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的鐘南山院士,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動情落淚。
有人說:他不過是普通人。
是啊,他太「普通」了!
就像我們身邊的某一個朋友,愛吃炸雞,愛追劇,不滿足現狀卻依然熱愛生活。
可所謂英雄,不就是一個又一個凡人,在危難來臨時挺身而出。
不為名,不為利,只為自己的一份責任和一顆良心,有一分熱,發一份光,把點點螢火匯聚成照亮人間的星河。
他走了。但英雄,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他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
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堅信,社會有光,人間值得!
鄭能量,一個26歲的湖南小伙。
大年初一早上,和家人吃了一頓餃子,把女友送上高鐵後,鄭能量開著那輛「湘A」牌照的車奔向武漢。
他臨行前在朋友圈立下「生死狀」:
「知道此行兇險,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懼之志。如果我命數至此死在了疫區,就把我的骨灰無菌處理後灑在長江里,讓它漂回湖南。」
免費接送醫護,運送醫用物資,甚至把死亡患者送去殯儀館......整整十九天,他一刻也不敢多歇。
因為要近距離接觸醫患,他每天都冒著極大的風險,也曾目睹同為志願者司機在感染病毒後去世,但他說:
「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國難當前,能盡一己之力,死又何懼。
所謂擔當,不過是在危難中選擇堅強。
駱名良,一位普通建築工人。
在火神山沒日沒夜乾了六天後,他拿到了7500元工資。
可這筆錢還沒在手裡攥熱乎,他就趕去了駐地附近超市,花了7558元買了145提牛奶。
140提捐獻給了附近的同濟醫院,還不忘硬塞給在醫院門口堅守的執勤人員5提。
為了建設火神山,本可以和家人團圓的日子,他在路邊吃著年夜飯。
在工地,他從早上7點加班到晚上11點,連廁所都是帶跑,只為和時間賽跑,多挽救一個生命。
這筆工資拿得理所應當,他卻選擇用它把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他說:「我是個手藝人,做這點微不足道的事相比他們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真的不算什麼。」
疫情面前,誰都會害怕。
但國難當前,顧大家,才有小家!
感謝你!為生命爭分奪秒,不吝付出!
她叫朱海秀,1997年生,護士。
接受採訪時,她正準備下午補液的用品。抬起頭的瞬間,能明顯看到她那因為勞累多日,兩個明顯的黑眼圈。
她是瞞著家人報名的,但前幾天,他們還是知道了。打電話時,爸爸哭了。
那是22年來爸爸第一次在她面前落淚。
當記者讓她對著鏡頭給家人報個平安時,她擺了擺手,說了句對不起:
「我不想哭,我的眼淚在眼睛裡打轉,我哭的話護目鏡就花了,幹不了事了。
爸爸媽媽,被你們保護了22年的孩子長大了,可以保護世界了!
別擔心,等我!等我平安回家!
「你們辛苦了,這點錢給你們買口罩,我買不到,送點錢給你們去買。」
廣東佛山,一位老人來到派出所,放下4000元後轉身就跑。
民警急忙追上想要歸還,老奶奶卻堅持不收。
等悄悄跟在老人身後回家,民警才發現,她是一位獨居老人。
可民警在外敲門,老人卻堅持不開:
「這就是一點點心意,給公安。希望科研人員能早點研製出藥物,控制住疫情,全國安安穩穩。
這麼好的國家,要繼續好下去!」【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半小時勸說後,老人已將善款收回。)
老人家,我們懂你!但心意到,就可以了!
也許每個人所能貢獻的力量並不多,每個人的付出的方式不同。
只要那盞善意的明燈在,以一燈傳諸燈,終將萬燈皆明。
這一幕,拍攝於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
一名新型肺炎輕症患者,默默在雨里收集垃圾,只為減輕一線醫護人員的壓力,減少保潔人員的感染風險。
護士發現了他,連連對他表示感謝,想知道他是哪床的病人。
他卻擺了擺手,沒有停下手裡的動作。
我們要對抗的,從不是人,而是病毒。
自助,互助,很多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正月初三下午,一位中年男子頂著寒風,踩著三輪農用車到達了醫療隊住宿的武漢某酒店。
「我是來送菜的,看到消息說醫療隊在這邊,希望我能盡一點心意。」
車主秦師傅,一個左手有工傷殘疾的普通菜農。
原本在這個特殊時期,把蔬菜送到任何地方去,他都能賣一個好價錢。
但當他聽說各地的醫療隊都來支援武漢,他立馬籌措了24箱蔬菜,騎著三輪車一路走一路問,終於把菜送到了四十公里外的酒店。
「不好意思,我只有這麼多。我們挑的最新鮮的。」
工作人員要買下這些蔬菜,秦師傅卻堅持不要錢。
他說:「人的生命很寶貴,醫生也是。」
回家的路要三個小時,儘管秦師傅晚上八點到家時都快凍僵了,但他依然在打聽其他醫療隊的住所,堅持繼續送菜。
