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我們見證了歷史。
很多人可能都沒搞清楚,各國大使館前幾天還在微博上打嘴炮呢,形勢怎麼突然就到了俄羅斯打烏克蘭這一步?!
2月24日,俄烏戰爭一觸即發,100個烏克蘭頂級富豪跑了96個,剩下4個不是不想跑,而是因為涉嫌貪腐跑不掉。
前任喜劇演員、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處境異常艱難,正在滿世界求助。
而留給烏克蘭人民的,只剩下眼淚。
這場俄烏戰爭的關鍵,是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的東擴。
北約是二戰後北美跟歐洲國家組成的軍事聯盟,它本來存在的意義就是跟前蘇聯「掰頭」。前蘇聯為了對抗北約,在1955年,又帶頭跟一眾東歐國家簽署了《華沙條約》,也就是「華約」。
1991年,前蘇聯解體,華約就地解散,但北約卻延續了下來。
畢竟,前蘇聯雖然倒下了,但人家還有一個好大兒——俄羅斯,它繼承了前蘇聯大部分衣缽,也勢必要繼承歐美世界對蘇聯的敵視與畏懼。
歐洲那幫人不僅對蘇聯有偏見,連帶著對整個斯拉夫人種都……你懂的。
這要追溯起來,得溯源到得到古羅馬時代的三大蠻族(斯拉夫、日耳曼、凱爾特)。歷史上,斯拉夫人就跟日耳曼民族不對付,大家的宗教、文化、習俗都不一樣——就跟大英是歐洲大陸的絞肉機一樣,自古以來,俄羅斯就是歐洲眼中的頭號大敵。
俄羅斯開國元勛葉爾欽曾妄圖用自廢武功的方式,主動投入歐洲的懷抱。結果,自然是熱臉貼了冷屁股。
1999年,葉爾欽主動讓賢,我們熟悉的普京就這樣出現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普京這人,有點東西。他開過計程車,做過特工,在常年跟歐洲國家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早已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拳頭。
普京通過數次軍事行動,為自己塑造出了鐵腕強人的形象,更贏得了民眾的支持——在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中,民眾對普京的支持率從原本的63%一下子飆升到了84%。
和俄羅斯相比,烏克蘭的處境要惡劣得多——同為前蘇聯遺孤,烏克蘭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宮」,主動放棄從前蘇聯繼承來的上千枚核武器及其他戰略性武器。
在國內「親美反俄」的浪潮下,烏克蘭一直擁抱歐美,試圖加入歐盟和北約,跟俄羅斯的關係自然也就越發糟糕。
矛盾不斷積累之下,俄烏戰爭到底還是爆發了。
從目前形勢來看,烏克蘭輸得一敗塗地。但必須承認,俄羅斯也沒贏。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各國股市都在跌,千里江山一片綠——有A股股民調侃,「炮彈落到了我的A股帳戶上」「這仗打的,感覺花的都是我的錢」。
比大A更慘的,當然是俄羅斯,俄羅斯昨天股市暴跌了50%。
因為戰爭,俄羅斯人手裡的錢正在瘋狂貶值。2月24日盧布匯率一瀉千里,最終俄羅斯央行決定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穩定俄羅斯金融市場。
而俄羅斯的困境遠不止股市、匯率暴跌那麼簡單,他們現在是缺錢又缺人。
2014年3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的確為普京帶來了居高不下的支持率,卻也為周邊國家陸續加入北約埋下伏筆——烏克蘭就是從2014年之後開始謀求加入北約的。
同時,歐美世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也接踵而至。
很多人在神化俄羅斯的時候,恐怕沒看他們的GDP——俄羅斯2021年的GDP是1.77萬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整個俄羅斯加起來,還沒有我國廣東或江蘇的GDP高。
此外還有一個困擾著俄羅斯的問題,那就是人口長期負增長。
原本俄羅斯還可以吸收周邊獨立國協國家的勞動人口,吸引他們過來移民——但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俄羅斯被制裁,經濟變差,周邊國家的勞動人口更傾向於經濟形勢更好的歐盟國家。
而長期以來的人口負增長,也讓俄羅斯的老齡化愈發嚴重——1.44億的人口裡,60歲的以上老人超過3000萬。
你能想像,一個老齡化嚴重、經濟水平跟我國一個省差不多的國家,能夠耗得起一場持久戰嗎?
這個問題,才是俄羅斯真正的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d59050b9ecb05b1002420bf23f97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