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師」,往往具備這三個教育素養

2023-07-31     現代與經典

原標題:「真正的教師」,往往具備這三個教育素養

來源:「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關於教師,外界往往有著太多的標準或定義。職稱晉級標準里的初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評選出來的優秀教師、骨幹教師、模範教師,各路媒體雜誌打造出來的最美教師、知名教師、明星教師。 這些外在的名聲或稱號,是對教師的肯定與嘉獎,但部分也沾染著一些功利色彩,含一份名利的誘惑與束縛。

教育應是一份超越功利的事業,教師也應是一群抱持堅定信仰的理想主義者。

難道成為一名正高級教師或特級教師就是對老師的最高褒獎嗎?

難道成為一個知名教師或明星教師就是老師的終極追求嗎?

對於一個普通老師來說,有沒有比這些更有價值的追求?

如果讓我來回答的話,我想說有,那就是成為一名 「真正的教師」

「真正的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

關於什麼是「真正的教師」,著名學者錢理群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認為「真正的教師」有三個標準: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喜歡讀書,有自己的思考。我認為第一個標準尤為重要,那就是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實施一切教育教學行為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學生的成長。

可是,眼下的教育現實常常讓教師們無法做到這一點。在當下,「應試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升學率」仍然是大部分學校和家長最迫切的現實追求。在功利化的教育觀念裹挾之下,很多教師也產生了「異化」,成了追逐分數和研究考試的「教育機器」。

面對當下這一最為突出的教育困境,你的抉擇往往決定著你是否是一名「真正的教師」。於漪老師曾大聲疾呼道:「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人。可是我們把人忘掉了,只看到分。」真正的教師,眼裡看到的肯定是「人」,而不是「分」。

當然,這不是說「真正的教師」會完全棄考試分數而不顧,以至於教出來的學生成績都是一塌糊塗。他們當然也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為這關係到學生能否拿到那張進入大學的「門票」。

但是, 「真正的教師」眼裡不僅僅有考試分數,還有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與幸福。所以他們常常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打量一切,他們不會急功近利地在課堂上逼迫學生把學習當作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他們也不會以犧牲學生的健康為代價來換取那可憐的分數,他們更不會把學生當作為自己牟利的工具或晉升的階梯。

「真正的教師」,一定固守著蘇霍姆林斯基那句振聾發聵的著名論斷—— 教育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人」。真正的教師,一定看得見「兒童」,看得見孩子們內心裡最真正的感受。真正的教師,一定敢於抵抗狹隘的「應試教育」,用自己真切的行為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詩意與生命的美好。

「真正的教師」,始終有著良好的教育心態

除了應試教育的急功近利,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教育現實,就是現在的教師面臨著諸多挑戰,並且感到越來越累。

首先是「身累」,據調查,中國教師的周平均工作時長為54.5小時,而國際上教師的平均工作時長為38.3小時。繁忙的教學工作,常常讓老師們筋疲力竭。

此外,老師們還要完成大量的非教學工作。比如整資料、做表格成了老師的份內之事,編輯公眾號、發布美篇成了老師的必備技能,發動學生投票、督促家長下載APP也成了老師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些額外的、沉重的工作負擔讓老師們感到無法喘息。

其次是心累,部分學校的管理制度仍舊是校長當家的「專制型」,管理模式仍舊是不懂教育的「外行」來領導懂教育的「內行」。老師們沒有參與學校管理和建設的權利,更失去了教學的自主權和自由時間的支配權,只能成為一個執行上級命令的「工具人」。這樣的結果是老師感受不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尊嚴與價值,喪失了對教師這一職業的高度認同,更失去了一個良好的教育心態。

曾在廣西支教十幾年、感動了億萬中國人的「洋雷鋒」盧安克曾經說過: 「如果老師們的心態都合適,每一個人都會放心地去做自己的心所支持的事。」老師的心態往往決定著教育的一切。我們如何對待學生、對待工作、對待教學,都取決於我們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心態。

「真正的教師」應該始終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儘管我們的肩上負擔很重,儘管我們常常要迫不得已去做一些跟教育無關的雜事,儘管我們可能會碰到一位或多位不懂教育的學校領導,我們都不能受到負面的影響,從而對教育感到失望甚至絕望,我們要保持一份良好的教育心態。

