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6月我與好友老張約伴騎行歷山舜王坪,夜宿歷山鎮,在鎮上早餐後無意中見到這高大的城門,一側的文物保護碑文上書"同善北城門樓",搞不懂歷山鎮與同善城地名之因緣?
古負夏——負夏城位於垣曲新城北45公里的原同善鎮遺址,在同善鎮之前稱謂瞽冢鎮,再之前稱謂負夏,現在又改稱歷山鎮。北門上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重修北城門樓時鐫刻橫額石刻「帝舜故里」四個遒勁有力的楷體大字。據傳,這個匾額為嘉靖皇帝手跡。負夏城北門至今仍保存完好,門樓三間,古貌猶存。 出歷山鎮路過諸馮山景區大門,這裡就是據傳五帝之一舜的出生地。舜,名重華,曾建都負夏城,也就是同善城。 總之,古負夏、瞽冢鎮、同善鎮、歷山鎮乃是同善村不同時代的名稱。這下算明白了同善城之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