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胡奇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塔山阻擊戰中一戰成名,被譽為「塔山猛虎」。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但大家是否好奇過,胡奇才戰功赫赫,為何最後只被授予中將,而不是上將軍銜呢?
這一切,還得從胡奇才的經歷說起。
胡奇才,原名胡其財,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全家老小共有七口人,僅靠一家小豆腐坊維持生計。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胡奇才小小年紀就承擔起家裡的重擔,經常在作坊里幫忙磨豆子。
母親去世後,家裡的生活更加困難。父親為了讓胡奇才有點文化,將來好娶媳婦,讓他念了幾年私塾。他一邊讀書一邊勞作,過得很辛苦,但他非常珍惜讀書的生活。這種半耕半讀的生活持續三年便結束了,胡奇才回到豆腐鋪幫忙做豆腐,經營小本生意。
自從蘇維埃政府成立後,胡奇才也開始忙活起來,他把村裡的小夥伴聚集在一起,每天輪流去村子後面一個大山頂站崗放哨,主要是在山頭豎起一根旗杆。
如果發現敵人進入蘇區騷擾,就把旗子放下來,村民就知道敵人來了,趕緊疏散開。如果走了,山頭的旗杆會豎起來,村民也就可以繼續安心勞作了。
一天,胡奇才照常在山上站崗,突然兒童團大隊長匆忙跑過來,喘著粗氣說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胡奇才是個急性子,問道:「是什麼好消息?你快說呀,急死我們了。」大隊長笑著回答:「你們不是說想參加紅軍嗎?現在就有一個好機會。」胡奇才又問:「什麼機會?你快點說呀!」
大隊長還是不緊不慢的模樣,笑著說:「你不要急,聽我慢慢說。我今天參加了村裡的擴紅運動,上級說要保衛蘇維埃政府,不能光靠兒童團和赤衛軍,還要迅速擴大紅軍力量,才能保護好蘇維埃政府和我們的根據地。你們有誰想參加紅軍的,現在立刻報名,然後去鄉里的蘇維埃政府參與選拔。」
胡奇才聽到這個消息,高興地蹦起來,喊道:「我去參加紅軍!我要報名!」參加紅軍是胡奇才朝思暮想的願望,他曾多次向隊長表示想要加入紅軍,但因為自己年齡小,上級一直不批准。為什麼胡奇才會這麼嚮往加入紅軍呢?這是源於他的老師張楚峰。
一天,胡奇才正在山上放牛,看見敵人把張老師押上山頂,對張楚峰嚴刑拷打,逼問他組織的經費在哪?上級領導是誰?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張楚峰咬緊牙關,一言不發。
敵人氣急敗壞,聲稱要把他碎屍萬段,但張楚峰仍舊面不改色站在那裡。敵人讓他跪下,張楚峰就是站在那裡,說什麼都不肯跪。敵人見狀,將張楚峰的腳筋割斷,讓他站不起來,最後竟把張楚峰活埋了。
胡奇才站在山腰目睹了這一切,他氣得發抖,發誓長大後一定要參軍,為張老師報仇。沒過多久,胡奇才的兩個堂哥也被敵人殺害了,這使他更加堅定要加入紅軍的信念。
胡奇才本想瞞住父親,等被紅軍選中再告訴父親,卻沒想到在去蘇維埃政府的路上碰到了。父親問:「你急急忙忙跑去哪裡?」胡奇才見狀,支支吾吾說:「我…我要去,找夥伴玩!」
父親知道胡奇才不擅長撒謊,一眼就看齣兒子有事瞞著他,嚴肅地問:「你是要去哪裡?今天不說清楚,我就不讓你去,居然還撒謊,你以為我看不出來嗎?你怎麼不學好啊,小小年紀還學會撒謊了!」
胡奇才著急解釋:「我不是故意要騙你,我要去參加紅軍,怕您不同意,就……」胡奇才的聲音越說越小。父親聽到胡奇才的話後,放下手中的鋤頭,坐在田埂上陷入了思索。
他的內心十分矛盾。放兒子去參軍吧,家裡的祖父體弱多病,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大兒子抱病在身,做不了重活;兩個小女兒又年幼,不懂事。胡奇才一走,家裡都沒人幫襯了。
但胡奇才不去參軍,留在家裡有什麼用呢?豆腐鋪子生意不好,最近農作物收成也不好。不是被餓死,就是像那兩個侄子一樣被國民黨害死,左右都不是個辦法呀!
