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大綜保區如何差異化發展?新規劃來了!

2019-08-27     貴州發布

2017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設立遵義綜合保稅區。這是繼2013年貴陽綜合保稅區、2015年貴安綜合保稅區後,國務院在貴州批覆設立的第三個「綜保區」。

貴州三大綜保區如何

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

我們一起來看看——

近日,貴州省商務廳網發布消息,貴州省商務廳、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貴州省財政廳、貴州省人力和社會保障廳、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州省交通運輸廳、貴陽海關、貴州省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十部門下發關於印發《貴州省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對貴州三大綜保區如何走好差異化發展之路進行統籌規劃,並明確建設發展目標。

資料圖:貴安綜合保稅區

統籌產業發展規劃

根據貴陽、貴安、遵義綜合保稅區的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功能優勢,對全省綜合保稅區主導產業、功能劃分和業務側重予以定位,引導綜合保稅區高質量差異化發展,為政策扶持、招商引資、考核評估等提供依據。

貴陽綜合保稅區——重點圍繞移動新能源、跨境電商、大數據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現代物流、文創等產業,著力打造銷售服務中心、加工製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黔貨海外推廣中心,加快跨境金融服務布局。建設成為國際化中高端消費品製造核心區、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對外開放的「橋頭堡」、經濟加速發展的「新引擎」。

貴安綜合保稅區——重點圍繞大數據、集成電路、光電顯示、智能終端、服務貿易等產業,著力打造檢測維修中心、加工製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發揮開放引領和改革示範作用。建設成為在國家層面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遵義綜合保稅區——重點圍繞軍民融合、航空航天、特色輕工、電子信息、珠寶鑽石、醫藥康養、農副糧油產品等產業,進一步開展跨境金融資產交易、跨境股權投資等金融服務,著力打造保稅加工製造中心、保稅研發轉化中心、保稅檢測維修中心、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成為黔川渝結合部開放型經濟發展主平台主陣地。

資料圖:遵義綜合保稅區

明確建設發展目標

貴陽綜合保稅區——到2020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3.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5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8億元;到2022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7.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78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5.8億元;力爭在2025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9.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05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7.7億元。

貴安綜合保稅區——到2020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1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億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10億元;到2022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3億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30億元;力爭在2025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3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5億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0億元。

遵義綜合保稅區——到2020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0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6000萬元;到2022年,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2.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30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1.5億元;力爭在2025年外貿進出口額達到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00萬美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億元。

著力提升開放水平

統籌兩個市場——支持貴陽綜合保稅區推進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支持貴安、遵義綜合保稅區爭取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支持綜合保稅區爭取選擇性徵收關稅政策、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政策。支持綜合保稅區內加工製造企業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推進綜合保稅區內生產製造的手機、汽車零部件等重點產品從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剔除,便利企業內銷;簡化海關業務核准手續,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自主備案、合理自定核銷周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

推動創新創業——除禁止進境的外,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口且在區內用於研發的貨物、物品,免於提交許可證件,進口的消耗性材料根據實際研發耗用核銷。支持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研發機構在綜合保稅區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在綜合保稅區發展。綜合保稅區內新設的研發設計、加工製造企業,經評定符合有關標準的,直接賦予最高信用等級。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進口的醫療器械用於研發、展示的,可不辦理相關註冊或備案手續。

推進貿易便利化——對境內入區的不涉出口關稅、不涉貿易管制證件、不要求退稅且不納入海關統計的貨物、物品,實施便捷進出區管理模式。充分運用智能監管手段,創新監管模式,簡化業務流程,實現綜合保稅區之間、綜合保稅區與保稅監管場所之間保稅貨物點對點直接流轉,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監管效能,推進綜合保稅區與保稅監管場所之間貨物流轉便利化。支持綜合保稅區申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開展進口汽車保稅存儲、展示等業務。優化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從境外入區監管模式,簡化文化藝術品備案程序,實施文物進出境登記審核,促進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在綜合保稅區存儲、展示等。

延伸產業鏈條——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和全球維修業務;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從境外進口已獲批的人用疫苗或體外診斷試劑,允許在具備必要監管查驗條件的綜合保稅區內查驗。支持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綜合保稅區開展進出口檢驗認證服務。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工程機械、數控工具機等再製造業務。從境外進入綜合保稅區的食品,如需檢測的,在抽樣後即放行,對境外進入綜合保稅區動植物產品的檢驗項目,實行「先入區、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進行後續處置。

培育新動能新優勢——支持貴陽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並逐步實現全省綜合保稅區全面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進口專業設備開展軟體測試、文化創意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促進跨境服務貿易。支持綜合保稅區在經政策評估後,率先全面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中與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相關的改革試點經驗。

資料圖:貴陽綜合保稅區

大力推進高質量差異化發展

扶持配套產業——鼓勵綜合保稅區所在地政府優先引進、培育、發展綜合保稅區主導產業的配套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經認定的符合綜合保稅區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的項目以及配套產業項目,對其實際發生的設備安裝費、廠房租賃費給予支持,屬於產業轉移的項目,對實際發生的企業搬遷費給予支持;圍網區外配套產業項目,投資總額內進口的自用設備在政策規定範圍內免徵關稅。

降低物流費用——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享受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貨櫃班列、班車和相關集貨支持政策;對往來綜合保稅區貨運車輛,綜合保稅區、保稅監管場所、空運口岸、陸運口岸之間點對點保稅監管貨物的貨運車輛,在省內高速公路通行時參照《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財政廳關於印發降低企業物流成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給予車輛通行費優惠。

加大財稅支持——統籌現有專項資金,採取項目貼息、以獎代補、參股等形式用於支持引導培育各綜合保稅區主導產業、外向型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對設在綜合保稅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可按規定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拓展融資渠道——積極探索離岸金融、跨境支付、信託、債券等金融創新。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等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中小企業私募債、信託計劃等債務融資產品,鼓勵支持符合法定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支持綜合保稅區開展外商投資股權投資試點,完善試點管理辦法,簡化試點申報流程,進一步拓寬外資投資全省的資金渠道。

創新外匯管理——支持探索建立與內陸綜合保稅區發展相適應的外匯管理新體制,實現跨境貿易投資、融資便利化。簡化貨物貿易外匯業務辦理程序和手續,促進加工貿易發展和轉型升級。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設離岸結算帳戶,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為企業跨境資金運用提供便利。

保障項目用地——對綜合保稅區內引進項目以及周邊配套產業所需建設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應保盡保。鼓勵工業項目用地實行彈性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靈活的供應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區內工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土地用途不改變的前提下增加容積率,經核准不增收土地價款。支持綜合保稅區圍網區周邊土地開發利用,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布局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用地建設。

協同招商引資——支持綜合保稅區用好重大投資促進活動平台,創新保稅產業鏈招商組展模式,在外向型企業招商資源上向綜合保稅區傾斜,推動綜合保稅區招商活動精準化、項目化、實物化,根據各綜合保稅區產業發展規劃調整產業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有效性、合理性。

創新隊伍建設——賦予綜合保稅區更大的幹部管理權限,授權綜合保稅區黨工委按規定任免、使用和管理內設機構以及下屬單位負責人。建立靈活的績效獎勵制度,充分調動綜合保稅區廣大幹部的工作積極性。支持綜合保稅區在外貿人才以及主導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上,採用更加優惠的政策措施。

來源:多彩貴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OGK1WwBJleJMoPM1H5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