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上幼兒園好,還是4歲上好?史丹福教授:晚一年可能改變一生

2020-02-04   福娃談育兒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這句話多少中國父母費盡心思去拼搏和奮鬥。關於小孩的教育問題,有人說從女性懷上孕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了。為讓孩子早上一年學,部分夫妻為此還特地估算胎兒的預產期。如果預產期太晚的話,甚至不惜和醫院溝通提早剖腹產。其實小編認為大夥不必過於"精明"和"算計",非常容易物極必反哦。

到底是三歲上幼兒園好,還是4歲上有幼兒園好呢?

在外企工作的閨蜜表示肯定早一點上學好,她兒子浩浩便是2歲上早教,3歲上幼兒園。早點送到專業的學校,讓專業的人士幫忙開發小孩智力。

民間不是有句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嗎?本身個性就強勢的閨蜜自然不想讓兒子居於人下,於是早早就規劃好了一條精英養成之路。儘管浩浩年紀真的太小,現在上幼兒園還沒有見到什麼成效,說話也磕磕絆絆,認字也不算特別多,但閨蜜仍然堅信自己的觀點。

另外一個發小敏兒卻持不同的觀點,她女兒便是4歲上的幼兒園。每天的學習任務不重,簡單的識字、畫畫、算術、玩。在娛樂中學習一些技能,對於孩子來說會更容易些,自然而然就收穫了不少知識。

現在敏兒的孩子可以熟練的朗誦背讀三四首古詩,性子也越來越活潑,最重要的是被老師和她教育的又懂禮貌又懂禮儀。結合兩位好友的例子,或許還是覺得晚一年上學要好些。

史丹福教授:晚一年可能改變一生

對於孩子是否早上學還是晚上學,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考量和選擇。但根據史丹福教授做出的研究表明,孩子晚一年去上學要比早一年小學好,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哦。至於原因,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看。

1、 晚一年上學,孩子要更懂事

三歲和四歲的區別挺大,這中間的一年就是一條分水嶺。三歲小孩會走、會爬、會喊人,但卻沒太多的自主意識,對外界事物還很懵懂無知。

但四歲不同,孩子慢慢懂事些了,更容易集中精神,而且學習接受能力要比三歲時強些。而且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初步培養起來了,所以總得來說晚一年上學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

2、晚入園一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熱播綜藝《爸爸去哪兒5》中,有一個採訪霍思燕的片段令小編十分深刻。當談及嗯哼為什麼還不送去幼兒園的時候,霍思燕說自己曾看過一本書,書上講晚上一年幼兒園對孩子好。

而後面錄的畫面里,一直在家接受爸爸媽媽教育的嗯哼表現特別優異。他跟著杜江來到學校,面對陌生環境,嗯哼儘管有些緊張,但沒過一會就很快融入了小朋友的圈子。

尤其在吃點心時,先拿給其他小朋友,最後僅剩了一個蛋撻,還說:"回家吃就好了,爸爸和老師一人一半。嗯哼這種優於同齡人的分享精神挺讓觀眾意外的,瘋狂為杜江和霍思燕的家庭教育瘋狂點贊。

嗯哼的年紀恰好是4歲,跟著爸爸媽媽混到4歲已經懂得不少人情世故了。這份與爸媽在一起的開心,不就是霍思燕所說的"晚入園一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嘛。

讀幼兒園不只是看年齡,這幾點我們也不可忽視

其實讀不讀幼兒園不能只看年齡,還有其他因素也要考慮,比如說平時的養成習慣和發育情況等等。

1、 可以獨立吃飯

許多三四歲小孩還不會獨立吃飯,總是依賴著大人喂,性格非常稚嫩。如果孩子在此年齡段可以獨立吃飯,並且吃飯的時候不會隨便亂跑,不讓家長操心,就足以表示小孩去上學也不用老師煩心了。

2、 作息時間規律

孩子睡覺的作息時間規律,早睡早起,準時午休不會鬧。

3、 可以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口齒伶俐,想要什麼都能非常清晰的向大人或者老師表達,比如說上廁所,身體不舒服或者口渴等等。

其實這三點習慣一般會在孩子三四歲左右的時候養成,但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一樣,家長們要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晚一歲上學可以為孩子帶來什麼呢?首先從接受能力來看,4歲比3歲上學要些。並且還能多給孩子保留一片童心,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這是家長和老師能給孩子最美好的禮物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