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失傳鱟粿的蚵仔粿,獨此一家,老少咸宜物美價實看這兒

原標題:媲美失傳鱟粿的蚵仔粿,獨此一家,老少咸宜物美價實看這兒

媲美失傳鱟粿的蚵仔粿,廈門島內獨一家,老少咸宜物美價實看這兒

BY小企9999

覓得物美價廉的好餐館,信心滿滿地推薦給同好,是每個「飯桶」最自豪的樂事。

近來在廈門島內一次聚餐中,驚遇漳州龍海角美江海交界處特有的美味蚵仔粿,確實是那個味!大驚小怪地報與同桌食客們嘗試,果然個個夸好讓我這老漳州相當驕傲。

上面這盤蚵仔粿48,看起來和閩南常見的煎咸粿差不多,但它絕對不是常見的菜頭粿,芋粿,也不是那些加了蔥酥肉末的蔥頭粿。事實上它的原材料和製作過程比起上述複雜許多,主料是鮮海蠣和粘米粉,大體上跟潮州汕頭的鱟(二級保護動物)粿差不多,甚至口味也非常接近,濃郁的海鮮味就是它最大的特色。

我常說一家好餐廳,往往連小菜都非常重視,越是不起眼的地方越能體現餐廳的態度。中國人大都是天生的美食家,菜肴水平好賴,往往看樣子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既然這頓讓我敢給人下個「物美價實(參考廈門島內同類菜肴價格)」的評語,大家且往下看:

海鮮姿造(共拼活加臘魚一條、活蝦生,三文魚腩,兩枚赤貝)360元:從魚肉的口感上看,放血充分,質感完美,這種日料廚師特別推崇的魚,活魚單做刺身一條只需158,夠實惠吧?看擺盤,夠專業吧?

生腌蝦姑(68):仔細去邊刺去頭尾的蝦姑只取中段,腌制更容易入味,鹹度比我在汕頭吃過的略淡,生蒜辣椒和芫荽混合了醬油和辣椒油,更符合現代年輕食客的口味需求。

椒麻蝦(48):熱油爆過的蝦殼起泡酥脆,香辣微麻的刺激比單純的炸蝦更時尚。

海鮮餅表皮酥脆(10/個),內容豐富且實在,吃得出裡面包裹的是新鮮的魚漿,蝦膠,還有完整的蝦仁和切碎的魷魚須,口感豐富得令人著迷。小朋友一定無法抗拒。

肉茸包公魚湯128:

血蚶,這東西閩南傳統冬季宴席上必備,吃剩的蚶殼「錢」的寓意,不怕胃寒的人恨不得在自己飯碗邊吃出一堆小山。開水淋燙是最簡便的吃法,加上蒜末芫荽醋酒醬油腌制後味型豐富,近年來特別流行。

油淋黃魧魚(78/斤):這種魚體型扁平,有著寬大的邊鰭,在水裡翻卷前進是姿態像極了飛行。這種魚規格小一點的肉質非常不錯。

條分縷析絲絲分明,因為要「飛「嘛」,所以邊鰭的肉里全是軟骨。蒸煮受熱變形,翻捲起來觀感漂亮,吃起來也非常好吃。

干煸水鴨88:算是借鑑川菜辣子雞的做法吧,不過主要去辣椒的紅艷和香氣,辣度不高,花椒比例也降低許多,改用福建人比較喜愛的薑絲芹菜段調和香味。水鴨肥油較少,切小塊煸炒得香噴噴,作為下酒菜很合適。

炒油蛤68:油蛤肉質脆嫩鮮甜,花紋也比表面粗糲的花蛤好看,是海鮮餐廳或排檔點擊率較高的菜。

特色逍遙雞168:近似傳統紅燒的做法,食材用河田雞和豬蹄,色澤紅亮,口感軟糯中帶有彈性,絕對是所有好肉之男女老少的心頭好。

醬油水葉子魚68:完全傳統的廈門本地做法,小葉子魚體型小,只有兩片稍微完整的肉方便吃,不過味道鮮美,因為只有野生,價格如今已不便宜,但依然深受很多海邊饕客喜愛。

水煮鱸鰻(88/斤):鰻魚肌間脂肪含量高,任何一塊都堪比常見魚類的魚腩。去掉脊骨刺之後,幾乎囫圇就是個肉疙瘩,完全不必擔心魚刺的威脅,怎麼做都好吃。水煮的香辣加上鰻魚球的肥腴帶脆口感,簡直了~!

蝦醬蘆筍48:我國沿海從南到北都有蝦醬,咸鮮濃烈的氣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敢吃的人就點它,不喜歡的且繞道。

乾隆豆腐煲58:油豆腐泡和黃瓜,西紅柿,大白菜等一起燜,海邊城市嘛,用習慣的魷魚、乾貝、蝦仁提味,鮮得比較醇厚的家常半湯菜。

海蠣飯(大)48:海蠣飯在閩南早先也僅流行與緊挨海邊的鄉鎮,如今存儲運輸條件好,逐漸流傳開來,小海蠣和青蒜苗用醬油水炒後的湯汁和米飯拌炒,海蠣和青蒜苗做澆頭,可以選搭閩南愛用的紅蔥酥,甜辣醬一起吃。

繡球菌肉茸湯98:土豬肉剁成茸做主基底,久燉之後精華盡出,湯味濃鮮,搭配繡球菌葷素協調。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加旺螺等其他食材,演進為各種升級版的肉茸湯。

868味道海鮮餐廳(手機地圖可查)在後江埭這個美食圈時間不短,我曾吃過多次,最近這次看菜品和環境都有相當明顯的進步,價格放在全市同類餐館比也算實在。能與廈門海鮮餐館鼎鼎大名的上青做鄰居,價格和菜色勢必有些差異,這就是人家屹立不倒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