圖|豆腐鋪子
胡奇才看著父親坐在田埂上沉思,突然發現原來父親烏黑的頭髮已經逐漸花白,黑瘦的臉上也爬滿了皺紋,生活的苦難將挺直的腰變得有些彎曲。
胡奇才心想:「自從母親去世後,父親既當爹又當媽照顧我們。白天做農活,晚上洗衣做飯,縫衣服補襪子。父親已經很久沒出現笑容了,我已經長大了,可以幫父親分擔許多。但我真的很想參加紅軍,只有參加紅軍,才可以幫張老師報仇,為窮人出一口氣。」
想到這裡,胡奇才鼓足勇氣對父親說:「父親,你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感謝共產黨嗎?他們給窮苦人家帶來了好日子。現在共產黨要擴大紅軍隊伍,最後不也是為了我們窮人家嗎?我想加入紅軍,希望可以成為像他們那樣英勇,為窮困百姓謀福利,為國家統一做貢獻。」
最終,父親強忍不舍點點頭,說道:「你去吧,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咱們家就餓不死。你去部隊好好乾,要遵守部隊紀律,不要像現在一樣咋咋呼呼的,不要給我們胡家人丟臉,聽到了沒有!」
胡奇才聽到父親同意他參軍時,真的特別高興。這也是母親去世以來,第一次看到父親那麼開心,胡奇才隨後跑去了鄉蘇維埃政府。
胡奇才剛到這裡時,到處都站滿了人,但他憑藉靈活走位,順利擠到前面去。經過層層挑選後,胡奇才被選上了,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胡奇才在心中下定決心,自己一定要好好乾,今後無論是碰到什麼困難,都要跟著紅軍走,跟著黨組織走。
胡奇才被分到了紅1軍1師1團1營1連,並在入隊當晚獲得了一支步槍。他如獲至寶,非常珍惜這把槍,想拿它上陣殺敵。經過刻苦訓練後,胡奇才成為了連里最優秀的射手。
1932年1月,紅軍繼續北上擴大蘇區範圍。此時,紅4方面軍發起商潢戰役,成功擊敗國民黨軍。胡奇才在跟隨部隊追擊敵軍時,不幸中彈,被打穿了右臂。一個月後傷口癒合,但他無法將右臂伸直,且右手也使不上勁。
這對一個戰士來說是多麼沉痛的打擊,右手沒辦法用力,就意味著再也不能用槍。胡奇才沒有因此頹廢,他相信勤能補拙,為了恢復右臂的能力,胡奇才晚上偷偷起來練習單槓,增強自己的手臂力量。因為使不上勁,總是摔下來。但他一直忍著疼痛爬起來繼續練習。
通過晚上加緊苦練,胡奇才的右臂功能逐漸復原,拿槍射擊也像之前一樣准。黨組織鑒於胡奇才多次積極參與戰鬥,毅力堅定,心態執著,批准他加入共產黨。1934年10月,紅軍開始漫漫長征路,胡奇才率領部隊一同跟隨。長征途中,紅4方面軍損失嚴重,因此進行了整編,胡奇才擔任紅4軍第12師政治委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經國共雙方商定,進行隊伍改編。胡奇才所在的隊伍,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58旅第770團,胡奇才擔任副團長。
鑒於胡奇才不僅能打勝仗,還善於做思想工作,被組織任命為第770團政治委員,被派往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再次得到學習的機會,胡奇才格外珍惜,雖然他很想和戰士一同作戰,但是他明白必須用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才會有所進步。
1938年8月,胡奇才被派到山東,隨後擔任山東縱隊第4支隊政治委員。與此同時,胡奇才在這裡喜歡上了王志遠,二人喜結連理。向組織遞交結婚申請書時,書記在批示中將「胡其財」寫為「胡奇才」,支持改名為「胡奇才」。
抗日戰爭後期,根據中共中央統一部署,胡奇才率領部隊對盤踞在山東的日偽軍發起反攻。胡奇才指揮第2團包圍偽軍駐守的冶源據點,他發揮其擅長的戰略戰術,在城外伏擊日軍小隊,取得豐碩戰果。日本投降後,山東軍區將主力組建為8個野戰師和12個警備旅,胡奇才被任命為第3師副師長。
