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某知名奶粉品牌爆出了重大安全事故——大概1年時間內,該品牌奶粉致4名嬰兒死亡,目前認為其中2名嬰兒的死亡跟阪崎克羅諾桿菌污染有關。
近一兩個月,國外又有2個奶粉品牌檢測出了克羅諾桿菌!
圖1源自食品夥伴網;圖2源自奶粉解析
嬰兒配方奶粉,是每個非母乳的寶寶必需的口糧。本該保障生命延續的奶粉,卻成了斷送生命的殺手!
別說寶媽們擔心了,科大大看著這些新聞,一顆心都懸起來了。
今天就來說一說,本該安全的嬰兒配方奶粉,為啥會攜帶阪崎克羅諾桿菌,我們家長該怎麼預防?
奶粉污染是嬰兒感染阪崎克羅諾桿菌的主要渠道。
奶粉污染可能發生在奶粉生產過程,也可能發生在沖奶時。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1.奶粉產程污染
生產過程中的污染,主要有2個方面:
原材料污染
奶粉使用的原料沒有殺毒透徹,攜帶了阪崎克羅諾桿菌。
製造環境污染
生產車間地表、工人服裝、包裝車間環境等存有阪崎克羅諾桿菌,而這些污染源接觸到了奶粉。
這兩種渠道的污染,咱們當家長的,想防也防不來。
我們能做的,是相信國家的管控,以及做好沖奶環節的消菌殺毒。
2.沖泡環節污染
奶粉存儲不當、奶瓶消毒不徹底、沖奶時手沒有洗乾淨等等,都有可能在沖奶環節導致克羅諾桿菌污染。
建議孩子不到 2 個月,或早產或免疫力較低的家長,做好以下6點: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第6點提到的70°水沖奶,大家可能會疑惑,不是一直說高溫會破壞奶粉營養嗎?
大多數品牌的奶粉罐身沖調說明建議 40~60 ℃的溫開水。
不過早在2007年時,世界衛生組織曾建議,1歲以下的孩子沖調奶粉,水溫不要低於70°。
因為奶粉並非無菌食品,而高溫可以殺死包括沙門氏菌、阪崎克羅諾桿菌等在內的多數細菌。
這對於2個月以內,或早產或免疫力較低的寶寶保護性更好。
大家擔心的高溫會破壞營養,其實並不嚴重。
科學研究發現高溫破壞最多的是維生素C,但一般奶粉的VC含量都不低;其他營養成分的破壞程度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大家也不必恐慌。
檢測出阪崎克羅諾桿菌的奶粉品牌,早已召回涉事的系列奶粉,海關也已提醒不要售賣或購買。
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0~6個月內的嬰兒食品中不得檢出克羅諾桿菌,理論上來說配方奶粉都是安全的。
進口的嬰兒配方奶粉,海關會有重重把關,達不到嬰兒食品安全的配方奶粉,理論上是到不了大家手裡的。
所以,沖奶的溫度到底是45°還是70°,大家自行權衡取捨。
話再說回來,萬一真的被感染上了,怎麼識別呢?
阪崎克羅諾桿菌是寄生於人和動物腸道內一種革蘭陰性無芽孢桿菌,屬於條件致病菌。
是的,不要懷疑你的眼睛,你沒看錯,成人體內可能會攜帶克羅諾桿菌。
對多數人來說,阪崎克羅諾桿菌不具有致病、致命性。
它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能在奶粉、豆腐、玉米、腌肉、蔬菜等食物上生存和繁衍。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但阪崎克羅諾桿菌對特定人群殺傷力極強 。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一旦中招,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高達 40%-80%: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嬰兒感染了阪崎克羅諾桿菌,主要有以下症狀:
圖片來源:科學育兒編輯部
這些症狀不算典型,可能不能一眼識別,大家在有所懷疑的時候,建議儘快帶娃上醫院診治。
以上,便是今天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