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後老婆只要上班就哭,說想辭職」:我讓她堅持,有錯嗎?

2019-10-14   小果育兒管家

今天上知乎,看到一大男人聊的事情,令人哭笑不得。由於內容過長,果果媽直接提煉其中心思想:

女主生完孩子,只要上班就哭,還說想辭職,男主力勸她堅持。

考慮到女主反應強烈,男主只好各種講道理:

媳婦,你不幹了,去幹啥呢?

咱們必須攢錢,父母孩子萬一有個病痛啥的,我們還能像之前連一萬塊都拿不出嗎?

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否則生活也會對你失去信心。

我們同甘共苦,共同成長,我們都不再是孩子。

只要你現在付出,等你老的時候,你就可以像那些老太太一樣,天天跳廣場舞......

聽這一大堆道理,女主怕是早已忍受不了!

說穿了,這就是個如《大話西遊》唐僧般羅里吧嗦的男人,想帶著女主一起打拚取經,可人家愣是心不甘情不願,他就一直念。

最後得到的回應,就如同至尊寶說的:

On你媽個頭啊!你有完沒完啊!我已經說了不行了,你還要On-On-!On-On-!完全不理人家受得了受不了,你再On我一刀捅死你。

以上只是說笑,言歸正傳,大道理真的不要再說了,作為男主第一時間要搞清的是,

一、為什麼有的女人生完孩後,上班就哭?想辭職。

1、分離焦慮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幼兒在七八個月能認人的時候,就捨不得媽媽離開。

分離焦慮不止會出現在寶寶身上,大人也有,多愁善感的女性尤甚!

男人可能無法體會到這點,但這是母親的本能,

現代研究顯示,母嬰分離是母嬰分離使母親更加牽掛嬰兒健康及其身心發展,同時母親對勝任角色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並常把與嬰兒分離的責任歸結於自己。

從而產生擔心、傷心和自責的心理體驗,帶來不愉快的心理狀態,誘發母嬰分離焦慮。

母親焦慮心理與母親和孩子建立的依戀關係有關,依戀關係不僅是母親與孩子之間依賴感和認同感建立的基礎,而且能夠使母親與孩子心理上感到安全。

保證母嬰之間建立起足夠的相互信任,這對於孩子人格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母親在兒童安全感形成的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母嬰分離將打破母子心理上的平衡狀態,引發母親嚴重的焦慮體驗。

帶寶寶帶的久了,很多媽媽不想離開年幼孩子。話說回來了,誰又忍心離開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呢?

男人無法感同身受,但一定要理解妻子,這是自然而然的現象。

2、對孩子的擔憂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我不得不吐槽,男性確實沒有女性來的更有責任心。

任何人也不可能像媽媽那樣全身心地愛護孩子,包括奶奶。

我剛上班那會兒,很擔心婆婆能否帶好女兒,

婆婆做的輔食,寶寶愛吃嗎?

客廳放有高壓鍋,煮飯的時候,可千萬要看緊孩子啊!

寶寶白天有午睡的習慣,婆婆會不會打亂她的生活節奏?

沒睡夠,會不會長不高?

那時候的我,每天都活的提心弔膽,晚上一下班就回家給婆婆普及帶娃知識。

3、與社會長期脫軌

我一個朋友,從懷孕開始就呆在家裡,熬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已經四年過去了。

她想上班,也下定決心找工作,可現實啪啪啪打臉。

好工作,她找不到;差的工作,太辛苦。

好在她心理素質強大,說是無論如何都要工作,哪怕是刷廁所。

當然了,也沒那麼誇張,她最後找了送快遞的工作,沒啥高難度,但也是風裡來雨里去,突髮狀況也不少,

沒及時送餐,搶單不夠多,車胎爆了,送錯地方,差點被撞......

我朋友深夜哭了很多次,覺得自己沒用,怎麼做不好?甚至想過自殺。

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做了媽媽的女人尤甚。

焦慮,做事生疏,大腦退化,帶孩子分散女人的精力,里里外外都是活,外界社會的歧視,導致女人重返職場困難重重。

4、產後抑鬱

產後女人激素起伏變化,帶娃操勞,出現抑鬱症。

發病率在 15%~30%。典型的產後抑鬱症於產後6周內發生,可在3~6個月自行恢復。

但嚴重的也可持續1~2年,再次妊娠則有20%~30%的復發率。

產後抑鬱的女人,

情緒不佳

失眠過度或睡眠過度

對生活的沒信心

自我評價降低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簡單的要不要堅持工作的問題。

而是一定找心理醫生疏導,千萬別不當回事,萬一發生悲劇,後悔都來不及。

5、發發牢騷

問問正在上班的人,每個都幾乎說過這樣的話:我不想工作,不想上班。

有些時候,那只是發泄情緒的一句牢騷話而已,沒必要特別在意。

做女人確實太難了,順產剖腹產不能自己做主,全職還是上班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

人生那麼長,難免有幾個非常喪的時刻,不必較真。

以上只是典型的幾個原因,對於重返職場困難的媽媽來說,一味的說教,沒什麼鳥用,身為男人,你還不如這樣做。

二、 做一個稱職的父親

孩子出生後,男人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管你願不願意,成為父親已經是事實。

沒有誰天生就會做母親,父親也如此,很多事情都需要學習,

像換尿布,給寶寶洗澡,抱孩子散步......

照顧孩子的活,父親要積極學習,適當的分擔老婆家務,這樣一來,女人就有相對充足的時間休息,也不容易抑鬱。

偶爾和朋友逛街,吃下午茶,暫時性的離開孩子,所謂的分離焦慮就不會成為女人的剋星。

提前培訓帶孩子的人

女兒十個月的時候,我就上班了。

但我早在寶寶七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培訓婆婆。

如何沖奶粉,

如何做輔食,

寶寶生活規律,

安全意識...

很多知識一點一滴教,老人學習能力差,慢慢來。

等我婆婆適應了,我還專門離開了7天,婆婆主要照顧人,老公晚上下班回家協助照顧。

等我真的上班的時候,相對放心了。

三、提前商量好家務分配

上班之後,大家都很辛苦,家務一定要兩個人一起承擔。這樣的好處很多,

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緩解彼此的壓力,夫妻間交流更多,有利於婚姻的穩固。

鼓勵老婆多與同事聚會相處

工作前三個月非常重要,老公要多擔當些,給老婆更多時間處理工作,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就算在周末休息,也可以和同事發發簡訊,見個面,聊工作,談談家庭。

其實有時候絆倒我們的並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那份陌生的環境。

育兒的決策都聽媽媽的

這不是開玩笑的,很多家庭矛盾就是因為帶孩子產生的。

提前商量好,如果育兒發生分歧,全家要聽媽媽的。

因為母親對孩子本能的關心,會促使她一直學習育兒知識,大部分老人沒這個意識,而男性大大咧咧不細心。

寫到這兒,想提醒一句道理不是不能說,而是作為男人,身體力行地做到老公,父親的職責之後,談這些才有意義。

否則只能換回老婆一句話:大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想上班!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