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政府本著對人民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採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僅用了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陸續推進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而防控工作的重點,也轉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階段。毋庸置疑,這些成績的取得,背後凝聚著無數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和勞動,尤其對於湖北而言,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支援,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5月16日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了援鄂醫療工作相關情況。她指出:這次4.2萬援鄂醫務人員,是最大的一次醫療支援行動。這次的醫療救援行動始終以醫療救治需求為導向,按照統籌資源、科學調度、及時高效、形成合力的原則,科學有力有序地派出隊伍。
總結起來,這次援鄂醫療隊伍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覆蓋專業比較全。第二,效率高。從各個省接到指令到派出醫療隊,不到24小時。在方艙醫院建成之前,我們派出了國家緊急醫療救援隊和移動P3實驗室,確保在第一個方艙醫院開始接收病人之前到達武漢,配合運行方艙醫院。第三,成建制、標準化配置派出隊伍。第四,科學有序地調度。重症患者是本次救治工作的重點,按照重症床位不斷拓展和重症醫療救治的需求,不斷派出相應的隊伍,在重症患者達到數量最多的時候,也是派出醫務人員特別是重症醫務人員最多的時候。
正如郭燕紅所說,從各省接到指令到派出醫療隊,不到24小時,中國上演如此震撼的一幕,試問在當今世界,又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對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評價道:「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展現出中國速度、中國規模,這是中國的制度優勢。」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國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人類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重回經濟社會發展的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