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肝保肝,飲食不可少,哪些不宜吃、適合吃什麼,逐一解答

2022-03-14     荊山浮屠話健康

原標題:春季養肝保肝,飲食不可少,哪些不宜吃、適合吃什麼,逐一解答

提起養肝保肝,很多人都有興趣,因為肝病的發病率較高,大家深怕一不小心,就陷入肝病的漩渦中。因此,不少商家也看到了商機,許多養肝保肝食品及偏方應運而生,比如養肝食品,保肝丸等等,宣傳廣告也很吸引人,「再忙、再累,只要吃個保肝丸就可以有效果」等等,這樣一年下來也要花銷不少。

但,實際上這類產品,既算不得藥品,也跟傳統的食品不相關,更多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保健品。如果沒有生病,不該用藥卻用藥,反而會造成肝臟負擔,養肝不成,反而傷身又花錢。與其經常吃這類的保健品,還不如從日常飲食中著手。

跟大多數疾病一樣,錯誤的飲食也會造成肝臟的負擔,甚至讓原有的肝病更加惡化;正確飲食則可以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讓肝臟可以保持健康。今天,就說說哪些食物對肝不好,哪些食物對肝健康有幫助。

對肝臟不好的食物

錯誤的飲食,是指不利於肝臟健康的食物,目前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含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動物實驗發現,動物攝入黃麴黴毒素與肝癌的發病率有關;而在人類,如果本身有慢性肝炎,再加上長期攝取被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則得肝癌的幾率將會更高。

有些花生或花生製品,及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發酵食品,以及玉米、穀物等,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遭受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有研究發現,過去對於這類問題沒有了解,常食用受到黃麴黴毒素污染的米糧,導致某些地方的民眾患肝癌的比率遠高於其他地區。

除黃麴黴毒素外,食用過多加工食品也不利肝臟健康。部分加工食品含有防腐劑,都會經過肝臟解毒,長期大量食用這些食品,容易加重肝臟的負擔。經常吃太多高油脂食物,攝取的熱量遠超過身體所需,容易肥胖,油脂也會囤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而且高油脂食物脂肪進入人體後易氧化,產生自由基傷害肝臟。

含糖糕點、飲料攝入太多的話,多餘的糖會轉變成脂肪儲存在肝臟,形成脂肪肝,且容易引起腸脹氣。辛辣食物也最好少吃,尤其是有嚴重肝炎的病人,會加重胃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及糜爛,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經常過量飲酒,也會造成脂肪肝,導致肝功能異常。

對肝臟有利的飲食

首先,飲食均衡才是養肝保肝的最佳原則。飲食均衡就是每日從各類新鮮食物中,獲取各種不同營養素的合理攝取比例,比如說,每日需要奶1-2杯(200ml左右)、蔬菜類三個拳頭大小、主食1-2碗、油脂類40-50ml左右、蛋豆魚肉類100克左右、水果類2個,這樣的比例,有助於促進身體的正常代謝,改善肝臟營養,調節免疫功能。

尤其蔬菜、水果更是天天必吃。國外已有研究發現,蔬果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像維生素C、E、B,胡蘿蔔素、茄紅素、硒、鋅、銅、鐵及多酚類(花青素、黃酮類)、大蒜精、芝麻素、輔酵素Q10等營養素,可以保護肝臟,減少損傷。

有些食物經過科學的研究,對肝臟健康有些效果,也可食用。但前提是需均衡飲食,不偏食或過量食用,也不誇大某些食材的效果,且需遵從原有的醫療建議。這些食物如:

山藥

山藥營養成分極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礦物質、酵素及粘質等。有些小老鼠動物實驗發現,山藥可以減少肝臟傷害,但尚未有足夠的科學醫學證實可治療肝病。大家可以把它當成主食來攝取,也可搭配其他菜色食用。

蛤蜊

吃蛤蜊保肝一直在民間流傳,以前沿海地區有人肝不好,家屬會常到市場買這類食物煮水,給病人服用,雖然有些動物實驗發現,蛤蜊含高量的蛋白質、牛磺酸、膽鹼、維生素B2、B6與B12等,對肝臟有所助益,但至於為何蛤蜊為何具有保肝功效,一直沒有明確的科學驗證。因此,蜆雖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但並非人人適用,有痛風、高尿酸血症、嚴重肝硬化或肝昏迷的患者最好限制食用。

芝麻

在《神農本草經》中曾記載,芝麻補肺氣、益肝腎、潤五臟、堅筋骨、明耳目、耐饑渴、烏髭發、利大小便、逐風濕氣、涼血解毒,而且能益壽延年抗衰老。直到現代,芝麻的功效在少數動物實驗發現,可減輕酒精造成肝臟損傷的程度,具有保肝功能。

芝麻受到注意,主要是某些研究發現它所含芝麻素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認為其能在體內發揮抗氧化作用,可能降低血中膽固醇、血壓,減少肝臟受到自由基的破壞等。

保肝,不僅要吃對食物而已,大家也應先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如果經醫師抽血檢查不需要用藥,則建議從良好生活習慣和正確保肝方式兩方面著手改善,在規律正常的作息下,避免工作過度勞累,拒絕如抽煙、喝酒、熬夜等傷肝行為,以維護肝臟健康。

各種肝病的飲食原則

在門診,營養師最常被病患問到的是:有慢性肝炎,飲食上到底要注意什麼?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

其實,不同的肝臟疾病,有不同的飲食準則,以下就是各種肝病提供患者應遵守的飲食原則:

1、脂肪肝飲食原則

脂肪肝已成為國人最普遍的肝病之一,據統計,在我國約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與肥胖、飲酒、高血脂或高血糖,有極密切關係,脂肪肝雖然不會馬上危及生命,但也有少數類型的脂肪肝可能並發肝硬化與肝癌,大家需要認真對待。

脂肪肝患者應儘量讓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內,並安排適度運動,飲食方面需注意:

以均衡為原則。

勿暴飲暴食。

減少油脂與高糖類食物的攝取。

減少酒精攝取。

2、慢性肝炎飲食原則

我國慢性肝炎發病率i相對較高,其中又以B肝為多,B肝病毒攜帶者可能演變為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或肝癌,因此肝炎患者的飲食原則如下:

少量多餐。

少吃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

攝取品質好的蛋白質(可促進受損細胞修復與再生,肉、魚、蛋、奶類是最佳來源;植物性蛋白質以黃豆最佳)。

降低脂肪的攝取。

以新鮮、天然的食材為主。

規律且均衡的攝食。

3、肝硬化飲食原則

肝硬化的可怕在於它的併發症,常見的併發症有食道靜脈曲張、肝昏迷(肝性腦病)、腹水及肝癌等,患者在飲食上需特別注意:

食道靜脈曲張:

正常攝取蛋白質及均衡營養,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要避免吃太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腹水及下肢水腫:

飲食要限制鹽分及水分的攝取。

肝硬化的患者易缺乏鋅與鐵,可多吃蛤蜊、牡蠣、牛肉、蛋黃、川七及紅莧菜。

如果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則要注意以下營養素的攝取:

維生素B6(可從小麥胚芽、豆類、香蕉、牛奶、綠色蔬菜等食物中取得)。

維生素B12(可從牛肉、豬肉、蛋類及牛奶等食物中取得)。

葉酸(可從小麥胚芽、菇類、綠色蔬菜等食物中取得)。

肝昏迷:

一旦肝昏迷便需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取,給予限量的植物性蛋白質或補充低蛋白營養補充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c1fcff98b0ba67c6b82272e3d67c8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