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入園焦慮症」該怎麼緩解?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2023-09-13     園長幼師通

原標題: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入園焦慮症」該怎麼緩解?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新學期,「入園焦慮」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雖然一些新生家長對此有所準備,但到開學這幾天,面臨著孩子入園焦慮帶來的「大型哭鬧」,父母可能比孩子還焦慮。很不放心孩子在幼兒園。父母的焦慮比起孩子的焦慮更加隱形,甚至有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孩子適應幼兒園嗎?Ta會哭暈過去嗎?Ta有好好吃飯嗎?Ta尿褲子了嗎?其他孩子會欺負Ta嗎?老師會不會照顧不過來,忽視了我的孩子?……

無數問題從家長心裡「冉冉升起」,越想越不安心,恨不得有監控攝像頭伸進教室。

幼兒老師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焦慮,還會面對家長的焦慮,亦是萬分不容易!

入園焦慮,從何而來?

有的孩子一入園就大哭大鬧,不肯上幼兒園;

有的孩子剛入園表現得非常興奮,但是隨著新鮮感的逐漸消失,他們開始想家,哭鬧起來;

有的孩子甚至會表現出生理上的種種不適,如頭痛、肚子痛、尿頻等現象,回家後症狀卻馬上消失。

這些都是典型的幼兒入園焦慮症狀。

孩子為什麼會「焦慮」?究其原因,是因為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他們眼裡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環境的變化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是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在他感到好奇和新鮮的同時,也會引起他的恐慌和不安。在家裡時,孩子對家中的環境是熟悉的,而在幼兒園無論是空間大小、桌椅擺放、洗漱如廁......都會讓他感到不適應。

一日生活時間表的變化

孩子在家中相對自由,起床、盥洗、吃飯都沒有嚴格的規定,而在幼兒園卻有著相對固定的一日生活時間表,在入園之初,孩子很難適應固定化的生活制度。

飲食、習慣的變化

在家裡,家長往往都會選擇孩子特別愛吃的食物,而幼兒園則會根據孩子們目前所處階段,制定科學合理的食譜,這對一些挑食、偏食、無法自己用餐的孩子來說,連「吃飯」都變得困難重重。

對獨立、自理能力要求的變化

孩子在家裡往往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幼兒園他們卻要開始鍛鍊自理能力,這對孩子們來說,是挑戰,更是壓力。

入園焦慮,如何緩解?

了解了入園焦慮背後的原因,那麼,家長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當感受到孩子對幼兒園的抗拒,看到孩子哭鬧不止時,家長又該如何安撫和引導呢?

1.讓孩子提前認識幼兒園

可以提前熟悉園所環境,增強孩子與教師的熟悉程度和親近感,而不是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去。

2.給孩子帶一個安慰玩具

在入園時,還可以給孩子帶一個心愛的玩具(不易損壞的、無危險的),將孩子對自己的依賴轉移到隨身攜帶的物品上,這對緩解入園焦慮也很有效。

3.通過角色扮演遊戲緩解焦慮

日常生活中,大家或許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場景:孩子生病去醫院打針回來,有時會做些簡單的扮演,比如抱著小熊給它打針,安慰它「不痛不痛,很快就好了!」在醫生和病人兩種角色間,孩子總是希望扮演更有力量的角色(醫生),在遊戲中復現了打針的場景,並通過安撫小熊(病人)這種方式,與自己內心對話,從而安撫了自身的焦慮情緒,內化了成人的期望表現。

依據同樣的原理,鼓勵孩子扮演家長,讓家長或玩偶扮演孩子,也有助於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內化扮演的角色,安撫分離時的焦慮情緒。

4.家園共育,同步配合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要由家庭生活轉而去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家長應主動配合幼兒園,改變家庭生活的隨意性,制定與幼兒園相仿的作息時間制度,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教孩子一些人際交往技能等,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使幼兒更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5.家長自身必須調整好心態

有些家長認為,自己事先已經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帶孩子熟悉幼兒園環境,讀關於幼兒園的繪本,保持與幼兒園一致的飲食及作息習慣等等,可孩子為什麼還會哭?是不是我這個家長做得太失敗了?

當然不是!希望有這種挫敗感的家長停止自我攻擊,因為焦慮而引發的哭鬧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並不是父母的失敗。家長只需接納孩子的情緒即可,這也是給他們一個自然成長的機會。

建議家長可以多和其他家長交流,很容易找到「哦~原來大家都這樣」的認同感,從而緩解自己的壓力,也可以和「過來人」交流,吸取別人的應對經驗。接納孩子的焦慮,不必過分自責,放輕鬆,會有比你想像中更好的結果。

家長對入園焦慮度了解多少?

