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恭王府博物館召開新聞通氣會,圖為新聞通氣會現場。中國網記者 李高思 攝
中國網2月22日訊 2月21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恭王府博物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202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籌備有關情況。
據介紹,202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在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批准下,文化和旅遊部作為指導單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作為主辦單位,擬於今年3月21日至24日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受邀作為主賓省,中國數字文化集團具體承辦。
記者了解到,202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以「打造非遺年度名片 綻放非遺絢麗色彩」為主題,由權威發布、創新展覽和巔峰論壇等內容組成,呈現四大特點:
打造非遺集市,創新非遺展覽方式。趕集作為中國傳統民俗和生活場景,充滿了煙火氣。年會將非遺展陳與非遺集市合為一體,用展陳的方式呈現非遺項目,用集市的場景增強群眾體驗,打造一個既有文化首位度又有生活煙火氣、既好看又好玩的非遺創新展覽。展覽以聯合主辦省河南以及主賓省四川省、山東省的非遺項目為主,全國其它地方非遺項目為輔,規劃設立河洛街、天府街、齊魯街三條特色非遺街市。
打造沉浸空間,創新非遺體驗場所。圍繞消費年輕化、體驗場景化、傳播多元化,打造非遺與旅遊融合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以非遺的場景化體驗讓旅遊更快樂。年會將設立說唱文化主題空間、茶館體驗空間、書院體驗空間等三個沉浸式體驗空間,用說唱聲音講好文化故事,以茶館體驗講述巴蜀文化,以書院載體呈現齊魯文化。
打造權威發布,創新年度工作展示。年會將設立權威發布環節,打造我國非遺工作的年度發布廳,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一年一度非遺工作。如系統梳理全年工作發布2021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大事記,聚焦非遺前沿研究發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2021)》藍皮書,整合社會資源發布金融支持非遺「百千萬」計劃以及「全國青年非遺傳承人扶持計劃」;探索文化互鑒互融新途徑開展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優選項目徵集;梳理學校開展非遺教學發布2021年非遺進校園實踐案例徵集活動成果。
打造巔峰論壇, 推進非遺研究前沿領域。以「守正創新,弘揚非遺時代價值」為題開設論壇,邀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行業組織、專家學者、企業家等相關領域專業、權威、有影響力的重要嘉賓,圍繞非遺以人民為中心、非遺增進中華文化認同、非遺促進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討論非遺保護、傳承、傳播的重大問題。
主辦單位透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是我國非遺一年一度的工作展示盛典、創新傳承盛會。與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一會一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相比,年會不固定舉辦城市,每年採取申報方式,努力辦成賦能我國非遺保護的大手筆大製作,撬動地方比學趕超的大擂台大平台,推動舉辦地找准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方式、非遺資源的創新轉化方式、旅遊發展的文化融合方式;助力各地更好展示傳統文化的歷史厚重感,文化創意表達的時代活力感;努力實現開好一次年會,形成一套創新經驗,留下一個非遺場景,打造一個旅遊熱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a92c44a46f9679d8b7d0f53e21680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