1946年1月,胡奇才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4縱隊副司令員。同年10月,國民黨對南滿解放區發動進攻,企圖消滅東北聯軍南滿部隊。國民黨軍出動8個師,兵分三路向南滿地區進犯。
胡奇才接到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的電報指示:以運動戰的方式,尋找戰機,殲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胡奇才接到指示後,果斷率領縱隊在正面阻撓國民黨軍前進,通過節節抗戰,為我軍後方機關轉移和收攏部隊,在運動戰中捕捉到了戰機。
隨後,胡奇才指揮戰士和國民黨軍鬥智斗勇,敵軍師長狂妄自大,最終落入我軍包圍圈。經過浴血奮戰,我軍順利奪回老爺嶺,並依託該陣地,將國民黨軍的電台悉數毀滅,給予敵軍重大打擊。胡奇才指揮作戰進退有度,最終將國民黨軍悉數殲滅。
1948年1月,胡奇才擔任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副司令。根據東野指示,擬定遼瀋戰役的作戰計劃。計劃之一就是集中兵力進攻錦州地區,切斷敵軍部隊和其他增援部隊的聯繫,將國民黨軍就地殲滅。
4縱隊按照命令參加遼瀋戰役。司令員命令必須嚴防死守,不惜一些代價也要阻止國民黨軍前往支援,並爭取6-7天時間,為我軍主力攻打錦州做好掩護工作。
塔山,既沒有塔,也沒有山,只是一個不到60米的小山頭。為什麼我突然會說到塔山呢?因為塔山是國民黨軍進入錦州的唯一通道,胡奇才也打算在這裡堵截國民黨援軍。
遼瀋戰役成敗的關鍵,在於我軍是否能成功守住塔山。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是游擊戰,可在這場戰役中,我軍要在一個沒有藏身點的塔山打陣地仗。大家既沒有經驗,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胡奇才感到責任重大。
由此可見,塔山乃是敵我雙方必爭之地,蔣介石也對此高度重視,他調集11個師去增援錦州。10月10日,國民黨出動3個師在空軍和海軍的掩護下,兵分多路向我軍塔山防禦陣地攻擊,趁我方不備占領打漁山島。
打漁山島位於塔山防線以東,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但這個島對塔山防禦意義重大。胡奇才迅速趕去了解,才知道負責這塊的排長不熟悉沿海地區潮汐變化的規律。這個小島本就不大,漲潮時就會被淹沒,潮落時才會顯現。
胡奇才立即部署,黎明時趁大霧天氣迅速出兵,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最終奪回了打漁山島。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上級,司令員聽到後立即電令胡奇才:「必須守住塔山地區,如果守不住,所有人都等著掉腦袋。」
胡奇才深感壓力重大,向戰士轉達司令指示:務必死守塔山,將士各就各位,準備大幹一場。胡奇才在做好部署後,急急忙忙來到第1營。1營主要負責工事防禦,在沒有藏身點的塔山,工事防禦十分重要。
胡奇才對1營營長說:「你們的工事防禦做得怎麼樣了?」營長保證道:「沒問題!」胡奇才聽後微微一笑,反問:「真的沒問題嗎?」1營營長說:「真的沒問題,我們和塔山共存亡。」
胡奇才沒再多說什麼,默默走過去,拖來一門六O炮,下令道:「把炮口對準工事,炸!」兩位參謀被胡奇才的話搞懵了,軍令如山,看胡奇才的神情也不像開玩笑。
一聲轟響,工事防禦被炸毀一半,營長立即傻眼了,所有戰士都跑了過來。胡奇才撿了一根樹枝比劃道:「這就是你們建造的工事嗎?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六O炮,就已經炸毀了一大半。如果是國民黨精良的飛機大炮,你們自己也知道後果會是什麼樣子。」
