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宸安生物創始人王宇翀:將中國單細胞流式質譜創新技術推向全球

2023-11-28     福布斯

原標題:對話宸安生物創始人王宇翀:將中國單細胞流式質譜創新技術推向全球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細胞之間的差異性,針對單細胞的各類研究技術應運而生。其中,單細胞流式質譜技術是利用質譜技術對單細胞進行多參數檢測的流式技術,它既有傳統流式細胞術能夠高速分析的特點,又兼具了質譜檢測的高分辨能力,在臨床診斷、疾病機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上海宸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宸安生物」) 創立於2016年,是國內較早開發單細胞質譜技術的團隊,目前已擁有多套針對臨床診斷和科學研究一站式服務的系統和方案,開展了診斷級單細胞技術的研發、生產和臨床使用。其單細胞質譜技術在免疫分型、稀有細胞亞群鑑定、生物標誌物發現、患者分層、療效預測、疾病進展監測、T細胞抗原篩選及疫苗研發等領域均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宸安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宇翀於劍橋大學系統生物學博士畢業,由他領銜的自主研發臨床單細胞質譜系統——Starion星瀚流式細胞質譜儀現已獲得了醫療器械註冊證,正式成為可用於體外診斷的流式細胞質譜儀。目前,宸安生物正積極和上海瑞金醫院、武漢同濟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標杆性醫院和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共同推動流式質譜技術在血液病診斷、CAR-T細胞療法等領域的應用。

宸安生物開發的單細胞質譜技術

目前已形成兩大產品系列,以滿足科研和臨床的多種需求

新一代細胞分析技術

傳統的臨床細胞免疫檢測主要以螢光流式技術為主,即用螢光基團對細胞上的目標大分子進行標記檢測,以同時分析單細胞上的多個指標。這種方法在樣本處理、數據採集和定量分析中存在大量難以標準化的環節,並存在螢光標籤的光譜重疊、不同螢光素髮光效率和動態範圍差異大、以及稀有螢光素的供應問題。

宸安生物旗下產品

為了給用戶提供更高效準確的解決方案,王宇翀選擇了流式質譜技術。作為新一代細胞分析技術,流式質譜技術從技術源頭解決了螢光帶來的系列問題,它的通道數量大且互不干擾,可以實現大量細胞的檢測,並能有針對性地檢測指定蛋白,避免漏掉丰度很低但又很重要的蛋白,特別適合對檢測指標數量要求高的複雜單細胞進行分析,而宸安生物的Starion星瀚可通過質譜系統對質量標籤進行定量,從物理水平解決螢光素帶來的光譜重疊問題,實現細胞分析技術的代際提升。

目前,宸安生物也在與國內外領先的科研院所、臨床機構以及藥物研發企業進行積極深入合作,希望進一步推動流式質譜技術在上述領域中的應用。在血液系統疾病診斷領域,宸安生物聯合了國內多家三甲醫院、科研機構,開發了基於流式質譜的白血病初篩方案。和過往的技術平台相比,該方案能節省大量操作及試劑成本,並通過「一管法」完成血液系統疾病診斷(>40指標),大幅提升醫技人員的工作效率,降低數據分析難度,減少試劑的消耗,在樣本處理、樣本檢測、資料庫建立、基於算法的結果判定等方面都體現出了優勢。

通過單細胞質譜技術

大幅提升臨床檢測的效率和準確性

近期,宸安生物還參與了兩項CAR-T細胞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完成了超過200例樣本的檢測,每個案例在7個時間點分別檢測42個指標,完成了對細胞治療患者免疫系統重建的動態監控、CAR-T細胞在體內的數量和功能監測、CAR-T細胞治療預後良好患者的動態分層。該項目結果也可用於前瞻性的細胞療法患者篩選。

根據儀器信息網的數據,2021年全球質譜臨床檢驗應用市場規模約150億美元,行業增速近20%。其中,美國臨床質譜檢驗市場規模約為55億美元,占據其整體醫學檢驗市場15%左右,而中國質譜滲透率僅在1%。隨著精準檢測意識的快速提升和檢測指標的不斷擴容,質譜診斷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和優化空間,宸安生物也希望能借自己的單細胞質譜技術打開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把中國原創的先進技術和實踐推向全世界 。

探索科技「無人區」

「作為一家年輕的生物科技公司,宸安生物希望通過實現國產流式質譜從零到一的突破,實現國產生命科學儀器的破局,這是我們的科研理想與歷史使命。」王宇翀這樣表示。

近幾年,在對性能要求不高的流式分析和流式分選領域,中國已基本實現自研自產,但對於像流式質譜這樣高性能、技術密集型的精密儀器設備,不論是核心部件還是關鍵技術,海外廠商都有著壟斷性的市場地位,這對中國醫療設備、科學儀器發展會產生「卡脖子」的影響。

2021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開徵求意見,提出了未來五年中國醫療設備行業重點發展的七大領域,其中一個領域就是診斷檢驗裝備,而質譜分析設備位列其中,是中國未來重點發展的診斷檢驗裝備之一。這為王宇翀投身流式質譜技術打了一劑「強心針」,極大地增強了他對於研發生命科學儀器的信心。

科學儀器的革新能夠同步激發科學思想的創新。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進步、醫學診療手段的革新,幾乎都與科學儀器設備的跨越式發展形影不離。只有藉助科學儀器的創新才能開發出全新的技術方法,切實地解決臨床及科研的技術「痛點」,這便是王宇翀投身於該領域的最大動力。在談到宸安生物通過自主研發、自主設計和自主生產來打造單細胞流式質譜系統時,王宇翀表示:「我們既不是『國產替代』、也不是『彎道超車』。我們做的是『源頭創新』——開創全新的技術方法,走一條全新的自主可控之路,探索科技『無人區』。」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在劍橋的導師Oliver教授,」回憶起自己一路走來的歷程,王宇翀表示,「Oliver教授認為,生命科學是由認知工具所驅動的領域,新的認知工具能從底層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進步,這也促成了我回國創立宸安生物。宸安生物的初衷就是為中國和全球的用戶提供具有先進性的認知工具,我們也會持續努力,提供有研究和臨床價值的技術和產品。」

「創業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王宇翀在講述創業的艱辛時引用了埃隆·馬斯克的話。醫療領域創業周期長,鏈條長,在產品開發和商業化上會遭遇很大的挑戰。「但我很幸運,能擁有一群非常優秀的創業夥伴們,大家想法和理念一致,能夠共同面對創業路上的荊棘坎坷。獨行者步急、攜行者致遠,這可能是創業路上最大的收穫。」王宇翀表示。

文章由「2023福布斯中國青年海歸菁英評選」組委會撰寫。

聲明:Forbes Insights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精彩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e22c3a8af1b63edcf988b62da8391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