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巴以衝突後,在同情巴勒斯坦人以外,一直在觀察這場衝突所用的手段方式。
為什麼觀察衝突的手段?
因為我們站在公平正義角度看待巴以衝突,我們與巴以衝突沒有直接關係。我們即使同情,也不可能介入。不過觀察衝突手段,或許對我們「迎接驚濤駭浪」之時,便於應對。
歷史上任何戰爭,並非順利達成,特別是非正義戰爭,並不像之前攻城掠地,就能成為你的領土。現在全球領土已經基本明晰,即使一時占領,後遺症很多,也會影響一個國家的長期生存。
任何戰爭的勝敗,都會改變一些東西。改變的不是地盤,而是改變格局。稍有不慎,甚至會全盤皆輸。現在戰爭無小事,在全球信息網絡發達的今天,一切都很透明,結局可能會瞬息萬變。
我們看巴以衝突,應該通過這場戰爭中手段,得到一些啟示,對我們面臨可能的戰爭,而做好應對工作。
巴以衝突已經發生10多天,但就這短暫時間,很多事並非外界想像的那樣,發生了很多事,而且以色列的神話也被打破。
哈馬斯突然用5000多枚火箭彈齊射以色列後,引爆了巴以衝突。關於哈馬斯發起襲擊一事,之前我們談過。這支武裝,本來被外界認為是一支游擊隊,但這次襲擊,顯然充分準備。此次哈馬斯襲擊,打破了以色列神話。
這幾年,關於以色列如何強大,摩薩德如何神通廣,沒少給全球洗腦,國內一些雜誌也沒少刊登猶太人如何勵志,如何堅忍等文字。
其實這種「神話」,是以色列多年精心設計的輿論戰。但現在瞬間被哈馬斯打破,此後以色列也沒少用輿論戰方式,試圖改變全球正義國家對其不滿,但一敗再敗,侵略者的形象被立起來,以色列想翻盤很難。
為什麼輿論戰失敗?
西方輿論工具在先進宣傳工具上失敗了。如果不是tiktok把大量衝突中的真實畫面呈現出來,大量無辜兒童死亡場面公布後,恐怕穆斯林世界還不知道以色列有多殘暴。
巴以衝突的輿論戰方式,再次顛覆了西方輿論戰不可戰勝的神話。並非巴勒斯坦有意部署輿論戰,而是無意中實現了。
俄烏衝突時,輿論戰被西方操控,俄羅斯很被動,只能讓重量級人物出場闢謠。但此次巴以衝突,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實現人人傳播,而且拍攝真實畫面,讓西方國家始料不及。
正是巴勒斯坦民眾遭受以色列狂轟濫炸後,全世界同情巴勒斯坦的人和穆斯林國家民眾起來抗議。很多國家發生了抗議遊行,歐洲一些國家領導人支持以色列,但民眾卻不滿,特別是在歐洲的穆斯林,抗議活動一波接一波。就連美國的一些猶太人,也反對以色列,抗議的民眾甚至進入國會山。
歐美國家嚴控反以色列活動,甚至要求社交平台刪貼,但依然無法阻止憤怒民眾對以色列的譴責。
面對洶湧的民意,西方無法控制。就連美國媒體口氣也軟了,路透社報道,拜登支持以色列,放任以色列轟炸巴勒斯坦人,可能將失去阿拉伯裔民眾的支持,並失去阿拉伯裔選民的選票。
就連一度被認為害怕美國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都不敢公開支持以色列,他為巴勒斯坦發聲,認為哈馬斯襲擊是由原因的,巴勒斯坦人不能受到集體懲罰,他認為落實「兩國方案」才能解決巴以衝突。
古特雷斯發言後,立即遭到以色列不滿,以外長科恩甚至狂妄喊話古特雷斯「活在哪個世界」,取消兩人會晤計劃。以駐聯合國代表甚至要求古特雷斯辭職,否則就道歉。最終以色列的狂妄不僅讓全世界不滿,以色列整個輿論戰失敗,即使現在還能生存,幾十年後,恐怕又要過上流離生活。
歐巴馬提醒以色列,如果對加沙斷糧斷水,可能會使幾代巴勒斯坦人更為強硬,也會讓以色列敵人得逞。作為猶太后裔,歐巴馬實際在幫以色列。
但以色列根本聽不進去,他們已經到了瘋狂時刻,即使占領加沙,以色列人安全也不會得到保障,還會延續幾十年,你能說以色列聰明。
從最初設計的輿論戰計劃,以色列沒想到遭遇失敗。因為他們沒有看清大勢,更沒有從長遠著想。
從以色列輿論戰失敗來看,未來輿論戰很難把控,即使把Tiktok取消,還會誕生出更多的Tiktok。巴以衝突中,正義輿論壓制了邪惡輿論,但如果邪惡輿論壓制了正義,被抹黑造謠,將如何處置呢?