無畏寒風,跨越四十公里,只希望沖在一線的你們勞碌一天後,吃得好一點,心裡暖一點。
沒有華麗的語言,有的,只是一顆炙熱滾燙的真心。
86歲老人張景道,是大慶一名退休醫生。
當看到疫情肆虐,從醫四十餘年的他,坐不住了。
老人說,他是1951年為抗美援朝對抗細菌戰培養出的學生,從事傳染病工作43年,一生都在和傳染病打交道。
他寫下一封請戰書,送到衛生健康委向領導請求戰疫。
「我能做點力所能及的。我雖然歲數大了,但是我可以。」
一日為醫,終生不棄!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胡大鵬,杭州急救中心的駕駛員。
大年初一,他從山東老家開13小時的車趕回杭州,負責接送疑似和確診病人,24小時待命。
為了不耽誤患者,他剃了寸頭,穿上尿不濕,和病毒搶時間。
每次接完病人,車輛消洗完畢,他都必須洗澡。而這一天洗澡的次數,就已經抵得上普通人一個月的量。
「皮膚基本上就像魚紋一樣,全是裂開的,臉碰水就痛。」
與病毒打交道,風險可想而知。
他卻說,很多人不是專業人員,也沖在前面,捐款捐物,甚至去到現場。而他,不過是在做本職工作而已。
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可在災難面前,也總有人選擇不畏生死,一往無前。
這個民族之所以強大,正是因為總有人在苦難發生時,把別人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河南平頂山的一棟居民樓,每天中午都會有一根18米繩子吊著保溫桶下來。
保溫桶裡頭,裝著水果和家常菜。隨著飯盒的紙條上寫著:
「你們太不容易了,看著心疼,感謝你們的堅守,保重!」
這份心意,來自五樓的老奶奶。「收貨人」是樓下執勤的民警。
之前,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民警們只能饃就著鹹菜填飽肚子。
這一切,正好被老奶奶看在眼裡。她每天做好熱乎的飯菜,用鹽水泡過的水果送下來。
「有時候自己最親的人,也不能做到這樣。」
而他們能做的,就是為老奶奶敬禮表示謝意,然後帶著這份暖意,繼續守護這座城市。
負重前行的人啊,因為責任,有家不能回。
可無論何時你抬頭看看,總會有那麼一盞燈光,溫暖你,守護你。
「黑夜裡我害怕,越騎越快,不敢回頭。」
在得知另一位近六十歲的老同事,已經連上了8天班後,24歲的女化驗員甘如意心急如焚,決定立刻返回崗位支援。
沒有車去武漢,她就決定騎行,工具,是一輛自行車。
第一天,她騎了5個多小時。
第二天,荊州長江大橋不允許過交通工具,她開始步行。
第三天,她騎共享單車到晚上八點,潛江交警發現了她。
第四天,警察找了一輛去漢陽的送血車送她去武漢。
中午十二點到達漢陽後,甘如意不願再麻煩別人。她找了一輛共享單車,靠手機導航,終於在下午六點返回單位。
四天三夜,她吃完了所有乾糧,衣服也都被雨水淋透。
「媽媽問我,能不能騎到單位。我說,能騎一段少一段,往前走,總還是有希望的。」
責任,就是前行的動力!她是英雄!更是戰士!
謝謝你,為生命風雨兼程!
11
疫情當前,醫用物資緊缺。國內民眾齊心協力,世界各地的華僑也想方設法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得知麗水防疫物資緊缺,趙普洲在柬埔寨四處奔走,買到了1.4萬隻醫用口罩,第一時間寄回家鄉。
可這只是杯水車薪,口罩價格日漲,就算有錢也難找到貨。
趙普洲立刻決定:買不到,就自己產!
他收購了柬埔寨當地的一個口罩廠,有原材料,有設備,日產10萬隻,只要取得手續,立刻可以投產!
他承諾,每隻口罩0.3元人民幣,疫情結束前絕不漲價。
「我不想掙這個錢,我發自於心。我一直堅持我的初心,從未改變。」
醫者不計生死,民眾不計報酬。
這場仗,一定贏!
12
2月1日晚,四川自貢市沿灘區聯絡鎮中心衛生院,這裡正在舉行一場只有5分鐘儀式,賓客不足10人的特殊的婚禮。
伴隨著音樂,新娘王玥玲穿著粉色的護士服,戴著口罩和頭套,緩緩走進屋內。
「無論貧窮或富貴,健康或疾病,你都將關心他、呵護他、珍惜他、保護他、理解他、尊重他、愛他一生一世,你願意嗎?」
「我願意。」秦篤山湊近鏡頭,有些靦腆地笑了。
在許下同樣的誓言後,王玥玲也笑了,像個孩子一樣手舞足蹈。
他們一個是護士,一個是消防員。今天,原本是他們定好舉行婚禮的日子。
這個特殊的時期,肩上的責任讓他們必須堅守在各自的崗位上。
但他們彼此懂得,甘之如飴。
分隔兩地,只為同一場戰役。
哪怕沒有鮮花酒席,我也願意嫁給你!
等凱旋之時,定再無別離。
13
歌曲《同根》里寫道:
「這場無聲戰爭,有的人為保全別人而犧牲,不是為了責任,只為同根。」
如果你問我,這場仗會贏嗎。
我會篤定地告訴你:一定能!
理由,就是每一個正在堅守著,奉獻著的普通人。他們正一點一點用自己的能量,修復這場災難帶來的裂痕。
而他們,正是億億萬萬中國人的縮影!
武漢,是個英雄的城市。中國,更是個有無數同袍力量與信念支撐著的強大國家!
我們是同根!一方受困,所有中國人都會陪著你走陪著你撐!
疫情在前,一線不退,十四億同根中國人也絕不退!
前路有光,背後有愛,便無所畏懼!
文末點亮「在看」!致敬!你我身邊的平凡英雄!
寒冬終將過去,願神州大地,所盼皆所願,所求皆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