家長可以做下面的焦慮度測試,從而了解自己的焦慮情況。

測試如下:請家長朋友們根據自己的情況,如實地對以下的命題做出判斷。如果回答「是」,該題則計為1分;如果回答「否」,該題則則計為0分。

家長自測

送孩子入園後總是不能儘快離開幼兒園,總想偷偷地觀察孩子和老師在做什麼。

感覺上班的時候,時間比原來過得慢。

擔心電話鈴聲響,有電話總以為是幼兒園打來的。

聽別人說孩子的事立刻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

擔心老師可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

孩子回家後,總是想辦法讓他吃很多食物。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願望。

覺得孩子受委屈了。

感覺自己的情緒不穩定,容易和別人吵架。

睡眠質量下降。

測試完後,請家長朋友們計算自己所得的總分。若是得8~10分者,其焦慮度為「高分離度焦慮」;若是得4~7分者,其焦慮度為「中分離度焦慮」;若是得0~3分者,其焦慮度為「低分離度焦慮」。

給家長的建議

給「高分離度焦慮」家長的建議:

您一定要進行調整,否則焦慮的情緒將嚴重影響到您和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十分不利。您可以坦誠地和老師進行交流,將自己的顧慮告訴老師,與老師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同時您也可以和中大班孩子的家長多多交流,聽聽其他家長是怎樣度過這段焦慮期的。

給「中分離度焦慮」家長的建議

您當前的狀態應該重視並做出適度調整。與老師保持暢通的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同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用您積極的一面去影響孩子,相信您和孩子都會很快地度過焦慮期。

給「低分離度焦慮」家長的建議

您是一位非常理智並且善於控制自己情緒的家長。正由於您的理智,您的孩子與老師之間會很快建立起初步的信任與依賴。相信您的孩子會很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

家長自我調控焦慮情緒的方法

當家長因孩子入園而焦慮時,可採取如下四種方法來調整自己的焦慮情緒:

觀念確認:

要確信,所有的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這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相信孩子一定有這個能力。

尋求支持與理解:

當家長因孩子入園而焦慮到不能自拔時,可以給自己的家人、朋友打電話,特別是給有過送孩子入園經歷的家人、朋友打電話,聽聽他們當時的親身感受和解決辦法。另外,家長可將自己的顧慮和困惑與老師進行交流,聽聽老師們的說法,或許老師們的答案會讓家長發現自己的一切顧慮都是多餘的。

讓孩子的影像時常出現在你身邊:

家長可在錢包、電腦桌面、辦公桌上都放上孩子的照片,時刻看著孩子的影像,以滿足自己的想念之需。

和孩子多談幼兒園的「好」:

每次接送時,都要多和孩子說:「幼兒園裡的好多小朋友等著你和他們一起玩呢!」「老師可想見到你啦!」「老師最喜歡你啦!」「我真喜歡你們的老師,她笑起來真好看,講話的聲音真好聽。」

另外,還要多問一些具有積極導向的問題:「今天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今天你和小朋友玩了什麼好玩的遊戲?」「今天你又學習了什麼新本領?」「你的好朋友是誰?」「今天老師教會寶寶什麼遊戲了?」

這樣積極的交流,不僅有利於孩子更多地看到幼兒園的積極方面,也有利於家長對幼兒園形成積極的認識,進而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

結語

想想我們大人初次到某個陌生的地方,是不是也會產生一些不適應?孩子也一樣,也許剛入園他會有諸多不適,會感到孤獨、無助、焦慮甚至崩潰,而我們作為家長也會擔心、不舍、煎熬,但這就是成長,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的成長。成長總伴隨著「陣痛」,家長能做的就是調整好自己心態,與幼兒園密切配合,給孩子以愛的鼓勵,相信一個充分感受過愛的孩子,是有力量和能量戰勝困難的。

不管您是什麼焦慮程度的家長,當您經過深思熟慮把孩子送到您確定的幼兒園,就請您信任老師。面對一群這麼幼小的孩子,她已經竭盡全力用自己的愛、耐心和專業能力來陪伴,並帶著期待開啟未來3年相依相伴的寶貴生活序幕!

信任,是一切良好關係建構的開始。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b90b4f7f5e8fae7915738064708ce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