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掛門神,故宮的年味兒你嗅到了嗎?

2020-01-08     文藏

臘月一過,年節將近,故宮的大門與宮殿都陸續「貼」上了春聯和門神,莊嚴肅穆的紫禁城瞬間有了年味兒。

說「貼」其實並不準確,這些春聯、門神都是用製作好的紙板掛上去的。因為宮門上隆起的門釘礙於粘貼?亦或是出於保護宮門的考慮?

事實上,清代宮廷的春聯、門神就是裝裱好後安掛的,每年臘月下旬掛上,次年二月初三前後取下貯存,逐年沿用。

清宮春聯用的並非普通紅紙,而是宮廷專用的龍箋紅紙。紅中有白的雲龍紋紙在紅色宮牆上顯然比紅對聯更加適宜。除此之外,還有因滿族「尚白」習俗,使用白地紅邊、白地藍邊寫就的白對聯,比較獨特。這在《萬國來朝》等一些清代年節繪畫中有所體現。


清人繪《萬國來朝》圖中的白春聯

過去清宮的春聯,主要由飽學的翰林們撰寫,內容多為「藻繪昇平,祓飾休美」之辭。今天故宮懸掛的這些春聯,文辭或來源故宮館藏文物中的春聯,或源於《楹聯叢話》《養吉齋叢錄》等文獻或檔案,都有檔可循,且用的都是「乾隆」字體。

因為有文獻記載,很多宮殿得以掛上「原配」春聯。沒有記載的,工作人員就根據文辭內涵與宮殿功能儘可能地進行匹配和遴選。

清宮的門神,原是在絹布上,以「細描彩繪,瀝粉貼金」等工藝繪製而成,銅框裝裱,黃綾沿邊,精緻華美,很有宮廷特色。今天故宮的門神是根據館藏清代門神原型複製的。

武門神

頂盔摜甲,束帶著靴,手持金瓜相對而立的武門神是最為經典的門神形象,武門神原型為唐代名將秦瓊、尉遲恭。通常被貼於臨街的大門或房屋正門,用以司門守衛、驅邪避凶。


天官門神

除常見的金瓜武門神外,還有天官門神、仙姑門神和童子門神,根據所繪圖案具體內容的不同,又有五穀豐登天官門神,福壽雙全仙姑門神等,神采各異,有著豐富且美好的寓意。

童子門神

因為認為童子門神、天官門神、仙姑門神等這類用以招福納祥的門神,相貌溫和,震懾不了鬼怪,所以人們一般將其貼在偏門或內屋的門上。

從古至今,從民間到宮廷,辭藻美好的春聯和寓意吉祥的門神寄託著人們平安富足、安居樂業的祈願,也同樣寄託過皇帝對於百姓長寧、江山永固的殷殷期望。

故宮重新張掛春聯門神,是繼去年「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後的第二年。在這一習俗隨著清朝一同消失了近百年後,故宮博物院通過還原清宮年節裝飾和舉辦相關文物展,再現了紫禁城裡的新年,讓觀眾在觸不可及的皇家等級和奢華里,感受到熟悉親切的年味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n0Nh28BMH2_cNUgxZ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