開篇所說,「無論生活賦予你怎樣的外衣,請別忘記你本來的自己。」

儘管行業已然開始重新理解女性群體,但在此前的許多節目中,女性仍是被審視的對象。從第一現場的日常生活、到第二現場的觀點討論,《讓生活好看》第二季成為呈現女性生活肌理的放大鏡,又將展示、發聲、判斷的主導權都歸還女性,由她們定義如何「讓生活好看」。

除了展現「好看家族」女藝人的日常片段,《讓生活好看》第二季也在關注其他行業的女性生活。前兩期節目都以湘西支教老師龍晶睛的故事收尾,27歲的龍晶睛是孩子們熱情簇擁的「小龍姐姐」,也是投身教育扶貧、在課堂上認真負責的「小龍老師」。

更多「小龍老師」的參與將幫助節目完成更具現實感的落地。明星與素人的故事形成合音,鋪墊了更為紮實的共鳴基礎,也讓節目由此豐富從展示到連接的觀看體驗。在「她綜藝」的探索過程中,《讓生活好看》第二季提供了富有層次感的解題思路:

「她力量」並非單一敘事,而是多元表達的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