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高管集體煥新,長城汽車意欲何為?

2022-09-07     AI財經社

撰文/ 程辰

編輯/ 孫不二

長城汽車一直在變。

成立32年,長城汽車已經歷三次組織架構調整。眼下,長城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自我變革,以迎接行業巨變期的各種挑戰。

日前,長城汽車哈弗品牌新能源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新一屆管理團隊集體亮相。

這是一支更為穩健、專業的團隊,管理者大部分為身經百戰的「老長城」,管理崗位涉及供應鏈、質量、技術、營銷等全產業鏈維度。

全新的組織架構,意味著長城汽車的管理將更趨扁平化,集團內各單元的協同作戰能力將進一步提升。顯然,這些都將推動長城汽車加速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

長城汽車新一屆管理團隊亮相哈弗新能源戰略發布會

更趨向科技公司的長城汽車

正處於變革期的長城,又有新動作。

8月22日,哈弗品牌新能源戰略發布會上,長城汽車總裁穆峰攜新一屆管理團隊集體亮相,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這支核心高管隊伍中,穆峰作為領航者,擔任長城汽車總裁,負責組織制定股份公司中長期戰略規劃、經營方針、年度經營目標。

長城汽車CEO 穆峰

公開資料顯示,穆峰自2007年加入長城汽車,歷任公司研發負責人、商品戰略負責人、整車業務負責人。而啟用「技術出身」的穆峰負責集團整體管理工作,也釋放出長城汽車強研發、以技術為品牌賦能的戰略打法。

除了總裁之外,這次管理層隊伍里出現了一系列的「首席官」,這種「總裁+首席官」的管理模式和架構,在網際網路企業中較為普遍,但在汽車行業中,尚屬罕見,長城開創了行業的新風氣。這種管理模式,將職責落實到人,以用戶、項目、流程為導向。

在這一管理模式下,長城集團的管理將進一步簡化、高效,在轉型道路上步伐更為輕盈;另一方面也能使一線聲音直通核心管理團隊,讓「前線打過仗的人」能夠真正參與決策。

以首席增長官(CGO)為例,這是一個新型的管理崗位,以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為核心,將市場、產品、運營和客戶服務通過一體化戰略的方式來推動公司增長。

在全新組織架構下,由李瑞峰出任的首席增長官(CGO),全面統籌公司品牌業務,長城旗下哈弗、坦克、歐拉、魏牌等品牌均將向其直接彙報。

「首席增長官(CGO)的設置,將有利於長城汽車將旗下各個品牌、事業線與職能部門,整合成「一個長城」,從集團層面推進戰略落地,帶來更高的執行效率。」一位汽車分析師告訴《財經天下》周刊。

新管理團隊還覆蓋了技術、供應鏈、生產製造、人力資源、財務、質量等全產業鏈維度。他們分別為首席技術官(CTO)王遠力、首席供應鏈官(CSCO)趙國慶、首席製造官(CPO)孟樹傑、首席人力資源官(CHO)張蘇傑、財務長(CFO)李紅栓和首席質量官(CQO)齊元波。這意味著產業鏈各環節均將責任到人,職責更趨明晰。

事實上,轉型總是伴隨著高風險與極大的不確定性,成敗往往在一線之間。尤其是對於擁有百萬體量的長城汽車,變革牽一髮動全身。這需要管理者擁有極大的魄力和雷霆般的決斷。

但在長城汽車,這類「不破不立」的打法並不讓人意外,「變化」反倒成了一個不變的常態。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此前曾透露,長城汽車成立至今,已經歷組織架構的3次大調整。

2020年,長城汽車開始嘗試新一輪改革,即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向科技公司轉型。目前,長城已搭建起「強後台-大中台-小前台」的組織架構,即把此前龐大的組織架構劃小,形成「一車一品牌一公司」的形態。

在組織架構變革的同時,長城汽車也持續進行品類創新,推進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落地,以優化產品結構,保持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隨著汽車消費的成熟,用戶產品需求逐漸細化。相比車企常用的多品牌戰略,長城汽車品類創新的邏輯更為清晰,即在不斷細分的汽車市場布局紮根,解決用戶消費痛點。

這一產品布局邏輯,也決定了長城在多品牌、多產品的結構下,並不會出現內部打架的尷尬局面。

目前,長城汽車已有哈弗、長城皮卡、魏牌、坦克、歐拉五大品牌及全新獨立運營的沙龍汽車,在SUV、皮卡、越野車、新能源車等細分市場均打造出爆款產品。

上述布局,直接推動長城汽車在存量市場上保持了銷量高速增長。根據最新數據,7月份,長城汽車銷售新車10.19萬輛,同比增長11.32%。更值得關注的是,長城汽車的產品單價持續上升,新能源、智能化車型占比均穩步上升。

打造森林生態體系

管理團隊調整、組織架構革新,只是長城汽車深層次變革的一部分。

在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時代,新技術催生了新型且複雜的產業鏈形態,上游供應商話語權增強,汽車主機廠競爭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成為涉及全產業鏈的生態體系之爭。

長城汽車為此推出了森林式生態體系。這是一套以整車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關技術產業,實現各業務單元獨立發展的同時,也相互作用、相互競爭、共同成長的生態體系。

