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上,如何重塑一座超大城市?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城市一朵雲」,從登雲見智,到惠民興業。
【「一朵雲」守護一座城】
長沙,一座天性如火的城市。
它的火爆,不僅來自於湖南衛視的綜藝、火辣的剁椒魚頭和網紅奶茶,還有著名的坡子街派出所,和它守護的解放西。
這是屬於長沙的都市傳奇,也是紀錄片《守護解放西》的拍攝地。它下轄1.2平方公里,有30家酒吧、1300家酒店、2500家商鋪。每當夜空的霓虹亮起,這裡就成了人流、烤串、美酒和荷爾蒙沸騰的聚集地。
這背後,是長沙的「視頻雲平台」,將公安、城管、環保等部門的27萬路視頻統一接入、統一管理,實時守護著城市的平安。
另外,長沙政務數據開放平台,匯聚數據192.7億條,面向全市共享開放,累計調用上百億次。
「政務雲」平台,實現近3000個高頻事項跨省通辦。
……
很多人沒想到,這座有顏值、有氣質、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的網紅城市,還這麼「有智慧」。
2022年,長沙列入「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蟬聯「中國領軍智慧城市」,並獲評「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唯一的城市大獎。
2023年10月31日,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暨華為雲城市峰會,就此落地長沙。
峰會期間,華為雲更基於既有技術、產品、方案及服務經驗,推出「城市一朵雲3.0」,助力智慧城市實現善政、惠民、興業,加速向智能化邁進。
這既是中國智慧城市的成就,也是長沙的榮耀。
而成就的背後,更凸顯出全球性的城市問題。
有預測顯示,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超100億,7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伴隨新城市的崛起,將產生能源環境、交通出行、社會治理、產業經濟等一系列新問題。
而從城市進化的方向看,智慧城市將是必由之路。
具體到人口破千萬的長沙,也面臨從「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的跨越難題。對城市治理者來說,傳統手段近乎失靈,一旦跟不上數位技術的新發展,暴露出的新問題則成為難言之隱。
比如,城市各部門「東上一朵雲」「西上一朵雲」,導致平台割裂,造成數據壁壘。一旦要開發一個城市新應用,且不說開發慢、運維難、彈性差,光是打通不同的平台數據就很麻煩。
怎麼辦?
2019年,長沙與華為簽下了智慧城市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不但在「城市一朵雲」上創造了大量智慧應用、沉澱了豐富的數據資產,還實現了「三大首創」,即:全國首個分布式雲架構、全國首個應用雲原生2.0技術、全國首個與公有雲混合聯動。
從此,「城市一朵雲」開始守護解放西、守護長沙城。
【智慧長沙,美好發生】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僅靠網紅標籤和流量可不行。
但「智慧城市」卻可以。
長沙的交通有多智慧?
全市2000多輛智能公交,覆蓋70多條線路。以前等車等得心發焦,現在用小程序定製,不但對公交的位置、速度了如指掌,而且預約到站會提醒、人車站之間可互動,連視障人士坐公交都不再困難,通勤比開車還省時27.5%。
不知不覺,長沙打造出全國最大的智能網聯公交。
開車一族也有福了。以前處處停車難,現在有了「易停車」APP,長沙6000多家停車場盡收眼底,就近停車不發愁。
以前出門為辦事,現在辦事不出門,只要有「我的長沙」APP。
