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名馬的寓言故事,勿起輕慢心,隱惡揚善無量福報

2020-08-05     善知

原標題:大唐第一名馬的寓言故事,勿起輕慢心,隱惡揚善無量福報

大唐第一名馬的寓言故事

唐僧玄奘前往西天取經時所騎的白馬,只是長安城中一家磨坊的一匹普通白馬。這匹馬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只不過一生下來就在磨坊工作,身強體健,吃苦耐勞,從不搗亂。

玄奘大師心想:西方路途遙遠,去時要做坐騎,回來時要負馱經書。況且自己的騎術又不是很好,還是挑選忠實可靠的馬吧。選來選去,就選中了磨坊的這匹馬。

這一去,就是十七年。待唐僧返回東土大唐,已是名滿天下的大德,這匹馬也成了取經的功臣,被譽為「大唐第一名馬」。

白馬衣錦還鄉,來到昔日的磨坊看望老朋友。一大群驢子和老馬圍著白馬,聽白馬講西天途中的見聞以及今日的榮耀,大家稱羨不已。

白馬很平靜地說:「各位,我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有幸被玄奘大師選中,一步一步西去東回而已。這十七年間,大家也沒閒著,只不過你們是在家門口來回打轉。其實,我走一步,你也在走一步,咱們走過的路還是一般長,也一樣的辛苦。」

眾驢子和馬都靜了下來。是啊,自己也沒閒著啊,怎麼人家就「功成名就」,自己還是老樣子呢?

這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如果你在房間一圈又一圈地走,你可以走上幾百公里的路,但不管你走多少年,還是無法從房間走出去。

但是如果你知道門在哪裡,那麼,很快就可以走出去。

我們一生一直都在繞圈子......一圈又一圈,我們就像那些驢子和馬,每天也沒閒著;並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不知道「為了什麼」而努力;我們一生也都在受苦,但「除了痛苦」之外,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似乎所有人都繞不出那個圈子。

成長的過程是苦的,但是當你越堅持這種內在轉化的過程,你越發現喜悅、平靜和智慧穿透到你的內在,你就能離苦得樂。

勿起輕慢心

昔日,有一群商人帶著一隻狗到其他國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來稍作歇息。狗兒趁著商人不留意時,便將放在一旁的肉給刁去吃了。商人發現後,生氣地拿起棍棒將狗兒的腿打斷,並將它丟棄在路旁。此時,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見斷了腿且飢餓不堪的狗,便著衣持缽入城乞食,然後以神通力飛至狗的身邊,將乞得的食物給它吃。狗歡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為其開示說法。狗命終後,則投生至舍衛國的一戶婆羅門家。

一天,這位婆羅門看見舍利弗尊者獨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詢問:『尊者沒有沙彌隨行嗎?』尊者回答:『我沒有沙彌隨行,聽說您有一子,可否隨我出家?』婆羅門說:『我有一幼兒,名叫均提,待其年紀稍長再讓他跟隨尊者出家修行。』等到均提七歲時,婆羅門便帶他到洹精捨出家修行。均提沙彌不斷地薰修佛法,精進修行,最後心開意解,證得阿羅漢果。

均提沙彌思惟今生能得遇聖者、悟道證果,必是過去的因緣,便以神通力觀見自己過去世為一隻餓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今日方能為人並獲聖果。於是均提沙彌發願:『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脫離諸苦,今生應當終身隨侍於尊者。』便終身求作沙彌而不受大戒。

當時,阿難尊者見此因緣,請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種惡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脫?』佛陀告訴阿難:『迦葉佛時,有一群比丘聚集一處修行。當時僧團中有一年少丘音聲清雅且善於梵唄,人皆樂聽;另一位年長比丘音聲濁鈍,不善梵唄,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羅漢果。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聲,便嘲笑老比丘的聲音猶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種下惡果,便慈悲地對年少比丘說:「我已得證阿羅漢果,功德悉備。」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驚毛豎,惶怖自責,便趕緊向老比丘懺悔自己的罪過。』

佛陀告訴大眾:『當時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彌,由於惡言果報,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凈的功德,得以見佛而後悟道證果。』諸大比丘們聞佛所說,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隱惡揚善 無量福報

一日,佛陀與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前往舍衛城弘法。佛陀尚未進城,五百天人早已吹拂香風於各街道巷弄中,使污穢臭糞等不凈物自然隱沒於地;不僅如此,還以香雨飄送潤澤街道,並且散花供養,城內處處清香潔凈。

舍衛城的國王、大臣及人民見到如此瑞相,知道佛陀將要進城,大眾立即放下手邊的工作,歡喜掃地、散花或燃香,也有人以布鋪地、解發覆地、持舉幡蓋,或演奏音樂、表演舞蹈,歡迎佛陀的到來。

佛陀與眾比丘一行進城時,大眾皆一心合掌,至誠恭敬地瞻仰佛陀的莊嚴相好。當時有一位婆羅門見此場景,雖想買香花供養佛陀,卻因貧困無法圓滿心愿,於是隨眾在歡迎行列中,以最清凈恭敬之心迎接佛陀的蒞臨。當婆羅門見到佛陀時,以偈讚嘆說:

表容紫金耀,三十二相明,

一切眾生類,睹者莫不歡。

見佛心踴躍,憂愁皆銷除,

永度生死海,稽首禮大安。

這時佛陀欣然而笑,五色光從口中出,每道光芒又散發出無數道光明,光光頂端皆有七寶蓮花,蓮花上亦有化佛遍照十方;下至諸大地獄,上至三十三天,無處不在佛光照拂中。三千世界諸天人民,見佛光明莫不踴躍,紛紛離開宮殿,來到佛前;當中有聽經聞法得度者,有見其光明得度者,有聞化佛說法得度者,亦有尋光來至佛所而得度者。而在地獄受苦的眾生,亦因此暫時解脫;畜生禽獸善心增長,不相傷害;餓鬼道眾生得百味美食,慳心不起。更有無量眾生盲者得視、聾者得聽、啞者能語、駝背者能挺直、行動不便者能行,身體有疾病者悉皆除愈。

而大千世界諸天人民,見此瑞相,內心無不歡喜清凈,有人證得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有人證得辟支佛,也有發大乘心,於菩提道上堅住不退轉,得道證果者不可稱計。

佛光遍照十方,最後繞佛三匝,還入世尊眉間。阿難見此殊勝景象,長跪合掌請示佛陀:「世尊,諸佛如來無因緣是不會身放毫光、破顏微笑的,今日世尊以何因緣微笑?希望世尊能慈悲為我們開示。」佛陀告訴阿難:「你有看到那位以偈贊佛的婆羅門嗎?他以極清凈虔誠的心讚嘆如來。往後十三劫中,天上人間自然受生,不墮三塗八難之處,相貌端嚴、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人人讚嘆。日後出家修行,將成就辟支佛果,名為『歡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SH6u3MBLq-Ct6CZdB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