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收復東沙島的晚清名將,為何多次遭革命黨刺殺?

2021-04-09     勇哥讀史

原標題:為中國收復東沙島的晚清名將,為何多次遭革命黨刺殺?

在遼闊的南沙群島西部,西衛灘與南薇灘之間有一個南北長9.6公里、東西寬3.7公里的島嶼,名叫李准灘。它是為了紀念晚清廣東水師提督李准而命名的。

李准,字直繩,四川省鄰水縣人,生於1871年。李準的父親叫李徵庸,曾經做過廣東南海縣的縣令。李准17歲時,追隨父親來到廣東生活,並在這裡參加科舉考試。李準的科舉之路走得非常不順,兩次應考都名落孫山。1902年,岑春煊任職廣東巡撫時,對李准非常欣賞,將他提拔為廣東巡防營統領兼巡各江水師。

從此,李准投筆從戎,開始了十幾年的軍旅生涯。

晚清時期,廣東沿海出現了許多盜匪,禍害沿海民眾。李准多次率領水師進行剿滅,活捉了匪首李北海、林瓜四等人,恢復了沿海地區的安寧。李准因為立功累累,於1905年被提升為廣東水師提督,官級為從一品。

廣東水師是清朝四大水師之一,成軍於康熙3年,擁有600多艘大小船舶,負責維護南海區域的領土完整。

1907年,李准率領廣東水師一支艦隊,前往巡視西沙群島。當他來到位於中國南海西沙群島東部的林島時,在島上登陸,鳴炮,並升起一面清朝黃龍旗。不僅如此,李准還下令刻石立碑,上面書寫「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閱至此」12個大字。

1946年,國民政府永興號軍艦接收西沙群島後,將林島改名為「永興島」。

李准繼續在南海巡視。他們的艦隊來到東沙群島,發現有一個面積約1.8平方公里的東沙島上,居然住著不少日本人。原來,1901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在海上航行時,遇上了颱風,意外發現被中國先民俗稱為「月牙島」的東沙島。西澤吉次發現島上有許多鳥糞,便帶著100多名台灣勞工前來開採鳥糞,捕撈海產,還擅自宣布主權,升起太陽旗,並將島名改為西澤島。

李准結束巡視後,對兩廣總督張人駿彙報了此事,並通過外交部門向日本領事提出了抗議,日本人被迫退出了東沙島。東沙島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仍然命名為東沙島。

1909年,李准再次率領廣東水師艦隊,第二次巡視南海。與第一次巡視相比,這次巡視準備更加充分,艦隊里配備了化驗師、工程師、測繪員、醫生、工人,以及充足的淡水和米麵食品,因此航程更遠,最遠達到了曾母暗沙附近。

這次巡視,李准主要目的是宣示中國對南海的主權。期間,他給西沙群島15個島進行命名,並登上其中的伏波島(以艦隊里的伏波號炮艦命名),在一塊石頭上刻下「大清光緒三十三年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巡視至此」字樣。

李准兩次巡視南海,宣示主權,為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提供了翔實的證據,影響極為深遠。

不過,李准作為廣東水師提督,既有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光彩一面,也有屢次彈壓革命軍的「黑歷史」。

清朝末年,革命黨人活躍於兩廣地區,經常發起武裝起義。李准多次率領清軍,對武裝起義進行彈壓,讓革命黨人傷亡慘重。革命黨人對李准恨之入骨,將他列入刺殺的主要目標,三番五次展開刺殺。李准運氣不錯,竟然躲過了大部分刺殺,但是也有兩次沒有逃脫,受到重傷。

革命黨人前赴後繼的刺殺,讓李准感到害怕了。1911年李准最後一次遭到刺殺後,心驚膽戰地聯繫上革命黨人,表示自己以後再也不與革命黨人作對。

李准說到做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在全國引發連鎖反應,各地督撫紛紛宣告獨立。李准宣布反正,支持革命黨人。當時,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還在惠州負隅頑抗,與革命軍相持不下。李准派人前往惠州,說服秦炳直放棄抵抗。最終,廣東全省兵不血刃地完成了獨立,避免了流血事件發生。

對於李准作出的貢獻,革命黨人沒有一筆抹殺,實事求是地予以記載。《辛亥李直繩君反正廣州記》記載:「粵東省城九月反正,以李直繩(李准)君之功為最。粵中同志多知之。」

1912年民國成立後,李准一度赴京任職。1916年,李准辭職下野,到天津過起了退休生活。李準是一名武將,在退休時拿起筆墨紙硯練起了書法,竟然無師自通,練成了一個書法家,還曾經為天津《大公報》書寫刊頭「大公報」三個字,令人嘖嘖稱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Pn_tHgB9wjdwRpvnb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