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長輩貴在「順」 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2020-09-16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尊敬長輩貴在「順」 康會長細講《弟子規》

尊敬長輩貴在「順」 康會長細講《弟子規》第二十一集 (中)

那麼我們看下一句:「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上一句他舉了兩個例子, 包括下面的「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一直到最後「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這些全部是「入則孝」當中所舉出來的幾個例子而已。

告訴我們一切事物當中都要「敬」我們在學習《曲禮》開篇第一句講:「毋不敬」就是沒有不敬的。就從「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入手,全是具體行為。

「敬」到最後達到你內心對一切人的「敬」。「敬」 它的內心實質是「順」由順而產生的敬;沒有「順」也不可能「敬」。

我們能敬人,就不會傷害人;敬人就是愛人, 你每天都去愛別人,那麼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幸福的。

我們培養這個恭敬心在什麼地方培養?

就在或飲食「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 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包括「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每一句雖然都是小事,但是我們只有在這個小事當中鍛鍊出自己內心對人的恭敬,那麼我們一定會得到幸福的。

下面學習的「謹」篇就是告訴我們對物、對事的恭敬,那麼「長呼人,即代叫」這是一個為人學子該有的敬人之心;長存於心中的具體表現,就是「敬長之禮」。

我們知道「敬長」我們《禮記》當中說道:「道德仁義非禮不成」你有道德仁義,你一定會體現在有禮上。說這個人有道德仁義, 但是無禮,不懂禮;或者是你的行為舉止讓人挑理,這個人沒有教養,那你一樣沒有道德;也沒有仁義。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禮」,對一切人的恭敬之禮,這就是最基本的禮儀。

「人不在,己即到」我們不要認為這是小事, 這是正是培養我們恭敬長者之心的時候, 處處來培養我們這個敬心,那如何能做到呢?

只有是我們內心常常有別人,常常有身邊的長者,就是常常體會到別人的需要, 這個心也是源於在「入則孝」當中的「冬則溫,夏則凊;晨則醒,昏則定。」

就是常常關心照顧父母,從而生起一顆敬人之心, 也就是說我們常常體會到別人的需要;別人需要我,我立刻要出現,絕不耽擱,也更不能拒絕;那麼可能不一定直接叫我,但是我看見了,我一定要伸一把手去幫助他,這正是人的愛心所現;這只是舉個例子。

其實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確實需要幫助別人,別人有需要,有痛苦的時候,我們知道了,我們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 有的時候小忙,也會解決很大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dgplXQBURTf-Dn5eY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