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的農業諺語「麥要澆芽,菜要澆花」,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2019-10-14   我會種

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在漫漫歷史長河,人們在長久的勞作和觀察中,總結出了無數的俗語諺語,流傳至今,都成了寶貴的經驗之談。比如「麥要澆芽,菜要澆花」,大家知道這句農業諺語的具體意思嗎?

可能有人會簡單的以為它說的是小麥要澆它的芽,蔬菜要澆它的花,其實並不然。麥要澆芽指的是應該在小麥剛長出麥芽的時候澆水,因為這個時候,小麥的葉片還沒有展開,麥芽也是閉合的,即使澆大量的水都不會淹死麥苗。更何況,小麥在剛長出麥芽的時候本來就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之後的長勢才會好,收穫的時節才能碩果纍纍,不然怎麼說寸麥不怕尺水。

以此類推,菜要澆花意思是在蔬菜快要開花的時候澆水。都說開花結果,蔬菜開花,也就離果實成熟不遠了,這個時候是最需要水分的。而且一般蔬菜快要結果的時候,天氣都已經逐漸炎熱,除了其自身的光合作用,外界蒸發耗去的水分也不少。如果水分不能得到及時補充,蔬菜的質量也就得不到保證,因為細節的失誤導致成果大打折扣,豈不是得不償失?

每一句諺語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通過無數的試驗總結出來的,而事實證明大多數諺語也的確有著科學依據。從前他們沒有技術指導,全都是憑藉個人經驗慢慢摸索,現在我們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直接可以將他們的東西拿來用。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國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逐漸由傳統的耕種方式向機械化轉型,但前人之言還是讓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彎路。

其實,這句諺語除了能帶給我們農業上的幫助,在生活中也給與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麥要澆芽,菜要澆花,告訴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可以把握其關鍵,說不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在一件事上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最終的結果總是不盡人意。失敗的本質原因,就在於沒有抓住重點。如果從一開始就努力錯了方向,又何談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報呢。所以說,勤奮很重要,但把握事物的關鍵更加重要。