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我們可能隨時面臨著梧桐、半島、南海以及中印等衝突,能否掌握輿論主動權,主導輿論呢?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哈衝突後,以色列就宣布進入戰爭狀態,並組建戰時內閣。而且10多天前,就揚言要派兵進入加薩走廊,幾十萬大軍集結加沙邊上沒進入。直到昨天才進入,但不可能突進。
有人認為,以軍嘗到空襲的甜頭,沒必要進入。太高看以軍了,幾十萬大軍放在那,每天要花錢,不敢進,是因為心裡沒底。讓哈馬斯的突襲打懵了。
實踐證明,哈馬斯戰力增強了,不僅手中有先進武器,而且戰術手法也極大改觀。哈馬斯在加沙幾十年,地下隧道很完備,貿然進入,以軍不熟悉地形,必將遭受打擊。即使現在進入了,如果進攻不利,再退出來,那就失敗了,不僅全世界笑話,以軍士氣將嚴重受挫,以色列苦日子就來了。
還有美國媒體人稱,以色列會不顧人質安全,把加沙夷為平地,然後發動地面進攻。但以色列進攻前,先把哈馬斯的遂道淹沒。現在看,隧道並沒有被破壞。
現在媒體又傳出,以色列稱哈馬斯擁有化學武器。隨後將對哈馬斯地下隧道使用毒氣。據說還是在美海軍監督下實施。
說法太多,也能看出以色列雖然發動進攻,但採用什麼方式打未知,不排降硬著頭皮進攻。
以軍再強大,也怕傷亡。況且以色列還要面對黎巴嫩真主黨,以及伊朗背後援助。以色列面對哈馬斯等游擊方式,顯然不適應。以軍如果不能速戰速決,會拖入長久戰爭,美國也會被拖入。
美國為啥轟炸敘利亞,就是擔心其他勢力進入。
美國很難受,不想巴以衝突事態擴大,派兩個航母來,想震懾伊朗等國。實際上沒用,更能讓人看到美國心裡也沒底,據媒體顯示,遭到胡塞武裝打擊。
現在戰爭開啟了,以色列幾十萬大軍,到底怎麼打?恐怕以色列也很上火,如果不打,那就預示以色列失敗。
戰爭機器一旦啟動,需要做好全方位籌劃,而以色列在短時間做出決定,既沒把哈馬斯放在眼裡,實際上預測不到位。這樣的戰爭,即使打贏,也會是殘勝,不僅沒顏面,也會埋下更深的仇恨,放長遠看,實際上就輸了。
巷戰不好打,地道戰更不好弄。任何時候都不能小瞧對手。戰爭代價大,應全方位衡量。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哈馬斯、胡塞武裝、真主黨等游擊方式,都是教員發明,至今仍然發揮重要作用。所以,未來我們既要有大兵團作戰能力,還應研究重拾游擊戰。
以色列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時,很多以色列人志願參戰。網媒甚至發出內塔尼亞胡送兒子上戰場的照片,後來被扒出是幾年前,小兒子當兵畫面。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以色列大兒子亞伊爾現在美國,他號召一些猶太人志願回國家參軍,但他卻在美國邁阿密海灘上享受愜意生活。
一些回到以色列的志願軍對內塔尼亞胡兒子做法不滿,認為亞伊爾在美國享受,內塔尼亞胡的家人卻很快活。還有以色列志願兵稱,內塔尼亞胡的兒子為什麼不回國。在以色列戰時狀態,內塔尼亞胡的兒子也應該成為戰爭中的一員。
這是以往看不到消息,以色列人對內塔尼亞胡家族產生不滿,必將影響以色列軍隊的士氣。
從這裡可以看出,戰爭如果一旦啟動,作為國家官員,必須起到示範作用。如果讓平民百姓孩子上戰場,官員的孩子卻能在國外躲避,甚至享受美好生活,必然會造成民眾不滿,甚至影響軍隊士氣。
士氣這東西,如果受到干擾,就會影響戰爭效果。
戰時一個謠言,也會讓士氣受挫。所以大敵當前,如果沒有示範作用,戰爭走向就會變化。
抗美援朝時,毛岸英參加了,而且犧牲在朝鮮,他的犧牲不知激勵了多少先烈與美軍拚命。
影響戰爭的因素很多,任何因素都不能忽略,也不能小視。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