看到大家都在自責,胡奇才耐心地說:「同志們,我們這次和往日不同,我們一個營,要抵抗國民黨好幾個師。如果沒有堅固的工事,我們怎麼抵擋敵軍的攻擊呢?按照現在的工事,別說撐七八天,就是一天也撐不過去呀!工事要能吃能住,能躲能藏,大家都聽明白了嗎?」
營長帶著全體戰士一起堅定喊道:「明白了!」在胡奇才的指導下,重新構建工事防禦體系,切實打造一個敵人開炮,我們就躲進去;敵人一衝過來,我們就殺出去的牢固防禦體系。
11日,國民黨軍大刀闊斧來到塔山高地,炮群向前面靠,攻擊後面的東北野戰軍4縱隊,妄圖給予我軍毀滅性打擊。塔山背後的炮兵陣地很快就成了一片火海。
胡奇才立即叫來反擊力量,對著敵人所在的碉堡進行轟炸,碉堡頃刻間灰飛煙滅。4縱隊抓住戰機,對準敵軍展開猛烈報復,一舉摧毀了敵軍13門大炮。
過了一會兒,敵軍151師升起一顆紅色信號彈,隨後海、陸、空三軍不顧一切沖了過來。敵軍憑藉三軍配合,將塔山前方一個小高地奪走。
劉亞樓作為東北野戰軍參謀長,直接向36團團長江海下令:「務必把小高地再度奪回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回來。」江海接到指令後,立即指揮5連連長帶領戰士,將小高地奪回來。
當晚,胡奇才來到小高地勘察情況,經過一天血戰,我軍損失563人,敵軍傷亡1320人。11日當晚,國軍將領侯鏡如下達作戰命令,12日做好進攻準備,13日拂曉正式發起進攻。
與此同時,胡奇才也做了相關戰略部署,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內容:積極搶修工事、收緊陣地、埋設地雷、抓獲俘虜。
12日,趁國民黨軍還沒有發起進攻,積極做好相關防禦工作。
13日拂曉,國民黨軍兵分兩路對塔山進行圍剿,先是由戰機俯衝至塔山,隨後把塔山打起陣陣黑煙,敵軍趁濃煙開始向塔山進軍。國民黨第95師沖在隊伍最前面,胡奇才立即下令開始射擊,子彈猶如一條條火蛇般竄到敵人眼前。
第95師雖採用自己的看家本領「波浪式衝擊」打法,但好戰術也敵不過占據地形優勢的東北野戰軍。敵人一排排前進,我軍哪怕隨意射擊都可以打中敵人,簡直就是人肉靶子。
胡奇才拿出望遠鏡在塔山觀望,下令:「二梯隊,上刺刀!」28團團長和政委隨即帶領二梯隊衝上去,迅速與國民黨軍展開激戰。二梯隊700人出擊,只有70人生還,損失了六百多人,但最終將國民黨95師全部殲滅。
胡奇才繼續安排:「31團,你們協助36團一起反擊,把敵人打回去。」31團得到指令後,個個摩拳擦掌衝出去和敵人血拚。太陽落下時,戰鬥終於結束,雙方都損失了一千多人。
14日,侯鏡如又指揮4個師的兵力沖向塔山。這一次,國民黨軍沒有隊形,只是光著膀子,扎著紅布往塔山上面沖。前面的人倒下,後面的人繼續往上面沖。
塔山再度告急,江燮元拿著機關槍就要衝出去,胡奇才突然開口:「等一下,你們待會打守衛戰,千萬不要衝出防禦工事,國民黨肯定是想把我們引出去。」
江燮元頓時恍然大悟,隨即將命令下達給二梯隊的戰士。經過一整天的奮戰,敵軍傷亡1260人,我軍傷亡745人。我軍與敵軍八進八出,最終將敵人趕出千里之外,這時司令員等人向胡奇才發來電報:「胡奇才真是打仗的奇才!」隨後,又大力讚揚了他們的功績。15日,東北野戰軍順利攻占錦州。
胡奇才作為東北野戰軍一名虎將,1955年被授予中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大多數時間都是擔任副職。授予中將其中一個要求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必須達到正軍級以上。所以胡奇才被授予中將,更多的還是靠立下的赫赫戰功,並不是官職和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