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每天進教室陪女兒跳舞:家長濫用耐心,是孩子的災難

2019-12-24     曦曦媽說教育

昨天陪女兒上完舞蹈課之後,我和女兒正在等公交車回家,她告訴我:「媽媽,我們班上另一個叫曦曦的小女孩兒,每節課都要爸爸陪著,而且從進入教室開始就不停地哭,老師也沒吼過她,她怎麼就老是哭呢?」

說到那個孩子以及她的爸爸,我可真是為她們著急。本來一周只有兩節舞蹈課,但自從被篩選起來參加少兒春晚的節目錄製之後,只要大家有時間老師也會加班為孩子們排練。除了另一個叫曦曦的小女孩兒,所有啟蒙班的孩子,她們都憧憬著上電視,所以幹勁兒十足,訓練也是井井有條。

從排練這個少兒春晚的節目開始計算,前四次課,曦曦的表現都是正常的。在第九次課的時候,她因為感冒生病了,家長給她請假了一節課。感冒好了之後,從第五次課開始,她就嚷嚷著要爸爸進教室陪她。

起初,她的爸爸覺得孩子剛生了一場病,答應孩子的要求並沒有什麼不妥,於是他開始站在教室的角落裡安靜的陪著,而曦曦看上去也很開心,一邊專心的學習舞蹈,一邊又覺得有了爸爸的陪伴很踏實。

但孩子這個群體,在踩著了家長的底線,而家長還不自知的情況下,孩子就會得寸進尺。從第六節課、第七節課、第八節課、第九節課,到昨晚的第十節課為止,曦曦跳舞時對爸爸的依賴更強感了——

當所有小朋友都進入教室準備上課的時候,她在門口拽著爸爸,哭著要爸爸進教室陪她;當所有小朋友都在跟著音樂,井井有條地變換各種隊形和動作的時候,她卻站在爸爸身邊不願意加入其中;當爸爸企圖用手推她過去跳舞的時候,她卻哭著鼻子難以跨出一步;

當所有小朋友都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反覆復糾正細節問題的時候,她卻一臉可憐的望著爸爸;當所有小朋友做某些動作的時候,手都打得直直的,只有她看上去就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當所有小朋友都在隨著音樂找到自己變換隊形後的位置時,她卻在看爸爸有沒有跟著她走過去;隊伍合攏的時候,她要爸爸隨著他湊過去,隊伍散開的時候,她要爸爸隨著她退出去……

我和其他家長一樣,規規矩矩地坐在LED顯示屏對面,通過監控器投射出來的畫面,觀看孩子們的表現。最近這六次課,看著那個小女孩兒和她爸爸的表現著實讓人心裡很著急:

首先,距離元旦節的錄製,時間已經很短了;其次,憑著那個小孩兒最近的表現,估計她錄製的時候沒有爸爸陪伴也不肯上台,而排練是按照18個人排的舞蹈,到時候少一個人上台,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再次,其他小朋友都在努力訓練,只有她每節課都在荒廢時間,動作別說標準了,連熟悉可能都談不上;最後,看著他爸爸如此愛心泛濫的行為,在感嘆他爸爸脾氣足夠好以外,其實對這個孩子的成長我也充滿擔憂。

由此可見,不僅僅只是家長沒耐心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好,家長過於耐心泛濫最孩子來說也是一種災難!那麼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怎麼做才算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呢?

(1)特長的培養,得在孩子喜歡、感興趣的基礎上建立的。

在特長班盛行的時代,家長們開始意識到學任何一樣東西,學過的孩子和沒有學過的孩子都是有差別的。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們往往是能給孩子安排幾門,就安排幾門,而這其中更多的都是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應該學習這個、學習那個。

特長的培養,得建立在孩子喜歡、感興趣地基礎之上,否則就是浪費錢、浪費時間、浪費大人和小孩兒的精力!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你非要孩子學習舞蹈,目的在於女孩兒學習舞蹈能鍛鍊氣質;如果孩子喜歡主持,你非要孩子學習跆拳道,目的在於教會孩子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家長的心,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孩子不是真心喜歡,在被迫學習的時候,不僅感覺不到快樂,反而會成為一種厭倦。

(2)父母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一味地向孩子妥協。

每天在校門口等孩子放學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晚上踢被子,為了避免孩子感冒,哪怕孩子六歲了家長也捨不得和孩子分床睡。這也印證了一句話——不是孩子離不開家長,更多的時候是家長離不開孩子。從表面上看,家長是為了方便給孩子蓋被子而不和孩子分床睡,但實際上在家裡心中,就情感上面也很難做出這樣的割捨。

我的女兒從滿四歲的那天開始,就一個人睡覺,為了避免她踢被子,我給她買了類似於睡袋的被子,是她喜歡的顏色和圖案,每晚她都會乖乖的上床睡覺。偶爾在幫助她換衣服的時候,她也會嬌滴滴地摟著我的脖子,撒嬌著:「媽媽,你這麼可愛,我都想挨著你睡覺了。」我會先抱抱她,然後告訴她:「寶貝,每個小孩兒都應該學會獨立哦。」在明白被婉拒的意思後,她又快速地鑽進被窩,主動給我說「媽媽晚安」。

底線就是規矩,既然立下了,就不能輕易打破,一味地妥協只會讓孩子變得得寸進尺。

(3)除了耐心,方法同樣很重要。

從那個小女孩兒這六節課以來的狀態來看,可以說她學了六節課的效率,遠遠低於其他孩子學了一節課的效率。每一次課,她都要爸爸寸步不離,她走一步,爸爸就得走一步,她跑一步,爸爸就得跑一步,整個狀態就只差讓爸爸也把動作加上了。更要命的是,爸爸陪著她不說,跟著他來回變換隊形也就罷了,她還有流不完的眼淚!這樣的狀態持續下去,估計等不到錄製春晚,她就不會來學習跳舞了。

孩子太累了,偶爾矯情不想學怎麼辦?首先,我覺得要是我一定會把孩子叫出教室,單獨談話,我不能因為我的孩子不聽話而影響其他孩子排練舞蹈;其次,我先會給孩子講道理,然後鼓勵她勇敢的加入到其中,只有我們享受這個過程了,我們才會覺得快樂;再次,如果在溝通之後,孩子覺得實在太累,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涉好,累了我們最多休息一節課,等到下一次上課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好好學;最後,如果孩子實在是胡攪蠻纏、無可救藥,放手打一頓又何妨?

——————

陪伴一個孩子成長,光有耐心沒有技巧,也等於零!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觸碰家長底線的過程。作為父母,傾聽孩子的想法固然重要,但這也不妨礙我們有自己的辨別能力和堅持,如果一個孩子在得知自己只要利用哭泣就能得到一切滿足的時候,他的父母就是最失敗的典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eu2OG8BMH2_cNUgqF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