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鐘916米湍流,沖翻萬噸飛機!1500架飛機在此墜落

2019-07-28     靈山秀水

戰爭打響之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要確保後勤補給的充足。但敵方也會想到這一點,為了切斷補給,經常會破壞交通運輸路線。運輸機的出現,為完成補給任務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航空運輸的成本比較大,而且運輸量較小,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擇這種運輸方式。

1941年,日本為了儘快取得戰爭的勝利,切斷了滇緬公路,攔截了外國對我國的援助。為了保證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足夠充足,中美兩國決定聯手開闢新航線,也就是後來的駝峰航線。

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駝峰航線正式通航。這條航線跨越了印度、緬甸和中國,全長500英里,經過的地勢海拔平均在5000米左右,最高海拔7000米,很多美國當時的先進戰機,如DC-3、C-46、C-47等的最大爬升高度都無法達到這個高度,因此不能執行運輸任務。

這裡不僅地形險峻,氣候也很惡劣,有時候風速高達248英里每小時,美國戰機經常被吹的無法控制方向。每年的5到10月,是雨季,水流量特別大,而且水流速度相當迅猛,最快的時候,能達到3000英尺每小時,相當於每分鐘916米,即使是重達萬噸的飛機,在經過這段航線時,也會被高山頂上湍急的水流拍翻。冬天的時候,降雪量很大,飛機在航行中,面臨很大的冰雹和霜凍風險。

幾乎所有的飛行員,都不願意執行這條航線上的運輸任務。只有一支部隊,敢挑戰這項工作,那就是印中空戰大隊,這支部隊里的飛行員都受過十分專業的飛行訓練,並且經驗豐富,應對突發情況的反應力比較強,他們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6小時,在這個時間裡,要完成3次飛行任務。

自通航以來,中美一共派遣了84000多人執行運輸任務,向戰區運送了85萬噸物資。美軍先後派來了2000多架戰機,其中1500架均「命喪於此」,而當時我國的航空公司,總共才有100架運輸機,其中48架不幸墜毀。有數據顯示,共有3000多名飛行員沒有通過這項生命的挑戰,在這裡不幸遇難。這條航線,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條件最險峻、代價最慘重的一條航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OUXQ2wB8g2yegNDgl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