從辦證、落戶、入學、住房這類「人生大事」,到一鍵挪車、城市諮詢這樣的「小微服務」……在「我的長沙」APP上,5150項政務服務實現「減證辦」「免證辦」,註冊用戶高達1196萬,成了長沙人離不開的「生活百事通」。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好用的APP背後,全靠華為的 「城市一朵雲」。
憑藉「這朵雲」,長沙78家單位、412個系統,統一了平台,實現了雲服務的高效、安全、可靠。
以2022年長沙「數字紅包」活動為例。
這一年,長沙要發放4000萬數字人民幣紅包,市民在「我的長沙」APP實名註冊即可參與。但活動當天,參與人數突破420萬,高峰時130萬人同時瘋搶,超過政務雲日常峰值44倍。
海量的用戶、大規模並發、金融級安全驗證……堪稱雲端極限測試。
但華為的「城市一朵雲」,讓「搶紅包」活動絲般順滑,沒有任何卡頓的感覺,長沙人就完成了這場酣暢淋漓的「紅包雨」。
後來人們才知道,全國大搞「紅包雨」,長沙是唯一沒有「宕機」的城市。
而這不過是牛刀小試。城市極端狀況,才是最好的「試金石」。
2022年4月,長沙暴雨傾城,市應急指揮中心跨部門緊急調取了300多路交通探頭,對城市易積水點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車輛被淹,指揮中心就立即調動人手,緊急搶修。
指揮中心手上的「千里眼」,正是「視頻雲平台」。
作為華為「城市一朵雲」的有機組成部分,「視頻雲」不但實現了「視頻匯聚、數據治理、場景預案、服務支撐」的落地,還可隨時參與到智慧城市的300多個場景。
結果,即便險情不斷,指揮中心始終從容,從發現險情、調度人員到消除隱患,基本幾小時解決戰鬥。
如今,基於盤古多模態大模型的「城市一朵雲3.0」,還實現了持續進化。
如「治理感知助手」,就能自動分析視頻、自動生成標籤,快速識別占道經營、違規停車、交通擁擠、井蓋丟失等數十種城市治理場景,將事件發現周期從10分鐘降至60秒。
「效能分析助手」,則能深度挖掘數據,提前實施預警,將被動響應變成主動服務。
如今,「城市一朵雲」已滲透到了長沙的方方面面。
對長沙人來說,在文和友、茶顏悅色、墨茉點心局門口能排隊,但看病排隊著實不能忍。
於是,「智慧醫療」接入119家醫院,通過「碼上挂號、碼上繳費、碼上看報告」,破解了就診排隊時間長、問診時間短的難題。
「智慧文旅」,讓遊客們一部手機覽景點,輕鬆玩轉長沙城。
有鑒於此,長沙連續15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除了善政惠民更幸福,由「城市一朵雲」驅動的產經新業態,正從更深的維度重塑這座城市的筋骨。
【登雲見智,創智興業】
2019年,中國第一檔「警務紀實觀察類真人秀」《守護解放西》一上線,就斬獲1億播放量,火爆全網。
人人知道解放西,但「追星大本營」馬欄山,才是它的誕生地。
這裡,曾是關羽戰長沙的蓄馬屯兵之地;2000年,湖南衛視搬到這裡,才開始在《快樂大本營》里被頻頻提及。由於謝娜自稱「馬欄山、馬欄坡、馬欄鎮、馬欄村的馬小姐」,有人甚至以為這個地名是杜撰的。
爆火的節目固然流量在線,但喧囂終有平靜的那天。一座城市要想大漲長紅,終究要回歸產業驅動的本質。
2019年,華為落地馬欄山,使這裡不僅是星光閃耀的娛樂地標,更成為音視頻領域的創新高地。
在「馬欄山•華為雲音視頻產業創新中心」,華為搭建起駐地雲、超高清視頻製作共享平台等技術底座,上雲企業達172 家;還建成數字人、視頻AI等6條產線,打造出20個優勢應用場景。
這些創新業態的背後,依然是「城市一朵雲」。
在華為雲加持下,馬欄山高新視頻製作雲平台的計算、存儲、帶寬,達到業界最高標準;XR虛擬影棚、AI手語播報、5G智慧電台、中國V鏈、5G雲VR公共服務平台等一批創新項目,創造出多個全國第一。
創新的數位技術,顛覆了影音視頻的製作方式。
像王牌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2》,在華為雲支持下,首創4K雲制播技術用於大型綜藝,一邊本地高清製作,一邊雲端合成渲染,製作時長由此縮短到12小時,成本狂降10倍。
未來,電影製作也能一邊現場拍攝,一邊素材回傳,即時上雲編輯。電影預演階段,甚至可用華為雲MetaEngine渲染引擎,虛實結合再創作,保障高速成片。
