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車輛自燃怎麼辦?燃油車/純電車型哪種車更容易「火」

2023-07-10   汽車立體聲

最近一段時間,熱浪席捲全國,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40度高溫,還有人因為中暑搶救無效死亡。面對高溫,汽車自燃又成為很多消費者關注的焦點,今天這期節目,咱們就來說說汽車自燃。

一直以來,汽車自燃都時有發生,車險中也曾經有過自燃損失險,隨著新能源車整體保有量提升,自燃事故似乎也是越來越多,有些車是碰撞之後發生起火,有些車是充電時起火,還有些車型是在靜止停放時起火。

從發生自燃事故的原因來看,燃油車和新能源車有本質的不同。燃油車常見的自燃原因是油路管道損壞起火,電器線路絕緣層損壞造成短路起火,汽車零件損壞脫落與地面摩擦引燃可燃物起火,乘客吸煙亂扔煙蒂引起火災,乘客攜帶化學危險品上車引起火災,制動器出現故障,如制動摩擦片摩擦高溫引燃輪胎起火等。

燃油車自燃前會有一些前兆,如出現儀表燈不亮、開車時發現異味、車頭冒出煙霧、發動機開鍋/冒煙/異味等。其中,儀表燈不亮多由線路短路造成。如遇到上述情況,車主應立即將車停靠在安全地帶,迅速查明異常原因。

當燃油車發生火災時,駕乘人員要謹記「小火趕快滅、中火講方法、大火趕緊跑」的原則。如果發動機艙已經開始冒煙且有火苗從縫隙中躥出,說明火勢已經發展到比較嚴重程度,不要打開引擎蓋,因為引擎蓋打開時會造成空氣對流,引發火勢噴發,在打開引擎蓋前,應先把滅火器準備好。這時可拉開鎖止扳手,讓引擎蓋漏一條縫,然後往裡面噴滅火劑,等到沒有煙霧時方可停止。如果燃燒超過3分鐘,火勢較大,憑個人力量難以撲滅時,應果斷棄車逃生,並撥打119求助。

在行車過程中,一旦聞到焦臭味或者看到煙霧,應立即在安全地方停車,並關閉電源。如果是發生碰撞後著火,在有意識且還能動時,應該立刻出車,旁人也要儘快幫助傷者離開車輛。如果車門無法打開,可以用尖利物品砸側窗玻璃,一旦出現裂紋,可用腳踹開逃生。

為了防止車輛火災的發生,車主要養成定期檢查車輛、發動機、油路電路、零件等情況的習慣,如有損壞,應及時到專業的維修保養店進行修復。車輛加裝設備時,要由專業人員施工,如果不是必要的情況下應當儘量避免對於線路方面的改裝。在停車時,應儘量將車輛停放在車庫或是陰涼處, 香水、打火機等易燃易爆的危險品在夏季時應該遠離車輛。

因為工作原理、動力系統的不同,電動車和燃油車的起火原因也有不同。據時代財經報道,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工程師鄭昆在《環境技術》上闡述了純電汽車自燃的主要原因:作為高能量載體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其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在燃燒或爆炸,當動力電池發生短路時,內部溫度升高,電池正負極、電解液、隔膜間將發生化學反應,繼而產生大量熱量和有毒氣體,電池自身熱管理出現失控現象,當熱失控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電池起火。

同時,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電動車內的管線比傳統燃油車更複雜,可燃物較多,在自由燃燒狀態下會持續數十分鐘,很有可能會蔓延至周邊易燃物體且該過程中伴隨著刺激性有毒氣體產生。另外,在外部明火被撲滅後,新能源車還容易因為火花、導電等原因出現反覆復燃情況。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內部有著較高的電壓,當汽車發生猛烈碰撞之後,很容易造成電池內部的線束、高壓件、電芯等會出現脫落、錯位的情況,而且整個電池殼體會發生變形,容易造成正負極短路,然後導致一系列熱失控、熱擴散、起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碰撞後容易起火是新能源電動車的一個特徵。與傳統燃油車的油箱相比,新能源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本身既有氧化劑又有可燃物質,一旦起火後果嚴重。電池不需要被撞壞,只需要有足夠大的衝擊就有可能起火。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及保有量規模的不斷擴大,關於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自燃、碰撞後起火的事故也越來越多。國家應急管理部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共發生火災事故超600起,平均每日火災事故超7例。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數量增加32%,高於交通工具火災事故8.8%的平均增幅。在今年4月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表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起火約3000起,新能源汽車起火事故率為0.9-1.2/萬輛。

