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茶錢就可以買到明星的隱私?

2020-12-07     芭莎星時尚

原標題:一杯奶茶錢就可以買到明星的隱私?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個人隱私可以輕而易舉地被人盜取,甚至被人利用。

前兩天#姜雲升被私生飯威脅#的詞條上了熱搜。姜雲升是b站《說唱新世代》的一名人氣rapper,本以為愛豆的粉絲瘋狂已經很可怕了,沒想到rapper的私生飯也「不服輸」。

12月5日,姜雲升在微博上掛了一張聊天截圖,內容大概是有一位網友掌握了姜雲升的個人身份信息,並在他面前進行了一番炫耀。突然就被一個不熟的人以個人信息相要挾,著實很過分,也難怪姜雲升會那麼生氣了。

這名「粉絲」不僅向姜雲升炫耀自己有他的身份信息,還能用姜雲升的身份證查到他的航班,起降地和起飛時間都可以一清二楚的知道,並且以此為榮的曬給了姜雲升本人。

還藉此要挾姜雲升告訴她自己的酒店地址和活動地址,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但是姜雲升很剛的回應:「不太講道理的樣子,你發給我看是你炫耀一下你有我信息嗎?」

隨後姜雲升又在微博做出表態:我很不喜歡別人威脅我。 」他還在評論區留言喊話,「今天我還真想看看誰敢來,你瘋還是我瘋?」目前這條微博已經刪除,但還是可以感覺到姜雲升對於隱私泄露的憤怒。而熱搜之後,姜雲升也在直播中表示:希望私生不要太過分,尊重彼此,也尊重隱私。

隱私泄漏,甚至被他人利用,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已經屢見不鮮。這類事情不僅在我們普通人身上時常發生,明星也不能倖免。

上個月陳喬恩也發文稱自己的手機號遭到了泄露,本來陳喬恩是與男友艾倫回老家享受二人世界的,結果辦理業務時,陳喬恩覺得自己考慮到處理事情出於方便和信任,便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但是最近動不動就會收到投資理財的各種電話騷擾,還詢問是不是陳喬恩本人,使她非常苦惱,迫不得已發文吐槽,還向網友詢問要不要換手機號。

人氣女團THE9的成員虞書欣之前也在微博發文抱怨,有人公然售賣她的朋友圈,平時性格隨性的虞書欣生氣發文道:「從出道開始發的朋友圈每一次都有人泄露,昨天收到私信居然有人在向我的粉絲賣朋友圈內容。之前說過一次不要再把我朋友圈內容發出去了,沒有人理我。現在竟然公然售賣我朋友圈的內容,我連最後的小天地也不能有了嗎?」

明星藝人、公眾人物的個人信息遭到泄露和售賣的現象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如今明星的個人信息販賣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產業鏈,微博隨便一搜就有各種證件號、手機號等信息進行出售。每一條個人信息就好像是一件商品,被明碼標價地出售。許多明星的手機號、遊戲帳號,酒店入住信息乃至工作行程都在其出售範圍內。

酷蓋王一博的私人電話在去年也遭到了泄露,微博附圖中的未接電話竟然有194通。他只能無奈發文道:「別再打我電話了,別再用我手機號去登錄軟體,也別再去買我的號碼,這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

甚至連明星自己都發文吐槽這種情況。演員劉濤就曾經在微博怒斥藝人們的行程被人隨意公布在微博上,「真是太可怕了」,並且呼籲有關部門進行管理。

在微博上,以只要你以「明星行程」「明星動態」或者「藝人姓名+具體信息」的方式進行搜索,很容易就能看到各種藝人的行程和信息,清清楚楚地被明碼標價。「黃牛」們熟練地使用網絡縮寫進行溝通和交易,這成為「行業」的通用語言。

愛豆、演員、運動員,只要你是公眾人物,你的個人信息從微博、微信,閒魚等各種平台都可以買到。不管是航班(hb)、地址(dz),還是手機號(sjh)、微信號(vx),甚至身份證(sfz)、支付寶(zfb)等等,只要想買的人付錢,這些人就敢賣。

在網絡技術日趨發達的今天,不單是明星,普通人的個人信息安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網購平台向你精準推送各種商品,社交平台見縫插針地為你推送量身定製的廣告,簡訊電話被各種垃圾廣告轟炸,我們幾乎處於「裸奔」的狀態。

酒店住房記錄、銀行流水,甚至快遞上的個人信息,我們眼中無價的隱私,在有心之人看來不過是能打包出售的「物品」。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輕而易舉地就可以被查到,被售賣,只是價碼不同而已。網際網路在讓我們的生活節奏更加快捷和方便的同時,也讓很多人開始擔心自己的隱私無法受到更好的保護。

比如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購物軟體可以輕而易舉地知道我們喜歡什麼款式的衣服、什麼款式的鞋子、甚至你偏愛的顏色等等;空閒下來在租房軟體上搜索自己心儀的房子後,下一秒就會接到自稱是「房管」的人的詢問電話;微博搜索自己喜歡的明星、或者感興趣的話題後,再登陸的時候,明明你沒有主動搜索,但是刷微博的時候還是經常能刷到相關的微博甚至收到相關推送。

手機上每天會受到沒完沒了的騷擾廣告,彈出「對你口味」的推送;或者剛下載的背單詞軟體,雅思或者托福的培訓機構電話馬上「如約而至」;甚至我們發在社交平台的自拍都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去冒用。

還有生活中到處可見的網絡詐騙、莫名其妙背上的個人貸款、商場和酒店裡無孔不入的非法偷拍,正在「竊聽」的軟體等等......可以說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我們毫無隱私可言。

在搜索軟體上隨手一搜,聲稱「能查詢他人銀行流水信息」、「查詢個人徵信」的人數不勝數。只要購買者提供手機號或者身份證就可以查到你想要的信息,報價從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查詢範圍從三個月到半年不等,還保證是「通過內部人士查詢」的,可以保真。

種種數據和案例都在向我們說明,網際網路時代,5G的高速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帶來了高速的信息交換,也滋生了一些「有心之人」的犯罪和個人隱私的侵害。

比如我們取完快遞隨手丟棄的快遞盒子,上面寫有我們的姓名電話和住址。出差或者旅遊時坐完飛機隨手扔掉的登機牌,火車票。又或者註冊一個網站會員時所留下的個人資料等等,這些都在隨時隨地暴露我們的個人隱私。不僅如此,我們的身份證號、電話號、車牌號、地址、工作單位,酒店記錄等等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明碼標價,「上架」待售給有心之人。

在現今社會,我們每個人的隱私信息泄露和售賣的現象越發常見,個人信息泄露和售賣背後是巨大的經濟利益,也是數不清的人間悲劇。說不定什麼時候我們就背上了不屬於自己的貸款,又或者生活照片被冒用去騙人錢財......

對於我們的個人隱私,就不應該成為有心之人眼裡賺錢的「工具」。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也會遭到隱私侵犯。科技一方面方便了生活,一方面又帶來了危害,就是一把雙刃劍。沒有利益,就沒有隱私泄露,不管是明星還是普通人,我們的隱私都需要被保護,也必須被保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nEPnYBjdFTv4tABN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