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圍觀:三天後交文獻綜述,沒頭緒寫不出,咋辦?

2020-06-24     曼漢學院

原標題:萬人圍觀:三天後交文獻綜述,沒頭緒寫不出,咋辦?

Literature Review在很多學術小白覺得都是牛人才做的事,其實很簡單的,不要想那麼複雜;但也有少數同學覺得寫文獻綜述特別簡單,認為只要把別人的觀點複製粘貼就可以了。

小曼在這建議你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這是不對的。

0、先去找一個文獻管理軟體,開兩個文件夾:

1.重點文獻,

2.次要文獻。

1、注意文獻的參考值

出版物的影響因子和文章的引用次數可以反映該文章的參考價值,並且請注意引用本文的其他文章如何評價本文,質量不行的看都不用看,直接放棄。

2、首先確定好自己要研究的方向,也就是主題了,然後根據選擇的方向挑選出幾個關鍵詞,或者是找一些要研究的方向的知名大牛。

除此之外,在檢索的時候,一些高引用次數的文章要重點留意,一般這種文獻都是比較經典的,要麼思路好、要麼材料好,反正多閱讀這樣的文章會很有收益的。

2.2.谷歌學術關鍵字檢索:(最好3年以內的最新文獻)

切記關鍵詞一定要和領域有關,並且中英文對應要準確,因為關鍵詞出現一點點差錯,檢索到的結果會有很大的區別的,可以邊搜索邊嘗試去尋找最合適關鍵詞。

2.3.檢索作者名字:

尋找要研究領域的大牛,直接檢索他的所有文章,看標題先把一些相關度較高的論文收藏。

3、論文篩選

瀏覽檢索到的文獻,目下十行地掃視文獻,主要看Abstract,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這三個部分,也就是開頭和結尾部分。然後把掃視的文獻進行分類,把覺得有用、相關度很高的文獻扔到{重點文獻}中,把覺得還行、可適當參考的文獻扔到{次要文獻}中。

兩個文件夾中各存放15篇論文之後,就要從{重點文獻}開始精度了。

4、精讀或者跳讀文獻

4.1首先看Abstract, 通常Abstract包含本文最全面的元素,這是整篇文章的概述。其中重要的關鍵詞也有必要勾畫起來。就能把論文大概意思搞懂了。(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繼續對文章精確分類)

4.2跳讀。先讀Introduction,重點做標記。然後閱讀小標題,在小標題的引導下,尋找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我覺得一般重要的信息都在Discussion和Conclusion部分,可以去重點看一下。其次就是References,這個我把它放在了第四步。

4.3精讀。經過以上的粗讀,肯定會有個別論文,讀完發現對我將要研究的內容非常有幫助,這個時候你就需要認認真真再反覆精讀來讀這幾篇文獻了。在讀文獻的時候最好先不要查字典,把思路搞亂,把看不懂的詞句標記下來,等讀完後統一查詢。

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同時開始思考你自己文章的論證方法。

4.4追蹤References。很多論文中的概念也都是引用來的,所以想要真的搞懂這個概念背後的邏輯,就要去看這些概念的原始文獻,去研究研究理論是如何發展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你還能發現更多的好文獻,不斷地擴充自己的{重要文獻}庫存。

4.5確定句子結構,並把握主題。英文閱讀是有竅門的,西方人的文獻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注重邏輯和推理,而中文文獻都喜歡給出一個觀點羅列事實,所以在閱讀英文的時候,在每一段都找出它的主題,把無用的信息都篩選掉。

4.6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就可以打開word,邊讀邊記錄下來要寫進綜述的內容,之後用自己的話重新描述,記得標註citatio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QXL5HIBnkjnB-0zRI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