我們要明白,哪怕你是一個最普通的老師,最普通的班主任,你也可以給孩子帶來美好的教育。 你應不斷地修煉自我,去閱讀,去思考,去實踐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教育創新。你要讓課堂變得有趣,讓學生們感受到你的負責與敬業,讓學生因為你這個老師的存在而感受到教育的美好。當你做到了這些,你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你才會變得有力量,你也能把這份生命的力量,追求美好的力量帶給學生。

「真正的教師」,始終注重一切的教育細節

朱永通在《教育的細節》一書中說: 「其實教育不是一種時尚,需要一些時髦動作才襯得上。更多的時候,教育藏在一個又一個看似平常的細節里。」

你記得住你教過的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嗎?學生跟你問好,你會認真地回應嗎?上課時,學生起立鞠躬,你也會回禮嗎?這些都是教育的細節,但是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卻往往忽視這些教育的細節。

我們可以為了準備一次公開課或優質課比賽,而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但是我們卻對日常課掉以輕心。我們面對領導時往往滿臉笑意,客氣謙恭,但是我們面對學生時卻吝嗇地擠不出一絲笑容。我們常常教育學生要懂得感恩,但是當學生給我們接了一杯開水放到講台上時,我們卻不曾說過謝謝。

有時我在想,到底什麼是教育?難道指的就是那一節40或45分鐘的課?難道指的就是老師把書上的知識原封不動地裝到學生的腦袋裡,以便學生能考個好分數?難道就是老師喋喋不休的說教和時時刻刻的管束?

「真正的教師」,他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應該都是教育。豐子愷在回憶他的老師李叔同上課時,列舉過這樣幾個小細節:學生未到之前,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講台上,黑板上也早已寫清楚本課內所應寫的東西;上課鈴響時,他站起身來,深深地鞠一躬,課就開始了;學生犯了錯,他不立刻責備,等到下課後,才用輕而嚴肅的聲音說道,某某等一等再出去。

豐子愷說:「李先生用這樣的態度來教我們音樂,因此我們上音樂課時,覺得比上其他一切課都嚴肅。同時對於音樂教師李叔同先生,比對其他教師更敬仰。」

一個注重教育細節的老師,必然是對待工作不苟且的人,必然是對待教育極認真的人。

「真正的教師」,一定始終關注一切的教育細節。因為細節是教育最靈敏的發梢,細節往往展現出一個教師是否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念,細節也能折射出一個教師的教育良知和教育情懷,細節更是一片測試教育含金量的試紙,能夠測出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愛教育、愛學生、愛教書?

讀到這裡,可能有老師會問,照你這樣說,這個世界上怕是沒有「真正的教師」吧?關於這個問題,錢理群教授在多年前已經給出了答案:在全國各地,從城市到農村,從中心地帶到邊遠地區,都出現了一批「真正的教師」,他們在教師隊伍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絕對量不小,作用和影響更不可忽視。

比如大家熟知的吳非(原名王棟生)、楊林柯、馬小平、李國斌,這些都是錢老心目中真正的教師。用錢理群教授的話來說,這些真正的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不僅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和教育的良知,而且體現了我們正在推進的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

其實每個學校都有很多「真正的教師」,他們也許沒有什麼名氣,沒有獲得過什麼表彰,甚至連高級教師職稱也沒有拿到,但是這不妨礙他們成為真正的教師。

因為他們始終站在學生的立場,始終擁有良好的教育心態,始終關注一切的教育細節,始終在用自己的教育實踐向學生詮釋,什麼才是「真正的教師」。

其實每一個老師都可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因為這不需要外界的認可,不需要領導的批示,更不需要媒體的包裝。 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學生,一個學生喜愛,給學生留下溫馨記憶,讓學生終身難以忘懷的老師,一定是一名「真正的教師」。

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那麼我們的教育必然會走向美好。

本文授權轉載自「光明社教育家」(ID:jyjzzwx) 作者:張飛 光明社教育家」是《光明日報》旗下《教育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因思考而不同」為辦刊特色,努力助推教育家成長。

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名師在線課程點擊左下閱讀原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eb193023c52e02ea1127e2e4c0d7f7f.html











推倒思維的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