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2020-04-04     美詩美文的世界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讓人欽佩的不只有氣宇軒昂的俠士,還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比如掃地僧。而在千年文壇,也總是不乏筆力勁道的「掃地僧」,這些藏在民間的詩僧們寫出來的文字,不只令人受益匪淺,還常常能令古代名家們自愧不如。

當年北宋文壇一哥蘇軾,就曾輸給過兩位「掃地僧」。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第二位是個名叫寶黁的游僧,他在牆壁上寫了首《題逆旅壁》,蘇軾一樣喜歡得很,也在牆壁上寫了首《書黁公詩後》,結果同樣敗下陣來。

本期筆者再和大家介紹一位北宋詩僧,此人名叫俞紫芝,金華人,年輕時行蹤不詳,晚年隱居於江蘇,極少過問俗世,《全宋詞》和《全宋詩》中都有收錄他的作品。俞紫芝早年並沒什麼名氣,晚年與王安石結識,兩人經常一起切磋詩技,沒事還要斗上幾首詩,王安石甚至把他的名句題寫在自己隨身帶的扇子上。而最讓王安石服氣的,則是一首《宿蔣山棲霞寺》,讓我們來看看這首詩:

《宿蔣山棲霞寺》

北宋.俞紫芝

獨坐清談久亦勞,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

這首七言詩是俞紫芝晚年所寫,這位遁世的老和尚夜宿江蘇棲霞寺,半夜烤火取暖,悟出了這首詩。全詩起句平平,但據《石林詩話》記載,王安石讀到最後7個字,都不得不服氣,表示:「新詩比舊仍增峭,若許追攀莫太高」,這是說自己比不上對方了。

說起來,王安石也是北宋文壇泰斗級的人物,那麼這首看似挺簡單的小詩,到底牛在哪裡呢?首句「獨坐清談久亦勞」寫的自己夜晚獨坐著清談理佛,坐久了難免覺得有些乏累。第二句「碧松燃火暖衾袍」,又是一個很普通的動作,詩人覺得有些冷了,便燃起松木暖暖衾袍。說實話,在唐宋詩壇這兩句詩當真是算不得多高級,如果繼續這樣寫下去,這就是一首平淡的敘事詩。

但後兩句,詩人開始「放大招」了。夜深了,詩人想喚醒身邊睡熟的童子,結果對方沒醒,倒是突然聽到窗外一聲猛虎的叫聲,詩人朝外看去,山中一輪圓月正高高掛起。這首詩妙就妙在了這最後7個字,這7個字有視覺、有聽覺,一聲猛虎的叫聲打破了前幾句的平靜,如劈空而來,令人稱奇。對於這幾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體會,或許有人覺得寫得有些「瘮得慌」,但詩人在此處用猛虎之聲,要突出其實仍是一個「靜」字。猛虎、山、月三個意象一起,融合成一幅絕美的山中夜景圖。

從結構和意境上來看,詩人就像一個布局高手,他懂得文字的張弛之道,收尾提亮了整首詩,王安石會如此喜歡它確實是道理的。每每讀完這類作品,筆者都忍不住在想:若是沒有王安石的欣賞,俞紫芝的很多詩作怕是流傳不下來,畢竟他沒什麼名氣。幾千年的歲月里,還有多少像俞紫芝這樣的民間高手,還有多少像這首詩這樣的精品,消散在歷史的長河裡?每每想到這些,都無比珍惜現在我們能讀到的古詩詞。這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w3VRXEBfwtFQPkdkt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