哪種材料的動力電池更易起火?從材料安全性上看,磷酸鐵鋰電池目前熱穩定性要優於三元鋰電池,這是因為磷酸鐵鋰的電熱峰值可達350℃,電池內部的化學成分需要達到500~600℃才會開始分解,而三元鋰材料在300℃左右就會開始分解。另一方面,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在熱穩定性更優秀,但是在氣溫較低時,磷酸鐵鋰的活性會大大降低,這也會影響電動車的續航表現。另外由於材料特性,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要低於三元鋰電池,因此在相同的電芯體積下,三元鋰電池可以擁有更高的儲電能力,讓電動車能夠跑得更遠。

為了儘可能的減少電動車起火事故發生,車企也在努力提升電池安全,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動車碰撞起火事故在現階段依然時有發生。今年6月5月,一輛上汽大眾ID.4X在碰撞收費站設施後發生起火,造成車上4人死亡,這款車搭載的是三元鋰電池,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因為碰撞而導致起火的不僅僅是大眾品牌電動車,特斯拉、保時捷等品牌,都發生過碰撞後起火的事故。去年9月5日,蘇州一輛價值百萬元的保時捷Taycan碰撞護欄後引發大火。路過群眾想營救卻沒辦法從外部打開車門,致車內人員無法脫困未能逃生。去年7月,林志穎駕駛一輛特斯拉Model X,撞上橋墩後車輛起火燃燒,他本人也不幸受傷。

在國產純電動車陣營中,比亞迪是銷量的領跑者,它的明星產品刀片電池採用磷酸鐵鋰技術,也通過了多項的專業測試,但從裝車情況來看,自燃現象依然不時發生。去年12月,一家名為鋰貓實驗室的自媒體,整理了2022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詳細列明了網絡上明確報道過的自燃事件,從該統計來看,在有報道的自燃事件中,磷酸鐵鋰的表現並不比三元鋰電池好太多;它在充電、行駛中、甚至停放中都可能發生自燃。因為保有量較大,比亞迪的自燃事故並不算少,在這份統計單中,有23例涉及到比亞迪車型且沒有一起是因為碰撞導致起火,均為在行駛過程中或靜止停放時發生自燃。特斯拉和北汽分別有4例自燃事件,電池種類均為三元鋰電池,在特斯拉的4例自燃事件中,有3例是因為碰撞後車身起火導致的自燃。除此之外,理想、寶馬、哪吒、小鵬、大眾、廣汽埃安等品牌車型也「榜上有名」。

從發生自燃的比亞迪車型來看,海豹、秦、漢、唐、宋等車型都出現過自燃事故,其中,唐DM-i車型發生的次數較多,不僅有拖車中自燃,也有行駛中或停放時自燃。比亞迪的高端轎車漢EV、海豹也都出現過在靜止停放時發生自燃的事故。

除了比亞迪之外,另一家以電池安全為賣點的新能源車企廣汽埃安,也出現了車型自燃的情況。據網絡媒體報道,今年3月29日,一輛疑似廣汽埃安Hyper GT的車輛在廣州某充電站內發生起火自燃,現場濃煙滾滾。據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車輛底盤部位起火,火勢兇猛,整車迅速被大火包圍。

寫在最後

隨著純電動車保有量不斷提升,有關車輛自燃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大連到煙台的輪渡航線禁止綠牌電車乘船。海報新聞記者也對此事進行了跟進報道,在調查中發現,在大連港大連灣新港輪渡客運官網上的購票公告中確實標有 「所有航線禁止綠牌純電汽車及綠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乘船,藍牌混動汽車可以乘船」等相關內容。針對此事,大連輪渡票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公告內容屬實。隨後,該媒體的記者聯繫到中遠海運客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解釋,在不能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應山東港口要求,綠牌車禁止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