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買車賣車都受影響
2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 中汽協)發布今年1月產銷預計數據。根據重點企業集團統計數據預計,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5%和27.0%,同比分別下降24.6%和18.0%。中汽協預計,此次疫情將造成一季度汽車產量的大幅下降,在疫情結束後,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在短期內釋放,汽車市場將迎來一波短暫的消費高峰。
產銷連續19個月下滑
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1月乘用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144.4萬輛和161.4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9%和27.1%,同比分別下降27.6%和20.2%。至此,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19個月銷量同比下滑。
新能源車方面,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分別完成4.0萬輛和4.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5.4%和54.4%。其中,乘用車產銷預計完成3.5萬輛和3.9萬輛,同比分別下降56.3%和54.5%;商用車產銷預計均完成0.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7.4%和51.7%。
「1月的有效工作日有所減少,這是今年1月較去年同期呈現兩位數的降幅的主要因素。」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1月20號之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開始爆發,由於已經接近春節假期,因此疫情對1月汽車市場影響有限,主要影響2月及後面幾個月的市場。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車市可能會呈現前低後高的發展趨勢,整體不容樂觀。
疫情影響 全年汽車銷量難預測
新冠肺炎疫情自1月下旬起快速蔓延,給國內經濟和老百姓的消費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汽車行業依賴於宏觀經濟發展,面臨更大的挑戰。而此次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問題、市場問題、零部件中小企業資金壓力問題等,這無疑讓本來就下行壓力較大的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目前各地均出台了延遲復工的通知,多數地區還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後i復工復產受到影響,企業生產進度受阻。
據中汽協對超過300家整車、零部件企業的調查統計表明,延遲復工導致企業較往年平均少開工7-11天(湖北地區更久),多數地區還要求人員返回工作地後居家觀察,進一步推遲復工節奏,造成企業生產力不足,影響產品製造。
就此行業人士指出,按照企業少開工10天計算,以及復工後人員、產業鏈供應短期無法滿足生產需要,預計將影響行業產量超過百萬輛。如果停工時間進一步延長,2月份產量影響將進一步擴大。來自中汽協的數據指出,截至2月12號,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占32.2%。預計全面復工復產可能在2月下旬實現。
除了生產方面的壓力之外,整個疫情期間,基於「少出門就是為疫情做貢獻」的防疫抗疫思路,消費者也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居家自我隔離。這也極大的減少了消費者在短期內的購車行為,嚴重影響了汽車的銷售。
中汽協分析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行業的正常運行節奏,短期內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將受到巨大衝擊,零部件供應體系被打亂;從長期看,疫情的「蝴蝶效應」會逐步顯現,或將影響未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至於全年的銷量預估,因為疫情的拐點還未到來,給汽車行業帶來的影響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因此,中汽協暫時不會對全年產銷量做出預測。
中汽協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可能加速產業格局的優化調整,優勢企業或將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進而對優勢企業做大做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疫情對於產業鏈的影響,正向和負向都會有。企業應長遠考慮如何增強抗風險能力,汽車企業應本著做大做強的思路考慮長遠發展,不要因為疫情失去方向。疫情是短期的,長遠發展是重點。」許海東談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dddRnABgx9BqZZIVD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