事實上,森林式生態體系正是長城汽車新一輪變革的核心部分,可以被視為長城汽車在行業轉型期保持競爭力,實現公司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的根基。

依託於森林式生態體系,近年來,長城汽車不斷加大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開發前沿技術,推動產品矩陣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

根據財報,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研發投入擴大至58.10億元,同比增長100.55%,占營業收入比重高達9.35%。

事實上,面對行業轉型,長城汽車先著一鞭,提前布局,在新興技術領域大手筆投入研發。

當競爭對手尚在燃油車領域「混戰」時,2012年,長城汽車已開始著手電芯預研,並在2016年成立電池事業部。這一業務單元在2018年孵化為獨立子公司蜂巢能源。

現實也驗證了這一戰略布局的正確性。

受上游鋰礦資源漲價、疫情影響等多重因素影響,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企業普遍受到動力電池供應緊缺的掣肘。向新能源產業鏈上游布局,成為汽車主機廠的共識。

而經過近5年發展,蜂巢能源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市場不斷擴大,在為長城汽車集團保供動力電池的基礎上,2022年上半年,其動力電池外供比例已經超過五成,有望成為集團又一盈利增長點。

智能化已被認為是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依託森林式生態體系,2019年底,長城汽車對公司智能駕駛前瞻部進行獨立化運作,成立毫末智行。這一業務布局,也走在了汽車主機廠試水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前列。

目前,毫末智行是現階段國內為數不多的、可實現規模量產的自動駕駛公司。從體量上看,毫末智行已成為該領域內的「獨角獸」企業。

事實上,基於森林生態體系,長城汽車已經培育出一片覆蓋新興科技產業、前沿技術、多品類產品的森林。

對於產業鏈,長城汽車的立場是堅持自主可控。以蜂巢能源、毫末智行等「明星公司」為代表,目前長城汽車陸續成立7家子公司,覆蓋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動力系統、座艙系統、整車底盤設計、未來能源產業鏈等核心領域。

在技術儲備維度,新能源領域,長城汽車確立了多條技術路線並舉的發展策略,混動、純電、氫能三軌並行,加速汽車電動化轉型。

其中,檸檬混動DHT作為長城汽車多元化混動技術路線之一,先後斬獲「中國心」2021年度十佳發動機獎和「龍蟠杯」2021年度世界十佳變速器獎。

目前搭載檸檬混動DHT的車型已在泰國、澳大利亞、中東等國家上市銷售,2022年還將在巴西、越南、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上市,成為長城汽車搶灘海外市場的重要抓手。

在純電動技術領域,長城汽車的業務布局已覆蓋上游鋰礦資源、中遊動力電池企業,構建起貫穿電動汽車上下游的技術體系。

在氫能技術領域,長城汽車則建立起「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供應鏈生態,其自主研發的「氫動力系統」,已符合車規級全場景解決方案。

而在智能化賽道,長城汽車自主研發的咖啡智駕,已是國內首款功能設計領先,場景覆蓋全面,可規模化量產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據長城汽車官方數據顯示,今年7月,集團智能化車型銷售占比已經達到88.32%。

當然,森林生態體系絕非封閉的生態體系。

基於森林生態體系,上述業務單元一方面確保了長城汽車在新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以及更強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又通過獨立化運作,主動參與外部競爭,創造效益,進而成為集團新的盈利增長點,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體系。

一切為了2025戰略目標

森林生態體系已初顯成效。今年上半年,長城汽車單價、汽車毛利率提升明顯。

根據財報,2022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營業收入621.34億元,同比增長0.33%。在更反映公司健康程度的凈利潤表現上,儘管經歷供應鏈風波、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報告期內,長城凈利潤仍實現58.5%大幅增長至55.92億元。

單車售價上升拉動汽車毛利率增長,成為長城汽車報告期內凈利潤大幅增長的主因。今年1-6月,長城汽車毛利率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13個百分點至18.38%。

而在整車銷售這一主營業務上,儘管上半年長城汽車整體產銷微降,但公司整車銷售收入555.6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明顯增速。這也印證了長城汽車銷售結構已經向中高端車型傾斜。

在海外市場,長城汽車則保持穩定增勢,今年7月海外銷量達到1.47萬輛,同比增長18.27%,創年內新高。

但一直被憂患意識驅動的長城汽車,並不會長期躺在功勞簿上。

2021年6月,魏建軍在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上表示,行業的「窗口期非常短」,中國汽車品牌要想跑贏,「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裡,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賽道上領跑。」

為此,長城汽車設定了更高的目標——2025戰略:2025年,實現全球年銷量400萬輛,其中80%為新能源汽車,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轉型。

公開數據顯示,長城汽車2021年全年銷量128.1萬輛,同比增長超15%,銷量增速已經跑贏市場大盤。儘管如此,要實現2025戰略目標,並不容易。

這意味著,長城汽車將要在4年時間裡實現銷量規模提升接近4倍。更大的挑戰還在於新能源車型占比的大幅提升,這背後是巨額資金投入以及產品布局的全面換新。僅從研發角度看,2021年至2025年五年間,長城汽車累計研發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

而這場持續多時的,從管理層換新、組織架構調整,到多品類產品布局,再到底層生態體系的深層次變革,正是長城汽車為2025戰略目標積蓄動能。

一切,都將交給時間來檢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bd8b21cb3a17ed52cb7819b5e0a83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