2023年9月,正式官宣啟動建設的「馬欄山音視頻大模型」,聚焦視頻編輯、圖文生產等30多個場景子模型。
未來,編劇創作劇本,導演生成插畫,剪輯師通過語義過濾冗餘視頻……很可能離不開音視頻大模型。
實際上,華為雲MetaStudio已經幫湖南台打造出5部虛實融合節目,登陸2023年跨年晚會,其真人與數字人、真實背景與虛擬背景的完美融合,可呈現出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
「馬欄山+華為雲」這種「文化+科技」的發展模式,已經對影音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不論是大火的國劇《理想照耀中國》《百鍊成鋼》,還是紀錄片《中國》《國道巡航》,以及電影《流浪地球2》、綜藝《火星情報局》等,都是「馬欄山出品」。
一頭連著潮流風尚、一頭連著現代科技的馬欄山,2022年實現營收633.5億。
對「耐得煩」的長沙人來說,2026年力爭馬欄山產值突破1200億,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視頻產業鏈基地和媒體融合新地標」,並非遙不可及。
沒有哪座城市,比長沙更懂影音產業的重要性。而聯手華為打造馬欄山,長沙不僅僅要讓城市更智慧、生活更美好,還希望產業變得更強大。
馬欄山,不過是這盤大棋的拼圖之一。
在距離長沙不到80公里的益陽市,這裡一個龍嶺產業開發區的電容產業就占據了全國鋁電解電容器3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當地政府的主導下,開發區攜手華為打造了華為(益陽)電容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以大數據AI驅動設備智能運維,推動園區電容產業從「製造」變「智造」,欲將益陽市打造成「世界電容器之都」。
「娛樂」只是這片土地的表征,敢為人先的湘江精神才是湖南的內核。
見微知著,當華為的「城市一朵雲」、音視頻技術、AI大模型在湖南悉數落地,必然會帶動更多數字產業和生態的聚集,助力湖南實業從根上「智變」。
還是2019年,匯聚華為「鯤鵬+昇騰」雙引擎的湘江鯤鵬,也在長沙同步啟航。
以此為契機,長沙持續引入拓維信息、國科微、景嘉微、麒麟軟體等企業,覆蓋了晶片、作業系統、整機、軟體、網絡安全等信創全產業鏈,成為國內「唯一」坐擁鯤鵬、PK兩大自主體系於一體的城市。
接著,長沙仍以華為雲構築的「智慧交通」為數字底座,引入百度、上汽、廣汽等70多家企業,建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霸得蠻」的長沙人,要打造中國「智能駕駛第一城」。
2023年10月,伴隨《數字長沙建設行動計劃(2023-2026年)》正式發布,人們從中不難讀出長沙的雄心壯志,即:高水平建成全國數位技術自主創新策源地、全國先進計算產業發展集聚地、全國數字智造產業轉型引領地、數據要素大循環中部樞紐。
如今,華為的「城市一朵雲」,不僅僅支撐著雲端的長沙,還在為全球800多個城市雲項目提供服務,與全國150多個城市共建「一城一雲」,連續六年保持中國政務雲基礎設施市場第一。
最新的「城市一朵雲3.0」,更直面「城市+AI」智能算力缺失、城市數據缺失、大模型缺失、價值場景缺失的「四重挑戰」,提出了算力、數據、模型、應用上的「四大創新」。
「城市一朵雲3.0」的智慧城市,不僅能感知、會思考,更有溫度、可進化;不僅要善治惠民,讓市民更幸福,更要創智興業,引領數智化產業的未來。
這不但是城市管理者思考的問題,也是「城市一朵雲3.0」正在努力的未來。
而反觀長沙這座城,既有刻入骨髓的娛樂精神,又有胸懷天下的產業能量,還充滿了敢為人先的壯志豪情。今天,TA不再滿足於僅在智慧城市上領跑,藉助「城市一朵雲3.0」,已然吹響了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號角。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