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暨第二季度業績。據官方數據顯示,小米集團上半年總收入為957.1億元,同比增長20.2%;經調整後凈利潤為57.2億元,同比增長49.8%。如果單從財務數據來看,小米整體保持住了平穩的增長趨勢。尤其是在Q2調整後凈利潤為36.4億元,同比大漲71.7%,遠超市場預期。
可以說小米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畢竟就上半年情況來看,市場整體經濟情況都不是太好。更何況小米賴以生存的手機市場,全球出貨量都在下滑,國內市場也不例外。而小米60%以上的收入依然是來自手機,所以說,這次小米能夠取得這樣耀眼的業績,還得歸功於其它業務的增長。
其中,最大功臣要屬小米AIoT業務。小米在年初定下的「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進展順利,用戶群體也在不斷擴大。截至6月30日,全球MIUI月活用戶達到了2.79億人。小米IoT平台全球已連接IoT設備數,在不包含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的情況下,就達到了1.96億台,同比增長69.5%。可以說,就目前手機廠商中的頭部玩家來看,小米在IoT領域的經驗最為豐富,起步也比較早,算是比較成功的。
不過,小米依舊很難徹底擺脫手機廠商的標籤。畢竟低價、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曾經令小米迅速獲得了用戶支持,但如今用戶活躍規模卻在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小米手機的弱勢還體現在高端市場尚未突破。雖然中端形象進步比較快,但在手機旗艦領域還有待繼續提升,尤其是與OPPO、vivo等其它手機廠商相比,小米往更高端的方向還有所欠缺。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現資本市場對小米也並不買帳。其實不只這次,小米的業績可謂一直都比較優秀,但令人不解的是,股價卻「跌跌不休」,如今市值也幾乎腰斬。據公開資料顯示,自上市以來,小米最高價報22.20港元,其最高市值為5291.70億港元。但眼下,小米單股股價一直徘徊在9港元左右。
當然,為了拯救低迷的股價,小米在今年也曾多次進行回購,但僅僅是止住了跌勢而已。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小米還需要繼續提高網際網路營收業務的所占比例,將「小米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故事繼續講下去,否則就只能再去找新的故事了。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最成熟的盈利方式當是通過廣告業務。只是小米還得需要多思考一下,該以何種形式進行廣告投放,畢竟單獨依靠硬體投放廣告的渠道模式很可能即將受到來自其它廠商的挑戰。而且在未來,究竟是該成為「軟小米」還是「硬小米」,或許也是時候該做出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